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2套住房及以上的家庭,未来会面临什么?国家老干部做出回应

林宇凡 2021-06-02 18:53:52

近些年来,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住房过剩已经逐渐成为公认的事实,就连房产大佬孙宏斌都公开表示,目前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过剩的趋势。

从具体的数据来看,住房过剩也已经非常明显。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超过40平方米,这一水平已经追平了德国、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要知道2000年我国人均住房面积仅为10.3平方米,如今的人均住房面积已经是20年前的4倍,从家庭的角度来考虑,一个三口之家拥有超过120平米的房子,完全足够家庭居住。当然除了人均住房面积之外,城镇家庭的住房拥有率也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我国城镇家庭的住房拥有率已经达到96%,基本上已经实现每家每户都有住房。从住房拥有率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人已经不缺房子,已经没有刚性住房需求。不过因为有部分住房的品质比较差,可能会有改善型住房的需求。

还有一项数据值得我们的关注,城镇家庭不止住房拥有率很高,同时很多家庭不止拥有一套住房,根据央行的报告,拥有两套及以上住房的家庭占比为41.5%。

如果是过去房地产行业兴旺发展的时候,房价处于持续上涨的状态,如果拥有多套房子,就意味着财富的增值,名下的房产就是真正的“造富机器”。

不过如今楼市发展趋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房价涨幅已经开始大幅收窄,这就意味着房子的升值空间已经变得很小,同时在楼市分化的背景下,部分房子的房价可能会下跌,房子也会迎来贬值。在新的楼市环境下,持有房产可能不再有很大的盈利空间,甚至有可能会亏本。结合现在的楼市新环境,2套房及以上的持有者可能会面临以下3个难题。第一,房子本身的持有成本很高。过去的房价大涨让很多人都忽视了房子本身的持有成本,事实上房子的持有成本非常高,经济学家李迅雷曾表示:如果购房者选择按揭买房的话,住房的持有成本不会低于7%。另外经济学家梁中华也认为:目前投资房产的成本很高,房子的持有成本应该是房屋总价的6%~8%之间。房子的持有成本会增加多套房持有者的压力,并且名下房子的数量越多,持有房产的压力就越大。

第二,房价涨幅收窄,投资房产的盈利空间减小。从目前的整体房价来看,虽然整体房价还有一定的涨幅,但是房价涨幅明显收窄,房子的升值空间也大幅减少。

第三,房子的流动性比较差,房子变现比较难。在如今住房过剩的背景下,大多数人已经不缺房子,住房需求逐渐减弱导致房子的流动性也开始减弱,二手房越来越难出售,变现变得愈发困难。

可以说现在的楼市对于那些拥有多套房的投资客非常不利,过去手中的房子可能是财富,但是如今房子已经逐渐成为负担,目前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人处境并不乐观。

并且从长远来看,随着楼市调控进一步收紧,楼市调控体系也已经逐渐完善,未来楼市留给投资客的生存空间只会越来越小。对于那些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家庭,未来将会面临什么呢?国家老干部给出回应。

现任国家智囊团成员之一、原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表示:为了逐步烫平房地产泡沫,房产税应该分类进行,率先出台能够精准遏制投机的消费税、流转税、空置税,然后再从容考虑物业税。

对于拥有两套及以上住房的家庭来说,现在已经面临很大的困境,不过未来他们还面临更大的难题,就是房产税的问题。国家老干部认为,未来出台房产税可以逐步烫平房地产泡沫,同时能够精准遏制投机炒房行为。从根本上来说,房产税的出台会增加投资客的持房成本,本来投资客的持房成本已经很高,如果还要缴纳房产税的话,将会承受更大的持房压力。

并且需要注意,房产税并不是一次性的税,而是一种长期税,只要投资客一直持有房产,房产税就会一直存在。未来房产税的征收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按照面积征收,另一种按照套数征收,不管使用哪种方式来征收,投资客名下的房子多,需要承受房产税的压力就越大。

前面我们提到过房子本身的持有成本非常高,比如贷款买房的利息、维修基金、物业费、契税、加上房子的其他成本,可以说如果手中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已经需要承受比较大的压力。未来房产税实施之后,还需要承受每年房产税的费用,会大幅增加持房成本。虽然未来房产税会有一定的“免征标准”,不过免征标准主要是为了减轻刚需购房者的压力而设定的,有可能是首套房免征,也有可能是免征120平米,不管按照哪种方式,如果购房者拥有2套以上住房,基本上没有机会享受房产税免征。如果房产税按照房屋总价1%的比例收取的话,200万的房子一年的房产税就要2万,如果投资客手中有多套房子,那么每年的房产税都是非常大的数额。结合上面的分析,房产税的出台会让原本持房压力比较大的投资客“雪上加霜”,会让更多投资客选择抛售手中房产,甚至可能会降价抛售,这可能会影响二手房的价格,到时候购房者有机会买到比较便宜的二手房。因此对于手中持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人来说,房子不仅不是“财富”,反而会成为持有者的“负担”,这些人未来的日子可能并不好过。
1 阅读:6
林宇凡

林宇凡

个人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