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晓得不?在中国,有这么一座城,一半人口都穿军装,号称全国最安全!这可不是啥秘密基地,是真真切切存在的——格尔木!一听这名字,一股西北风就呼呼地刮过来,脑子里浮现的全是戈壁滩、大漠风沙……可谁又能想到,这地方居然藏着一段传奇故事。
话说1953年,大冬天,天寒地冻的,慕生忠将军带着一帮人,在海拔2800米的戈壁滩上,那叫一个冷啊!他们已经在青藏高原上转悠了三个月,就为找个好地方,给青藏公路整个重要节点。这地方叫尕尔穆,除了黄沙就是石头,一眼望去,荒凉得跟啥似的。可慕将军偏偏就看中了这块地,说啥“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又是青海、新疆、西藏三省交界,建个军事重镇再合适不过!”
其实,就在半个月前,还有两拨人来考察过,都直摇头,觉得这地儿气候太恶劣,风沙太大,根本不适合建城。慕将军可不这么想,他觉得这地方有潜力啊!格尔木河虽然水量不大,但好好利用,喝水肯定没问题。更重要的是,这可是青藏公路的必经之路,战略位置杠杠的!1954年2月,慕将军就把报告递上去了,详细分析了格尔木的地理优势:东边是德令哈,西边是玉门,南边通拉萨,北边到敦煌,妥妥的青藏公路枢纽!
报告很快就批下来了,3月15号,第一批工程部队就进驻格尔木了。他们不仅带了机器,还带了一大堆树苗。慕将军说了,想在这儿建城,先得把戈壁滩变成绿洲!于是,格尔木的建设就轰轰烈烈地开始了。工程部队先在河边搭了简易房,又开始修机场。
白天晒着大太阳干活,晚上窝在帐篷里研究方案。月底,突然来了一场沙尘暴,那风沙,帐篷都刮飞了好几个!别人都躲着,慕将军倒好,站在风里观察风向。第二天,他就让部队换了个地方扎营,还在上风口种了一大片树苗。
后来,越来越多的部队来了,修机场的、修路的、拉电线的、挖井的……一座现代化的军事重镇,就在这戈壁滩上慢慢崛起。1955年春天,第一条柏油路修好了,格尔木也有模有样了。街道横平竖直,营房整整齐齐,路边的胡杨树也冒出了新芽,给这座新城添了一抹绿。1955年,格尔木迎来了第一批正式驻军。这些穿着绿军装的战士,肩负着建设这座军事重镇的使命。
工程兵、通信兵、运输兵,还有后勤保障部队,啥都有。当时的格尔木,除了几条简易路和临时营房,啥也没有。驻军的第一件事,就是建永久性军事设施。一位老兵回忆说:“那时候没啥大型机械,好多活都是靠小推车、铁锹这些工具干的。白天顶着大太阳,晚上还要站岗放哨。”格尔木的城市规划,那叫一个军事化!
城区像棋盘一样,道路又直又宽,方便军车通行。重要的军事设施藏在普通建筑里,军营、训练场、仓库,安排得井井有条,还不显眼。1956年夏天,格尔木城北建成了第一座永久性军营——“铁军营区”,成了格尔木军事建设的标杆。营区里有标准营房,还有食堂、浴室、图书室,啥都有。
随着驻军越来越多,军属也搬来了。为了解决住房问题,部队开始建家属院。这些家属院设计得也很有特色,既安全又方便。格尔木的军民关系特别好。军人不仅要完成军事任务,还要参与城市建设,修路、种树、挖渠,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活力。
1957年,格尔木军人服务社成立了,专门为军人及其家属提供服务,从理发到缝补,从代购到修理,啥都管。城市的警卫工作也很特别,由军人组成的联防队伍24小时巡逻,晚上挨家挨户检查门窗,这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格尔木的军事文化特别浓厚,大街上到处都是军人。他们有的在执行任务,有的在买东西,有的陪家人散步。军人的存在,成了这座城市最独特的风景线。
1958年,格尔木军人文化宫建成了,成了军民共享的文化场所。一到节假日,这里就举办军民联欢活动,热闹得很。时间一晃到了60年代初,格尔木的变化那叫一个大!城区东边,建起了一片崭新的军事设施,用了最先进的防震技术,7级地震都不怕!
一位参与建设的老工程师回忆说:“当时的施工标准非常严格,每一块砖、每一根钢筋都要反复检查。光地基就挖了三个月。”军事设施的完善,带动了整个城市的发展。1965年,格尔木第一个现代化居民小区——“东风新村”建成了,用的是新型砖混结构,还有集中供暖。城市的功能也越来越完善。1967年,格尔木军人医院扩建完成,不仅服务军人,也对市民开放。
医院里有当时最先进的X光机和手术设备,成了青海西部最好的医院之一。家属区里,幼儿园、小学、超市,啥都有。每栋楼还有个退役军人当楼长,负责日常事务。1970年,格尔木城北建成了一座现代化的军事指挥中心,地上地下都有,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通信设备。1972年建成的格尔木军史馆,记录了这座城市的军事发展历程,里面珍藏着许多珍贵的照片和文物,最引人注目的是一面1955年第一支驻军部队带来的军旗。
1975年,格尔木军人子弟学校成立了,既注重文化知识,又重视军事传统。学校操场上,经常能看到学生们跟着退役军人练军体拳。到了80年代,格尔木的建设进入了快车道。现代化的军官公寓拔地而起,每套房都有独立卫生间和暖气,这在当时的西部地区可是稀罕玩意儿。1985年,格尔木军人服务中心建成了,里面有超市、理发店、洗衣房、图书馆、电影院,成了军人及其家属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在这座独特的城市里,军事元素和现代化建设完美融合。路灯是迷彩色的,公交车站像帐篷,连儿童游乐场的滑梯都是用退役军车改装的。格尔木的故事,远不止于此,它就像一棵在戈壁滩上顽强生长的胡杨树,见证着历史的变迁,也承载着军人的荣光…… 这座兵城,仍在续写着它的传奇。这篇文章就是想把快乐和正能量传达出去,没什么低俗或者不好的引导哈,如果有侵权情况就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