印度和中国是目前全球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因此西方国家总是热衷于把印度和中国放在一起比较,虽然在西方看来,印度和中国人口规模上都差不多,但是印度军队每次面对解放军时,都是一触即溃,无论是1962年,还是2020年的加勒万河谷,无一例外,为何印度军队会屡战屡败?美国媒体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加勒万河谷,印军四散逃命)
根据报道,美国著名网站《外交学人》近日对印度军队在中印冲突中屡战屡败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而得出了一些有趣的结论。在以往,西方媒体普遍认为,印度军队打不过解放军主要是因为后勤和情报的责任,道理也很简单,只要看看中印两国发布的两国军人在边境地区的巡逻和生活待遇等情况,就能略知一二:
(班公湖地区,我军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给印军治疗)
在2020年加勒万河谷和班公湖摩擦后,印度迅速向拉达克地区增派10万军队,然而从印度方面发布的视频来看,高原上驻扎的印军部队不但严重缺乏各类高原必备的设施和装备,甚至就连喝水,都是冻结的冰块,只能用锤子敲碎一块放嘴里慢慢融化。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解放军在高原营地不但有太阳能设施和吸氧设备,甚至还可以吃火锅和洗热水澡。而且除了这些后勤保障以外,解放军还在中印边界一线地区修筑了众多无人雷达监控哨,并且普及了无人机巡边行动,一旦发现印军有任何异动,可以立即组织部队反击印军。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每当印军在边境搞小动作时,解放军总能迅速出现,然后印军很快就被清除出境……
(1962年和我军作战的印度士兵,很多已经40多岁,最大甚至有50岁的)
但是,美国媒体通过仔细研究印度军队后,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印军屡战屡败真不怪后勤和情报,而是印军自身就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印度的兵役制度本身就存在严重的问题,因为印度的兵役制度是继承自英国殖民当局,实际上是一种募兵制,当兵在印度并不是一种义务,而是一种职业。根据印度兵役制的规定,印军士兵一旦被选中进入军队服役,其服役期可长达17年,而且在17年到期后,士兵还可以通过转士官,再服役4~11年,这基本相当于是终身兵役制。
(对于印度底层人而言,参军是他们获得良好生活待遇的几乎唯一机会)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印度即便是普通士兵,其每月军饷平均在2万~4万印度卢比之间,折合人民币大约是1688元到3400元之间,虽然这个数字可能在我们国家并不算高,但是在印度这是一份不错的收入,所以在印度,很多人当兵根本不是为了保家卫国,而就是为了拿一份高工资,以养活一家人,这和我们过去旧中国靠军饷打仗的军队没什么区别,这些人当兵是为了挣钱,挣钱是为了花钱,人没了钱自然就没了,所以这样的士兵根本就不可能拼死奋战。
(印军中这种中年发福的士兵比比皆是)
其次,正是由于印度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导致印度士兵的平均年龄明显偏大,因为按照印度的兵役制,士兵的服役期长达17年,如果再成功转士官,最多还可以再服役11年,就算是一个印度人18岁加入军队服役,等到以士官身份退役,其年龄也已经到了46岁,接近50岁了,这么大岁数的印度士兵,和十八九岁的解放军战士拼体力,不败才是怪事!
(这样的士兵拼体力自然拼不过十八九岁的小伙子)
其实印度这种问题早在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时,就被我们发现了,根据央视采访当年的很多老战士的说法,印度士兵普遍年岁偏大,一般都30多岁,他们俘虏的最老的印军士兵就有50岁的,这么大岁数的士兵,装备和后勤保障又明显不如解放军,决心意志更不能和解放军比,印军不失败那是真的没天理了!
印军年龄大、体能差、装备落后、人员混日子缺乏坚定意志等等,都是印军一直以来的老毛病,莫迪政府也曾经试图改革兵役制,来改变这种局面,但由于“军队铁饭碗”观念根深蒂固,特别是长期的募兵制已经造就了巨大的军事利益集团,在印军的激烈反对下,莫迪政府的军事改革最终不了了之。
而一直到现在,印军在中印边境上部署的军队总兵力始终保持在解放军的3~4倍的水平,就是因为印军高层实际上也知道自己的战斗力差,所以只能依靠堆数量,来勉强保持和解放军的战斗力平衡。但实际上哪怕是边境的普通摩擦也显示,印军的素质完全比不上解放军,如果真打起来,印度将会遭遇比1962年更大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