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票通过,越南批准中越铁路项目后,派人来华面谈,中方开门见山

天行舰 2025-04-21 11:29:41

越南国会高票通过中越铁路项目后,越方派人来华面谈,而中方则是开门见山表明立场。那么,中越铁路项目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这次越方代表来华又传递出怎样的信号?

自2024年底以来,越南的铁路建设动态频繁引发关注。一方面,拖延多年的中越跨境铁路项目,在越南国会以455票赞成、4票反对的压倒性结果获批,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另一方面,越南耗资670亿美元的南北高铁项目也“起死回生”,计划于2027年动工。这两大项目的推进,不仅标志着越南铁路基建的加速,也折射出越南在技术自主与国际合作之间的复杂权衡。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中越跨境铁路项目的推进,可谓一波三折。早在2017年,首趟中越班列从南宁驶向河内,但受制于越南铁路轨距不统一,运输效率始终受限,甚至于影响了自身经济。此前,越南对欧盟出口的农产品因换轨耗时,运输周期从15天延长至25天,严重制约外贸发展。

今年2月,越南国会正式批准了“老街—河内—海防”铁路项目,计划将其从米轨升级为标准轨,并与中国云南省对接,这条全长约390公里的铁路设计时速最高160公里,总投资约83.69亿美元,预计2030年竣工。项目获批后,越南建设部部长陈宏明随即访华,与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等部门会谈,明确提出希望中方为项目可行性研究提供援助,并加快推动2025年底前开工。

中方对此展现了积极态度,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会谈中强调,中方高度重视跨境铁路互联互通,愿为越方提供技术支持与经验分享。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则提出,双方需落实红河界河公路大桥、北仑河口自由航行区等配套工程,以提升整体运输效率。值得注意的是,中越已签署6份合作文件,并计划进一步签署成立铁路合作委员会、规划同登—河内铁路线等3份新文件,为项目落地提供制度保障。

而与中越跨境铁路相比,越南南北高铁项目的推进更具争议性。这条设计时速350公里、连接河内与胡志明市的1541公里高铁,自2010年提出后因资金、技术等问题多次搁浅。2024年11月,越南国会以“适合国情”为由批准该项目,计划2035年全线通车。然而,越南铁路系统长期依赖进口机车,本土制造能力几乎为零。

或许也是这个原因,此次越南在铁路合作中也提出了一些诉求。公开资料显示,一方面,越南希望借助中国的资金与技术推动项目落地。陈宏明访华期间,呼吁中方提供无偿援助、推动中企参与车辆生产与设备供应,并签署项目贷款协议。

另一方面,越南在技术转让上态度强硬,甚至被指“得寸进尺”。据报道,越方要求中方在铁路合作中转移核心技术,并通过政策倾斜将项目分配给本土企业,引发对合作公平性的质疑。而且,这种既要低息贷款又索要技术的做法,恐怕也会破坏合作互信。

有分析认为,越南的铁路战略,始终夹杂着地缘政治的考量,南北高铁项目吸引了中、法、日、韩等多国企业竞逐。法国交通部长塔巴罗访越时,承诺分享高铁经验与技术转移;日本则凭借ODA贷款与越南保持密切合作。越南试图在各方之间寻求平衡,既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国家,又借竞争压价并获取技术。然而,这种“多方下注”的策略可能导致资源分散。例如,越南南北高铁若采用不同国家的技术标准,未来整合难度将大幅增加。

此外,越南对美贸易的依赖也为中越合作蒙上阴影,越南近年通过扩大对美出口实现经济增长,但此举使其易受美国政治压力影响。例如,若美方施压越南采购波音客机,可能挤占中国商飞C919的市场空间,在铁路领域,美国虽未直接参与,但其对越南的经济影响力或间接左右合作进程。

总的来说,越南的铁路雄心,既是其经济转型的必经之路,也是地缘博弈的缩影,中越合作在“极高的政治决心”下稳步推进,但技术转让、资金分配、外部干预等挑战依然存在。对于越南而言,如何在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间找到平衡,将决定其铁路梦的成败;对于中国,通过技术输出与基建联动深化区域合作,既是机遇,也需警惕潜在风险,未来,中越若能以务实态度化解分歧,铁路合作或将成为两国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纽带,为东南亚发展注入新动力。

0 阅读:4
天行舰

天行舰

最有态度地解读天下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