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个人观点,仅供娱乐,请勿迷信其中!
“金玉满堂福满门,财星高照好运存。八方来财聚宝地,笑迎富贵踏乾坤。”
眼瞅着日子一天天过,明儿就是农历三月十五了。老话说得好:“三月十五拜财神,胜过一年苦耕耘。”这天正是正财神赵公明的诞辰,也是老百姓口中“求财得财,求福得福”的大日子。
别看现在年轻人嘴上说着“佛系”,到了这个节骨眼儿,谁不盼着沾沾财神爷的喜气儿?

为啥财神爷这么招人稀罕?
您琢磨琢磨,从古至今谁离得开“钱”这个字?就像街头巷尾大爷大妈常念叨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可没它日子真转不动。”小到柴米油盐,大到买房买车,哪样不得靠这“人间通行证”?
就连《礼记》里都写着“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放现在可不就是“吃饱穿暖,兜里有钱”最实在?
赵公明这位财神爷可了不得,人家是五路财神里的“总指挥”。传说他骑着黑虎、手持金鞭,专管人间财富分配。
做生意的人拜他求客似云来,上班族敬他盼升职加薪,就连学生党都偷偷念叨:“求财神保佑我毕业找个高薪活儿!”您说这财神诞能不热闹吗?

明日三月十五,这三件事儿可千万上心:
1要拜:辰时摆供心要诚
老讲究里说,拜财神得赶早不赶晚。明儿个天刚蒙蒙亮(早上7点到9点辰时最吉),赶紧把供桌拾掇利索了。三杯清茶五色果,金灿灿的元宝糕,再配上三柱清香,这叫“天地人三才齐聚”。
嘴里可别光念叨“发大财”,得把心里那点实在愿望说透喽——是盼着店里流水翻番,还是指望孩子考上重点,跟财神爷唠嗑得跟对自家长辈似的。
如今生活节奏快,不少人图省事直接手机转账“电子烧香”。要我说啊,老祖宗的规矩里藏着门道:那一缕青烟往上飘的时候,人自然而然就静下心来琢磨——到底啥才是真正的“财富”?是银行卡里的数字,还是家里热乎的饭菜?这仪式感,可不就是给浮躁日子扎了根定海神针?

2要躲:午时三刻避口舌
您可记住了,明儿中午11点到1点(午时)千万别掺和是非。老话讲“午时口角冲财门”,这个点儿跟人吵架拌嘴,等于当着财神面摔大门。碰着再不讲理的邻居,您就学学弥勒佛“大肚能容”,笑呵呵说句“您说得对”,转身该干嘛干嘛。
这话搁现在更是金科玉律。想想看,办公室里为个方案争得面红耳赤,客户那边揪着细节不放,这时候较真儿赢了面子,搞不好丢了单子亏了银子。
不如学学水磨功夫,俗话说“和气生财”,退一步保不齐能见着新财路。

3不留:酉时之前清旧物
赶在太阳落山前(下午5点到7点酉时),把家里那些“漏财玩意儿”收拾利索。豁了口的碗碟、总夹钱的破钱包、还有那件掉了三颗扣子的旧衬衫,该扔就扔。老辈人常说“残破物件吸财气”,就跟存钱罐漏个洞似的,赚多少都存不住。
现代人过日子讲究断舍离,这不正好应景?趁着大扫除,把过期文件、废旧电子产品也清理清理。您别说,上回我收拾出五年前的旧手机,转天就接了个大单——要不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呢?这收拾的哪是屋子,分明是给新机遇腾地方!

说到这儿,年轻人该问了:“这些老规矩科学吗?”
要我说,传统习俗就像老祖宗传下来的生活智慧。您看那“辰时拜神”,其实跟现代心理学说的“清晨积极暗示”一个理儿;那“避开午时争吵”,不就是教人管理情绪?至于“清理旧物”,更是暗合了环境能量学说。这些老讲究搁在当下,反倒成了调节生活的妙招。
最后跟大伙儿唠句掏心窝的话:
拜财神说到底拜的是个盼头。就像春种秋收,您得先往地里撒种子,才能盼着好收成。明儿个把该做的做了,该避的避了,剩下的就交给时间。毕竟真正的“财运”,从来都是好心态遇上真本事,老祖宗的规矩加上自个儿的努力,这日子才能越过越红火!
有福之人请留下一句:“时来运转”,接住这谷底翻身,财神光顾,事业顺利,子女健康,学业有成,父母安康,运势飙升,人生大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