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 年 6 月 6 日,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战爆发,诺曼底由此注定被铭刻于历史长河。令人费解的是,诺曼底登陆中,占据防守优势且依托大西洋壁垒的德军,怎么看都应让盟军吃尽苦头,然而现实却给了德国一记沉重的耳光。那么,诺曼底登陆中德军为何会遭遇惨败?倘若想要扭转败局,德军又该如何行动?
从历史结局来看,诺曼底登陆似乎是德国的一边倒式失败,盟军以风驰电掣之速成功抢滩登陆,并有效抵御德军进攻,最终让德军固守滩头的愿望化为泡影。实则并非完全如此,从双方军事力量对比而言,德军确实处于劣势。 为开辟欧洲战场,盟军历经长期的两栖登陆作战筹备,方才发起诺曼底登陆。
参与登陆作战的部队多达 36 个师,总计 288 万人,其中第一登陆梯队包含 5 个陆军师和 3 个空降师,共 17.6 万人。 除了人数众多,还有随行保障的舰船 5000 余艘,飞机 1 万余架。并且,除第一登陆梯队外,陆军还有 18 个步兵师、10 个装甲师、3 个伞兵师,编为 4个集团军,负责后续的登陆作战。
而且要清楚的是,这并非诺曼底地区的兵力状况,当时德军在诺曼底地区仅有 6 个师,其中 3 个还是战斗力较弱的海防师,从人数对比上,德军毫无优势可言。尽管隆美尔从意大利调至西线后,着重进行海防建设,在每一处可能的登陆作战区域加强重点防守,为此他采用铁三脚架、锯齿构架粗木桩来阻挡盟军坦克,并在海域布置大量水雷和地雷。
在正式登陆前,海岸线上已埋设几十万颗地雷,然而这些准备仍不如盟军充分。 在战役开启前,盟军的扫雷艇便开始为舰队清除障碍,海岸边执勤的德军很快发现盟军战舰驶向诺曼底地区,并迅速进行战争准备。但面对盟军突如其来的舰炮打击,战争伊始,德军阵地便陷入一片火海,那些尚未构筑完成的要塞在飞机和舰炮的轰炸下沦为废墟。
在连番轰炸下,盟军的抢滩登陆战虽已减少诸多伤亡,但即便如此,盟军还是低估了德军反抗的决心。随着登陆舰逐渐靠近海岸,德军开始对登陆舰予以还击,德军的火焰喷射器、机枪、大炮纷纷对登陆舰上的美军发动攻击。
在一览无遗的滩头,盟军士兵几乎无处可躲。在海滩上,只有德军放置的用于阻挡坦克和登陆舰的障碍物能提供些许掩护,数小时内,盟军的进攻在滩头受阻。甚至在此期间,德军在奥哈马海滩德军碉堡内,20 岁的士兵海恩·赛弗罗创造了惊人纪录,据称在他的枪口下,有 4184 名美军中枪倒地,其中大半人甚至被其击毙。 虽然这一数据的真实性有待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时德军在滩头的抵抗激烈而坚决。
在惨烈的抢滩登陆作战下,盟军被迫向后方请求增援。但由于天气原因,支援部队迟迟无法抵达。 而德军也企图抓住这一时机,进行紧急增援,双方都在争夺最后的时间。然而最终破局的仍是在滩头浴血奋战的盟军,相较于飞机大炮的支援,滩头前的铁丝网、地雷始终是盟军抢滩的难题。 但盟军凭借悍不畏死的作战精神,依靠肉身炸破铁丝网,继而排雷攀岩,一步步突破德军防线,依靠催泪弹、手雷等原始武器拔除敌人据点。
如此一步步推进,直至盟军支援抵达,胜利的天平逐渐倾斜。 此时的德军依旧凭借要塞,顽强抵御盟军强大的攻势,但随着盟军的火力和人员陆续支援到位,德军压力与日俱增。后方由于法国境内大部分铁路遭到毁灭性破坏,导致部队机动性差,难以在有限时间内抵达预定地点,德军终于支撑不住。
此役,盟军付出了惨重代价,共部署 287 万人,4.5 万人阵亡,17 万人受伤或失踪,然而换来的却是巴黎的解放。由此可见,德军战斗力不容小觑,即便没有火力支援,滩头的德军表现依旧可圈可点。 那么,这也引出了一个新问题,为何德军败得如此彻底?德军的支援为何来得如此迟缓?
这源于德军自身的疏忽大意。在战争开始前,隆美尔认为盟军不可能发动进攻,战争刚开始时,他甚至还在陪伴家人为妻子庆生,诺曼底地区的众多高级军官部分还在巴黎享受美好假期。前线缺乏高级军官指挥,甚至连坦克都无法调动。
其次,盟军的战略计划相当成熟,前期成功麻痹了德军的神经,让其误以为抢滩登陆地区在加莱。德军高层对此深信不疑,除加莱距离英国较近外,更重要的是加莱地区部署了大量 V1 火箭,这使得德军坚信盟军的作战方向在加莱,认为盟军定会破坏这些武器基地,这便是诺曼底地区仅有 6 个师的主要原因。
众所周知,盟军中不乏“大嘴巴”,当年德军情报网强大到对美军动向了如指掌。柏林有一位音乐主持人,常常用流利的英语对美军隔空喊话,这或许只是传言,但从侧面反映出德军在情报战方面有一套。 但自艾森豪威尔担任领导后,几乎彻底杜绝了这种现象,严肃了纪律。就连当时艾森豪威尔的好友、时任第 9 航空队的补给军官,因大嘴巴泄露盟军登陆作战机密,直接被艾森豪威尔遣送回国,断送了仕途。 自此,盟军言行谨慎,军情极少泄露。
此外,为迷惑德军,更是制造出大量假情报和假信息。为使这些信息更具真实性,盟军在德国的间谍主动被捕,随后逐渐吐露假情报。 说白了,这些人都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去的,根本不可能活着回来。并且,盟军将抓获的德国间谍培养成双面间谍,专门为德国提供假情报。甚至为让他们重新获得德国信任,直接让他们炸掉好几座军火库,可谓下了血本。
最终,这些双面间谍成功取得德国信任。德国在这些假情报中,逐渐得出几个关键结论:一是盟军不会在 6 月上旬登陆;二是盟军登陆的地点是加莱海岸;更离谱的是,这些双面间谍在盟军刚抢占滩头、德军已察觉不对劲时,仍提供假情报,声称诺曼底只是幌子,用于牵制德国主力,真正的登陆地点是加莱。 德军信以为真,加莱地区的守军不敢轻举妄动,最终诺曼底的德军坚持不住,导致整场战役失败。
最终,脆弱的诺曼底完全暴露在盟军眼前。 而德军唯一可能反败为胜的时机,便是诺曼底刚刚开战、盟军被死死压制在滩头的那一刻。无论是盟军还是德军,谁的支援先到,谁就能赢得最终胜利,德军将盟军推入大海并非绝无可能。可惜当时的高级军官都在巴黎享受美好的周末,前线战士浴血奋战,都抵不过手中香醇的美酒,德军岂能不败?
用户10xxx38
无法反败为胜,即使传说中的几个装甲师及时赶到战场也只能增加盟军的伤亡但改变不了结局。大势之下,再怎么挣扎也枉然。
人累心更累
意大利投降以后,德国应该放弃法国,把法国领土归还给维希政府.1 瓦解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2,把法国的百万大军调往其他战场进行防御,
牵娟左手不离
哪怕给穿越者全部权力全权指挥也白搭,在英美如此强大的还空优势下,明白告诉你要在哪里登陆你也守不住[得瑟]放越多部队去防守送越多人头
月明风清
说这些没意义,盟军也可以反反败为胜,结果还是德军败,主动权在进攻方
浙江水啊波浪宽
赢不了了,应该放弃西线,把部队都拉去东线顶住俄国人,让英美联军长驱直入,投降英美
二哥 回复 01-08 21:19
说反了。应该战略性放弃东线,死扛西线,让英美恐慌,主动媾合。英美德法再反推苏联。德国就变战胜国了。
夜雨秋灯
要么把登陆部队消灭在海滩上,要么以装甲师为核心的机动部队及时增援前线。从长期来看,德国无法阻止盟军登陆,但挫败几次诺曼底登陆行动还是有可能的。
钢铁熊猫
它们在东线的惨败是刺穿帝国心脏主因,诺曼底只不过是后背上的小伤口而已。
aaa就叫这个名字吧 回复 09-16 11:12
当身体虚弱时,一个小伤口足以要了人的命!
因为了解
英美联军就击败给几十万德军,苏军歼灭的可是550万德军,二战英美只能算打酱油的,抢胜利果实而已
二哥 回复 01-08 21:30
那如果英美帮德国打垮苏联呢?
Jill and Jack
赢不了的,盟军无论人数装备都远远优于德军,哪怕一次失败了,还有足够的底气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登陆,而德军根本就耗不起,失败是迟早的事。
九天
德国打苏联就注定了失败。跟诺曼底登录没关系。跟日本偷袭珍珠港不一样,因为美国只是单纯希望日本把中国打烂而不是占领,所以切断战争资源以后日本只剩下等死。
俺还是设置个昵称吧
什么叫春秋笔法,就是说诺曼底,然后把从D日到拿下巴黎算在一起。 也就美军创的奥马哈死的人多点,其他三段都没啥压力[静静吃瓜]
不会飞的小老虎
主要是东线那边要很多人顶,然后制空权没有
今生何为
到诺曼底开战前夕的局势,德军怎么都不可能反败为胜
朴国昌
在绝对实力碾压之下,任何的战术都显得很可笑的!
用户15xxx26
绝无可能,除非上帝视角,一上来就把所有装甲和防御工事全放在了诺曼底
用户11xxx20 回复 07-30 00:18
那盟军就去加莱登陆了。[得瑟]
用户15xxx26 回复 用户11xxx20 08-23 18:15
哈哈哈。还是你6
用户15xxx39
无法阻止,实力相差太大,英美联军几百万人,上万架飞机有效的阻止了德国的增援,德国想阻止登陆除非把东线主力调过来,飞机至少要有几千上万架才能和联军对抗,但是那样苏联就会长驱直入打进柏林,会更快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