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到34岁没有结婚的女性,从0.6%增长到了9.3%。
在亚洲,晚婚、不婚趋势在日本,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2015年50岁之前从未结过婚的男性比例高达23.37%,女性比例为14.06%。
此外,日本知名广告与调查公司博报堂的调查也显示,日本男性的“终身未婚率”到2035年将接近30%,女性接近20%;到2035年,日本15岁以上人口中,会有4805万是单身者,有配偶者约为5279万,即约有48%的日本人会过单身生活。
这是日本社会近来来的另一个社会现象——超单身社会。
日本和我们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而在人口老龄化乃至超单身社会上,我们也面临着日本类似的局面。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比1990年和2020年的两次普查数据,可以看到国内30至49岁女性的不结婚比例在大幅增长。
原新说:“我们30到34岁没有结婚的女性,从0.6%增长到了9.3%,35到39岁还没有结婚的,从0.3%增长到了4.1%;40到49岁还不结婚的女性,大概从0.15%左右增长到了现在1.5%,看起来比例不是特别高,但它是呈10倍这样一个状态在增加。”
从人口结构来看,由于多年计划生育的影响,导致我国男女性别比例一直失衡,总体来看,男性比女性多3237万人,但这一轮单身潮下,反而是女性不结婚的比例在大幅增长。
为什么?
女性不愿结婚的原因,总结起来无非有两点。
第一,女性受教育程度、收入都在提高,许多人不再需要依靠结婚来增加收入或维持婚后生活,这是经济条件决定的。
在过去,结婚通常是男性对一个家庭的收入贡献占多数,这也导致大量女性不得不在婚后“依赖”丈夫收入,在婚后生活中话语权被经济条件所约束。
而在今天,国内女性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甚至超过男性;加上市场经济下对女性自身因素的放开,导致女性在收入上不断增长,甚至超越男性,女性收入上升,也不再需要依靠结婚来增加收入,因此也就更不愿“将就”。
第二,婚后成本不断增高。
这一点事实上是男女通用的;尽管房价已经在下跌,但结婚所需要的彩礼、房子和车子,甚至于子女的教育费用,都是一笔非常大的开销。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人们愈发考虑到综合条件,如果结婚会导致自己的生活水平受到较大挑战,自然也就不愿意结婚,在个体不断崛起的今天,通过“牺牲”自己生活品质去维系婚姻的价值观,也开始遭受挑战。
根据育娲人口智库的报告,国内育儿成本位居全球前列,是人均GDP的七倍之多,比发达国家还要高,国内平均把一个孩子抚养到十八岁的成本在50万左右,50万是什么概念?
这差不多是一个农村地区可支配收入十几年的总和。
这意味着,在一些经济一般的地区,仅仅是养一个娃,就几乎要花光全部的可支配收入。
年轻人不愿结婚,最直观的原因就是结婚所带来的好处,还不如自己单身所带来的好处大,而养娃这件事的回报率变低,也是导致人们不愿结婚的主要因素。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我国现行的人口结构下,男性比女性多3000万人,但依然有越来越多女性不愿结婚,本质上也是因为“稀缺”的男性越来越少导致的。
在今天的婚恋市场上,女性显然拥有更高的择偶权,这是男女比例失衡导致的,在男女比例越是失衡的地区、经济条件越差的地区,往往彩礼也越高,彩礼越高,也意味着女性的主动权更大。
而对女性来说,婚姻更多是“向上走”,即考虑到彩礼和收入等因素,女性往往会寻找比自己各方面条件更好的男性,但在今天人口结构失衡的局面下,优质的男性也越来越稀缺,优秀的男性变得越来越少,这也是不少女性宁愿单着也不结婚的原因。
如果没有遇到合适的,还不如单身。
但女性主动选择,对男性而言,这也意味着找对象更困难。
在本就性别比严重失衡的今天,女性主动选择单身,对整个社会而言,代价也就更大。
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近二十年来男性的未婚比例也有显著提高;从2000年到2020年,国内30-44岁男性的未婚比例从5.5%上升到了12.7%,男性未婚比例,已经显著超过了女性的未婚比例,尽管上升趋势没有女性快,但这更多是由于男女性别失衡导致的,在婚恋市场上,男性注定是偏向于被动的一方。
不婚率的增长,除了性别比例失衡之外,经济条件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过去人们结婚,更多是基于1+1>2的效果,即婚姻是双方抱团取暖的最优解。
但今天,人们的收入突破了限制,叠加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健全,哪怕是单身,也基本上可以摆脱对组建家庭的依赖。
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在国内经济较发达的地区,30-34岁的未婚人口比例反而更高,最高的北京达到了23.9%,这部分群体由于收入偏向于优渥,因此也不必依赖婚姻,去规划自己未来的保障。
但即便是排除收入条件,我国陷入超单身社会,注定是不争的事实。
从1982年计划生育开始实施以来,在“只生一个好”的背景下,叠加养儿防老的社会传统观念,家庭开始有意无意避开生育女婴,最终导致我国男女比例出现了“非正常”失衡。
从80年开始,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40多年,目前45岁以下人口中,男性比女性多了3000多万人,从人口结构上来看,这三千多万人的差值,就注定导致一部分人无法结婚。
从80后一代开始,男女比例就开始失衡,长期来看,我国未来的终生不婚率,还会继续上升,而眼下,还远远没有到临界值。
超单身社会,并不是一件好事。
单身意味着什么?单身不仅仅意味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单身还意味着没有软肋。
最近河南漯河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体制内女同志,就被一位50岁的单身汉给杀害了,而起因,仅仅是因为9000块钱。
50岁的单身汉,因为骑着电瓶车被一辆小轿车给撞了,交警认定轿车司机负全责,随后因交通事故产生的住院和医疗费用等等,这位单身汉提出了1.8万元的赔偿。
而这位女同志,最后只给出了9000元的最终判罚,结果这位单身汉心生不满,在8月7日当日,手持凶器埋伏在小区的地下停车场,对这位女同志痛下杀手。
而这位单身汉显然也没有打算活下去,回家就喝农药了。
这件事的争议很大,看起来和单身没有什么关系,但试想,如果一个人无牵无挂,50岁无父无母无儿无女,一旦遭遇他所认为的不公,很可能就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假设,哪怕他有儿女,大概率也不会选择走这条路,因为这条路,没有回头路。
也正是因为他单身,无牵无挂甚至是无欲无求,也许他也有欲望,但奈何自己在婚恋市场上根本没有任何优势,最终导致他走上了绝路。
在过去的农耕社会,单身往往就意味着被农业社会宣判了“死刑”,因为你老后干不动的时候,没有人会给你养老送终。
但在商业社会里,一个人哪怕到了60岁,依然能够去找一些收入勉强温饱的工作,但这也可能仅仅是支撑他活下去为数不多的理由之一,任何事情,都可能成为压倒他生活信心的稻草。
但单身社会,还不仅仅于此。
我国的男女比例失衡问题,是1980年之后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变得显著的,这一现象带来的社会影响就是单身危机。
农村彩礼天价,结婚成本不断走高,在男女比例失衡的背景下,丈母娘成了话语权最大的那个,丈母娘说要房子,于是房子应声上涨;丈母娘说要彩礼,彩礼也跟着水涨船高。
男性在婚恋市场中的被动地位,注定了女性的话语权的走高。
连带着,当结婚成本越来越高的时候,男女双方对结婚这件事的慎重程度也会增加,当大量的成本被用于结婚的时候,还会加剧男女双方的债务负担。
最重要的是,由于单身者没有后顾之忧,那么对整个社会的稳定性来说,都是很大很大的冲击。
在日本,相对较高的社会保障体系能够杜绝这一点,但在我国,随着老龄化的不断走高,单身者年龄越来越大,在高昂的生活成本所迫之下,任何事情的发生,都值得我们去警惕。
一旦单身变成了不稳定以及被世俗歧视的代名词,这本身就是一种贬义。
而单身现象,可能会彻底重塑一个社会的价值观,乃至人们对未来的风险偏好。
end.
作者:罗sir,关心经济、社会和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女人不结婚是在等白马王子,在钓金龟婿,在等土豪高富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