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岁宝爸自述产后抑郁经历:全职带娃的困境与救赎

妧嫦 2025-04-24 11:02:42

在传统认知里,“产后抑郁”仿佛是母亲的专属标签。然而,一位33岁的年轻父亲用亲身经历打破了这一固有印象。这位网名为“茉莉爸”的宝爸在社交媒体上坦言:“我,一个男人,竟然得了产后抑郁”,这番自白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茉莉爸的故事始于2023年女儿出生后。由于妻子在体制内工作,而他从事相对自由的宠物食品销售工作,便主动承担起全职带娃的重任。这个决定让他从月入2万的区域代理商,变成了收入骤降至千元左右的“家庭主夫”。

“每天睁眼是娃,闭眼还是娃。”茉莉爸如此描述自己的日常生活。清晨6点开始照料孩子,直至深夜11点才能休息。更煎熬的是,孩子每3小时就会醒来一次,导致他长期睡眠不足。为了争取一点个人时间,他只能在深夜孩子入睡后刷手机、打游戏,结果陷入更严重的失眠循环。

身体上的劳累仅是冰山一角。长期抱娃让他患上了腱鞘炎,同事误以为他在健身的调侃,更凸显了这份“隐形劳动”的辛酸。当孩子因重病住进PICU时,来自家人的责备“怎么带个孩子都带不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情感上的孤立更让茉莉爸倍感煎熬。周末回家的妻子不仅没有给予理解,反而指责他“不给宝宝换新衣服”。这种缺乏认可的状态最终导致婚姻破裂。茉莉爸坦言:“我需要的只是一句‘老公带娃辛苦了’,但等来的总是批评。”

在经历抑郁、暴瘦20斤后,茉莉爸开始通过短视频分享自己的经历。令他意外的是,这些内容引发了强烈共鸣,尤其是许多宝妈表示“这正是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的”。通过视频创作,他不仅找到了情绪出口,也让前妻重新理解了带娃的艰辛,两人关系出现了转机。

​这个故事揭示了一个常被忽视的社会现象:育儿压力不分性别。茉莉爸的经历证明,当男性承担主要育儿责任时,同样会面临身体透支、社会认同缺失、自我价值感降低等问题。他呼吁“对宝妈多些关爱”的背后,是对所有育儿者群体更广泛的理解与支持。

这个案例促使我们思考:在强调性别平等的今天,社会是否做好了接纳“全职爸爸”的准备?又该如何构建更完善的育儿支持体系?茉莉爸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成长历程,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当代育儿困境中的共性问题。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