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还是权宜?2025美俄利雅得谈判背后的全球棋局

老哥零食屋 2025-02-20 11:25:09

2025年2月18日,俄美两国代表团在沙特首都利雅得进行了俄乌冲突后的首次高级别直接会谈。

这场4.5小时的会谈被视为终结战争的可能起点,反映了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动。背后既有美俄关系的初步缓和,也隐含大国间复杂博弈的逻辑。

谈判成果显著:实现了从外交关系破冰到战略层面深入试探的转变。

会谈达成四项共识:恢复两国外交使团运作、组建高级团队促俄乌冲突解决、合作探索共同地缘利益、维持后续谈判。实质性进展为恢复大使馆人员配置。

自2021年起,美俄大使馆因互施制裁而运作受阻,人员大幅减至百人左右,远低于中美使馆的千人规模,此举象征双方意在构建“最低信任基础”。

双方同意为俄乌冲突制定持久解决方案,并探讨经济合作。俄外长称谈判有意义,美方视其为重要进展。但成果为框架性协议,乌克兰非军事化与北约东扩等核心分歧未解。

二、美俄动机剖析:双方因利益驱动而形成共识,但这种共识脆弱,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动摇。

美国转向谈判因特朗普政府欲止战以对华,并防长期战争拖累国内改革。俄罗斯受经济制裁与战场僵局所迫,急需缓和西方关系以解困。

美俄欲重塑全球权力格局,俄方视谈判为“新雅尔塔会议”,或通过势力范围划分交换利益,如美默许俄在东欧影响,换取俄在中东或印太妥协,此“交易式外交”隐于共同地缘利益表述中。

三、国际反响:欧洲陷入沉默,而中立力量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国际舞台上一股不可忽视的新兴势力。

谈判直击欧洲,欧盟未被纳入协商。法德等国紧急会议因内部意见不合,未能确立共同立场。

俄方称欧盟无资格谈判,拉夫罗夫批欧洲仅会冻结冲突。这凸显欧洲地缘话语权衰落,与2014年主导《明斯克协议》的地位相比,现今欧洲仅成旁观者,地位大幅下降。

同时,发展中国家与新兴力量地位凸显。沙特借东道主之便增强国际影响;土耳其、阿联酋等中东国在俄乌事务中积极斡旋,打破西方调解垄断。中国因中立及南方号召力,被乌邀请参与和谈,平衡美俄博弈。

四、挑战与变数:实现停火的道路依旧困难重重,布满荆棘,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

谈判虽现积极信号,但核心矛盾难解。俄方坚持乌克兰非军事化,美方主张强化其军力并促其与北约“事实一体化”。双方停火条件分歧:俄要“永久停火”,美欲派维和部队监督临时停火,俄视其为北约驻军。

特朗普政府的“交易外交”或致连锁反应。美俄若急签协议,乌克兰恐成牺牲品,或促欧对俄强硬。中国平衡和平进程与中俄协作,将影响谈判结果。

全球秩序正步入重构的初步阶段,此阶段标志着国际体系新变革的开端,各国关系与力量对比正经历深刻调整,秩序框架逐步重塑。

利雅得谈判为俄乌冲突转折点,亦映射冷战后国际秩序变革。美俄谋有限合作以重塑规则,新兴力量扩话语权,传统强国欧洲影响力衰退成趋势。

在这场较量里,敌人与盟友非恒定,唯有利益衡量永恒。俄专家指出:“竞赛方兴未艾,仅是热身阶段。”全球棋局的大幕,或正缓缓拉开。

0 阅读:1
老哥零食屋

老哥零食屋

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