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小麦分蘖消长规律,返青后采取相应措施增加亩穗数

淇泉老翁农业 2025-01-28 16:12:35

小麦亩产构成要素有亩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而亩穗数是构成产量高低的主导因素。而亩穗数的构成是主茎穗和分蘖穗两部分,主茎穗数是一定的,分蘖穗数多少受品种、播种早晚、土壤肥力及气候条件的影响。促分蘖多成穗是小麦生产管理的核心,一切措施都是围绕这个核心而转。所以要使小麦多分蘖多成穗,首先需弄清小麦分蘖消长规律,才能采用相应措施。

据研究小麦分蘖消长规律是:一是分蘖增长期:①冬前分蘖:在北方冬麦区,正常播期条件下,小麦出苗后 15 至 20 天开始分蘖。此后随着生育期推进和主茎叶片数增加,分蘖不断增加,形成冬前分蘖高峰。这段时间温度适宜、光照充足、土壤养分和水分条件良好,有利于分蘖的发生和生长。若肥水条件好、播期适宜的高产田,一般冬前茎数约占年后最高茎数的 80%左右。②越冬期分蘖:当温度降至 2 至 4 度时,小麦的分蘖速度会明显减缓,甚至停止生长,但在一些冬暖年份或部分地区,越冬期仍可能有少量分蘖增加。③春季分蘖:翌春气温升至 3℃以上时(返青以后),春季分蘖开始,气温升至 10℃以上时,春蘖大量发生,通常在返青后到起身前,分蘖的日增长量最大。

二是分蘖高峰期:一般来说,无论是冬小麦还是春小麦,通常在主茎开始拔节前,全田总茎数(包括主茎和分蘖)会达到最大值,这个阶段即为分蘖高峰期。

三 是分蘖消亡期:①两极分化:小麦分蘖达到高峰期后,便开始向两极分化,一部分低位的大分蘖逐渐发育成穗,称为有效分蘖;一部分高位的小分蘖则逐渐死亡,称为无效分蘖。②消亡顺序:分蘖消亡的顺序通常是自外向内、自上而下,高位蘖先死,一个分蘖最先死亡的是幼穗,其次是心叶,然后下部叶片枯黄,最后整个分蘖死亡。到开花期,亩穗数才基本定局。

根据以上小麦分蘖增长与死亡的规律,在小麦返青后,管理目标是促中有控,控中有促,促控结合,稳发壮长。具体措施是:

1、早中耕,促下控上:中耕锄地,对于返青后的小麦来说,起到促、控双重作用。浅中耕可以切断表土毛根,疏松土壤,促使根系下扎,为气温回升后植株盛长需要养分打好基础,同时又控制了地上植株的旺长,这就是促中有控。再者中耕还具有提高地温、消灭杂草的作用,从而促进了植株生长,提高了成穗率。中耕可在土壤不冻情况下就可以进行,锄地深度视苗情而定,旺苗田可锄深6厘米,一般田块锄地深度在4厘米上下。锄地在情天中午进行,阴天大风天不宜进行,以免降低地温。播种较晚,苗情差的麦田不进行中耕。中耕可进行到起身期,起身后除旺长麦田外,一般不再进行中耕。

2、追肥:单纯从增穗数角度来说,通过不同时期追肥有不同目的,一是在返青前追肥,促多分春蘖成穗,一般要追肥,此类麦田主要是晚种麦或地力差的麦田,通过追肥提高土壤养分,使小麦在春季多分蘖多成穗。每亩追尿素25斤或复合肥30斤。一般在立春后的2月中旬前追施完毕。二是通过追肥巩固年前分蘖,使无效分蘖尽快死亡,提高成穗率,追肥时间小麦拔节期,即第一、二节间伸长后,每亩追复合肥25~30斤。

3、浇水:雨养区小麦一般情况下春季不需浇水,利用自然降水,但遇到连续干旱年份,如今年如果继续旱下去,在返青期还是要浇水促蘖健壮生长。灌区按正常管理措施浇好返青水,促进分蘖多成穗。

0 阅读:0
淇泉老翁农业

淇泉老翁农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