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上庐山前,彭老总私下找老战友诉苦:有件事我始终想不明白

南书房 2024-11-28 13:34:36

1994年10月,《黄克诚自述》一书出版,其中详细阐述了彭德怀在庐山会议前后的经历,书中这样写道:

“彭德怀在庐山会议上的悲剧看似偶然,实则是必然。”

黄克诚的这番话很有深意,证明彭德怀的悲剧并非由“一封信”造成的,那封“为民请愿”的信只是一个导火索。

彭德怀的悲剧离不开当时的国际背景,1959年是一个多事之秋,国外局势风起云涌,国内经济形势十分严峻。

中苏分歧让我国在国际上被孤立,赫鲁晓夫常常指责我国的政策,甚至挑拨我党干部之间的关系,彭德怀是赫鲁晓夫经常提到的人物。

1958年底,彭德怀到湖南视察,发现了农村经济政策的问题,这些问题后来被彭德怀写进了信中。

彭德怀反应的问题,与赫鲁晓夫对我国政策的指责不谋而合,这就是后来彭德怀被批为“里通外国”的原因之一。

彭德怀是毋庸置疑的爱国元帅,只是在出任国防部长以后,彭德怀频繁出访苏联,这让别有用之心之人将彭德怀的信与赫鲁晓夫联系起来。

1957年时,苏联发生“朱可夫事件”,毛主席和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多次下达指示要求各级将领注意吸取教训。

党中央下达指示后,刘伯承和粟裕均遭受批判,而彭德怀看似躲过一劫,实际却留下了更严重的问题。

朱可夫被赫鲁晓夫撤职,明显就是国防部长军权过重的问题,而当时的彭德怀同样面临这样的处境。

早在50年初,我党内部就发生了著名的“高饶事件”,高、饶二人试图搞独立王国,由此产生了“军党论”。

庐山会议结束后,彭德怀和黄克诚的问题,一度与“高饶”并列,除了事件性质相似,还因为彭德怀曾长期与高岗共事。

受“高饶事件”的影响,党中央的一些领导人自然意识到了彭德怀的问题,这是彭德怀后来被批搞“军事俱乐部”的原因。

实际上,彭德怀的悲剧乃是性格使然,黄克诚晚年在自述中明确提到了这一点,彭德怀性格耿直,脾气暴躁,认为对的事,就一定会与人争论到底,而且常常带着冲动的态度。

原本这样的性格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可是如果与彭德怀的地位联系起来,那就很容易引发一些猜测。

关于这一点,有两段历史可以证明,一是彭德怀在八届七中全会上的遭遇,二是彭德怀在周小舟的建议写“那封信”。

庐山会议召开前夕,毛主席在上海主持召开了八届七中全会,会议上,毛主席严厉地批评了彭德怀。

彭德怀不理解毛主席的意思,就委屈地对杨尚昆说:

“有件事我始终想不明白,为什么主席老是这么敲打我?”

杨尚昆当然没有告诉彭德怀其中的缘由,彭德怀只好返回住所继续思考,但是始终想不出来答案。

庐山会议召开以后,周小舟找到彭德怀,建议彭德怀以国防部长的名义写一封信,将农村政策的问题彻底讲清楚。

从被毛主席批评到“仗义执言”,彭德怀一系列的行为,已经验证了黄克诚的论断,其悲剧自然无法避免。

随着林彪率先站出来攻击彭德怀,庐山会议的风向急转直下,彭德怀被批为“反党分子”,免去国防部长的职务……

0 阅读:1
南书房

南书房

以专业的眼光让历史更加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