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金口河区纪委监委官宣:区政协原主席张贤福被查。
正当人们议论纷纷时,又一条消息传来:他的儿子、现任区自然资源局局长张川也栽了。
一对父子,同一天落马,这样的大戏可不多见。
小城里的人们议论开了,老张头都75了,退休十来年,平时除了遛遛弯、打打牌,偶尔出现在区里的老干部活动上,日子过得悠闲自在。
就在去年重阳节,区里的一把手还专门去他家里拜年呢。
怎么突然就进去了?
父亲张贤福曾是一方大员,担任过金口河区副区长、政协主席。
在他的庇护下,儿子张川的仕途开局可谓顺风顺水。
26岁就当上副科级干部,30岁左右便升任正科,这速度在当地绝对称得上"火箭提拔"。
从张川的履历中能看出一些端倪,他1998年参加工作时,父亲张贤福已是区里的副区长。
也许正是这层关系,让他从一个普通的乡镇干部,五年内就坐上了副科级的位置。
要知道,在基层,这样的升迁速度可不多见。
更耐人寻味的是,张川2009年被调任金口河区金口大峡谷景区管委会主任时,他父亲正好快退休了。
这个调动看似莫名其妙,但细想就明白了 - 景区这块"肥肉",怎么能放过呢?
2011年,该景区又升级为国家湿地公园,张川顺势兼任了公园管理局局长。
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张贤福75岁的年龄确实刷新了很多人的认知。
要知道去年落马的海南省委原书记罗保铭才72岁,就已经引起轰动了。
有人可能会问:都退休十几年了,怎么还能被揪出来?
这就要说到现在的大数据反腐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都建立了数据监督平台,整合了财政、税务、工商、银行等多部门数据。
一个干部及其家属的消费记录、房产信息、资金往来,都逃不过"火眼金睛"。
拿去年查处的司法部原部长唐一军案来说。
专案组就是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了他妻子名下的多个"影子公司"。
再往下深挖,一串串代持人、行贿人就浮出水面了。
所以说,现在想藏钱,真不是件容易事。
张家父子同日落马,倒是让笔者想起了去年海南的黄氏兄弟案。
一个是原副省长,一个是原公安厅长,也是一起进去的。
不过张家父子这案子,看起来更像是儿子先出了问题。
去年5月,四川省委第二巡视组对金口河区进行了40天的巡视。
张川作为自然资源局局长,手握土地审批大权。
而他在四个正科级岗位上一干就是18年,迟迟不能晋升,这本身就很不寻常。
在基层工作,笔者接触过不少干部,有的人升迁很快,有的人原地踏步。
一位老同志告诉我:"有些人在基层一年不如一年,往往不是能力问题,而是'包袱'太重。"
说白了,就是手上的问题太多,反而限制了上升空间。张川的情况,或许就是这样。
有意思的是,就在去年10月,张贤福还以"老干部"身份出席了区里的重阳节活动。区委书记还亲自去他家里拜访,说他"一如既往支持全区中心工作"。
谁能想到,这次见面竟成了他最后一次公开露面。
写在最后最近几年,退休干部落马的新闻是越来越多,光是去年一年,广东省就查处了50多名退休的省管干部。
有的是在职时就埋下了祸根,退休后东窗事发;有的是临退休前狠捞一把,结果晚节不保;还有的是退休后仍然以"老领导"自居,四处牟利。
有些退休干部家里忽然换了豪车,老婆孩子突然爱上了奢侈品。
你以为退休了就没人管了?大数据面前,这些异常消费就像夜空中的萤火虫,想不引人注意都难。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个有趣的现象。
很多退休干部在位时作威作福,老百姓敢怒不敢言。等他们退休了,失去了权力的保护伞,那些知道内情的人就开始举报了。
所以说,做人还是要积德,否则早晚要还的。
反腐的脚步不会停,也不该停。别以为退休了就能高枕无忧,75岁的张主席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吗?
那些还在观望的人,与其寄希望于"退休保险",不如早点主动投案,争取宽大处理。
否则到时候牢底坐穿,怕是连儿孙都要受牵连啊。
岁岁平安
有点风水,可惜没有这个福份。
用户17xxx89
那怕是死后都要查!且株杀它三代!让世人警醒!
用户13xxx91
[笑着哭]
老陈
杀!!!!!!!
用户16xxx82
就这种人,家里的老婆也好不到哪里去,别忘了别忘了一起抓起来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