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协和医院将病肺“重造”,再植回患者体内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2025-01-22 16:35:50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董颖钰)“真没想到,自己的病肺还能继续发挥作用。”1月22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协和医院)获悉,该院近日为一名53岁腺样囊性癌患者实施自体肺移植手术——将其病肺取出后“重造”,再植回体内,既彻底清除了肿瘤,又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肺组织。目前,患者肺功能恢复良好,于1月21日顺利出院。

王思桦(右二)团队为患者查房。刘坤维摄

两个月前,周先生(化名)查出右主支气管被肿瘤侵犯,确诊为腺样囊性癌,放化疗、呼吸内镜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都无法根治。“肿瘤万万不能留,一旦右侧病肺累及全肺,最终患者肺功能会越来越差,到时候只能进行异体肺移植。”武汉协和医院胸外科主任廖永德教授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介绍,如果选择传统切除手术,患者只能依靠左肺呼吸,肺功能也要丢失60%,生活质量大打折扣,这让治疗方案的选择难上加难。

面对如此棘手的状况,胸外科廖永德教授、王思桦教授团队迅速组织胸外科、肿瘤科、呼吸内科、放射科、麻醉科等多领域专家联合会诊共同商讨治疗方案。最终,王思桦教授提出为患者实施自体肺移植手术,这样既能保留组织与功能,又能清除肿瘤。

廖永德(右)、王思桦(左)团队为患者手术。刘坤维摄

1月9日,在廖永德的指导下,王思桦、童松教授带领多学科团队为患者实施了自体肺移植手术。把病变部位取出、完整切除病灶,是改造重造病肺、变“肺”为宝的第一步。然后,再将修整好的肺部植回患者体内,重新建构患者的肺功能。紧接着,让患者能够达到自我恢复。这期间,患者只需要抗凝,不需要抗排斥,患者生活质量可得到保证。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一周后复查显示,未出现肺栓塞等并发症,1月21日行呼吸内镜复查显示,肺功能状态良好,于当日出院。

王思桦介绍,如果患者气道无法正常通气,但远端肺组织仍有正常功能,就可以考虑进行自体肺移植手术,以保证肺部功能。

0 阅读: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