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68岁的敬一丹,已经走上了另一条人生大道

挑灯相见 2024-11-29 13:38:44

她被评为“央视最强主持人”,主持风格真诚温暖,给观众传递正能量。

退休多年后,她仍然活跃在公益和创作第一线。

她,就是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敬一丹主持人。

或许你还记得,每周日晚上准时开场的《感动中国》,那个声音总是能触动你心底最柔软的部分。

敬一丹用一稳温柔的声线,述说着个个温暖人心的故事。

如今,敬一丹已正式退休多年。

我们不再能每周在电视上看到她,但她的精神依然鼓舞着每一个了解她的人......

求学阶段:广播之路

敬一丹是哈尔滨人,生长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父亲敬启横是东北财经大学的教授,母亲张淑贤是一名中文教师。

两人都是学校的高材生,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影响下,敬一丹从小就显得文静内敛、聪慧过人。

然而,原本温馨的家庭在敬一丹,十几岁时发生了变故。

父母双双下放到林场劳动,敬一丹与两个哥哥只能留在哈尔滨生活。

起初,三兄妹住在同学家中,后来搬到了自建的窝棚里。

对于一个十三岁的女孩子来说,这无疑是人生中最艰难的过节。

没有父母的呵护,敬一丹不得不提前承担起照顾两个哥哥的责任。

即使在困境中,敬一丹也没有放弃学习。

母亲的教导让她明白,唯有经过磨练才能成长。

敬一丹开始记日记来审视自己,并在文字中找到慰藉。

父母和妹妹寄来的信件,也成为她生活中的暖心点。

正是父母的悉心教导,使这个本该逍遥的少女变得坚强内敛、涵养温和。

在小学五年级时,敬一丹对学校里的广播站产生了浓厚兴趣。

每当同学的声音从操场上传来,她都会全神贯注地聆听。

终于,在上初中一年级时,敬一丹如愿以偿成为了广播站的播音员。

她的声音传遍校园每一个角落,深受大家喜爱。

高中毕业后,敬一丹被分配到了林业系统工作。

她来到位于松花江边的某林场,开始了播音生涯的新篇章。

林场里新建了一个永久性的广播站,敬一丹负责写稿和播音工作。

她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通过自己的声音,把新闻和生活信息传达给林场里的每一个人。

1978年高考恢复,敬一丹终于如愿以偿进入北京广播学院(后改名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学习。

尽管口音较重,她还是通过努力克服了这一障碍,获得了语音老师的高度评价。

大学毕业后,敬一丹留校任教,开启了从业生涯的新征程。

央视岁月:从菜鸟到金牌主持

33岁时,敬一丹以教师身份加入中央电视台,开始了她在央视的主持生涯。

刚加入央视时,她对主持工作还很生疏,完全是一个新手。

但是敬一丹没有畏难,而是抓住每一个学习机会,努力掌握主持的技巧。

加入央视后的第一年,敬一丹被分配在《经济半小时》担任配音工作。

在一次机会中,她首次独立主持了整整半小时的节目。

尽管非常紧张,但敬一丹还是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成功完成了任务,得到了领导的认可。

1995年,34岁的敬一丹迎来了第一个主持节目的机会——《一丹话题》。

她作为主持人首次亮相央视舞台。

这个时事评论类节目,一经推出就取得了极高的关注度,其平均收视率直逼当时最热门的娱乐节目。

三年里,《一丹话题》继续保持高收视,敬一丹也连续三届获得“金话筒奖”,一举成为央视当红的“话题女王”。

1998年,40岁的敬一丹迎来更大的挑战,开始主持央视《焦点访谈》这个权威时事类节目。

她负责采访社会底层群众,关注民生问题,成为普通老百姓的代言人。

敬一丹细腻真挚的语气让受访者敞开心扉,她也因深入报道社会问题而被誉为“最强访谈家”。

2003年,敬一丹又开始主持《感动中国》。

这个节目关注社会正能量,报道各行各业的感人故事。

敬一丹用自己温暖真诚的语言风格,传递正面信息,给观众以精神抚慰,获得广泛好评。

她也因《感动中国》再次荣获“金话筒奖”。

可以说,敬一丹是央视主持界的奇葩。

从一个语音不标准的东北姑娘,通过努力钻研,她逐渐成长为央视的金牌主持人。

主持风格真诚、温和,用心感化观众,被誉为“最会讲故事的主持人”。

感动中国:给予观众温暖

2003年,敬一丹开始主持《感动中国》节目,这成为她主持生涯的又一高峰。

该节目以正面且温暖的视角,讲述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感人故事。

敬一丹用自己独特的温和与细腻语调,为观众呈现了一个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无论是自强不息的残疾人,还是无私奉献的义工,每一位嘉宾身上都闪烁着感人的光芒。

敬一丹用真诚的口吻将他们的故事娓娓道来,让正能量感染每一位观众。

对于敬一丹来说,主持《感动中国》是一次宝贵的精神体验。

在接触那么多正面故事后,她对人性的美好、对社会的信心也增强了。

她意识到,世界上善良和温暖的力量永远大于黑暗和绝望。

这给她的内心带来巨大的安慰。

观众们也通过《感动中国》获得了情感的救赎。

那些温情脉脉的故事治愈了他们在现实中受到的伤害,重新燃起了人性的光芒。

节目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敬一丹也再次获得“金话筒奖”,并出版个人散文集。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敬一丹又发挥所长,主持了多期专题报道,讲述灾民互助的感人故事。

她的温暖讲解再次成为观众心灵的光明。

《感动中国》与敬一丹可谓天作之合,她用自己独特的说话风格,将温暖传递给千家万户。

2014年,敬一丹正式退休。

临退休时,她不禁落泪,感慨与《感动中国》十年的情缘,也向观众表达谢意。

对于敬一丹来说,《感动中国》是一段难忘的主持经历,给她带来巨大的精神寄托。

它让她在善与恶之间找到平衡,也给予了观众光明与希望。

退休之后:继续努力

2014年,65岁的敬一丹正式退休。

结束27年的央视生涯后,她并没有就此隐居,而是开始了退休后的另一段努力学习、工作的人生。

退休第一年,敬一丹开始整理母亲张淑贤保存50多年、共计1700余封的家书。

她用电脑全部录入这些信件,整理成回忆录《那年那信》出版。

这些家书记录了她父母的恩爱以及三代人的亲情,出版后获得广泛关注。

敬一丹也在书中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历程。

她坦言,成为一名合格的女儿、姐姐,是她一生的目标。

母亲去世对她打击极大,但她没有停滞不前,而是将母爱化作动力,继续行善和工作。

2016年,敬一丹又推出个人著作《小确幸》,与读者分享生活感悟。

她认为,生活中的小确幸也能给人力量,她用文字记录下这些点点滴滴。

这些作品展现了敬一丹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除写作外,退休后的敬一丹还继续从事公益活动。

她积极为农村留守儿童募集资金,建立希望小学。

她认为教育可以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她想尽自己所能,给孩子们带去知识的光明。

现年68岁的敬一丹,也没有停止工作。

她担任多家媒体的特约评论员,发表时事观点。

还以独特视角创作了多部视频作品,如记录长城二十四节气变化的系列短片。

退休后的敬一丹依然努力学习,用智慧回报社会,充满正能量。

敬一丹的一生,展现出普通人也可以发挥巨大的正面作用。

她没有高深的理论,只是用自己纯真的声音,讲述着发自内心的故事。

但正是这种真诚,感动并改变了无数人的心灵。

她的一生,激励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也要用自己的方式去传播温暖与爱。

不管岗位高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正能量的传播者。

这就是敬一丹精神的可贵之处,也是她给我们最宝贵的人生启示。

0 阅读:427
挑灯相见

挑灯相见

带你进入劲爆、精彩的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