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向心·MY CITY】城市更新系列报道
当“爆改”的风吹进老厂区……
核心提示
城市更新事关民生福祉、关乎城市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城市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城市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3月27日,全省城市更新工作观摩推进会在郑州召开,会议强调,要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城市更新工作,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郑州市城市更新条例》已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作为全国省会城市首批、全省首部城市更新地方性法规,《条例》的制定,为规范和推进我市城市更新活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郑州城市更新代表项目有哪些?目前进展如何?给市民生活、城市发展带来了哪些改变?本报推出【向新向心·MY CITY】城市更新系列报道,为您讲述郑州城市更新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榜样,一起向新向心,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最近,“爆改”一词走红网络,作为网络流行语,“爆改”代表着一种深度改造和重塑的过程,主打一个反差对比、化茧成蝶,为旧事物注入脑洞大开的创意使其焕然新生。
当“爆改”的风吹到郑州高新区,一个位于科学大道、化工路两路之间的老旧厂区“爆改”之旅拉开序幕,翻开了城市更新的新篇章。
“医药航母”寻求新生
进入中原制药厂厂区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白一灰两栋保存完整的大楼,再往前走,看到的则是生产车间拆除完毕后,留下的一大片空地和一段铁轨。
园区项目效果图
“白色的以前是质检楼,灰色的是办公楼。”老郑州人赵万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就在这里,直至退休。“当时工作是毕业后直接分配的,我有很多选择,进政府单位或者来这里,我最后的选择就是到这里工作。”
20世纪80年代初,国际上维生素C商品走俏,而国内维生素C紧缺,于是国家计划建设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现代化维生素C生产企业。河南是农业大省,在原料玉米淀粉的生产上占有优势,最终这一项目落地郑州。
1991年11月,中原制药厂在郑州化工路30号注册成立,1992年开始投产试车。这个占地1300亩、总投资13亿元的中原制药厂,当初被冠誉为“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医药航母”。
然而,因为其引进的工艺技术不过关,一直无法投产,1996年底被迫停产,1997年全面停产。此后便陷入多轮重组谈判旋涡之中,直至被河南投资集团“接手”。
“场地内部现为中原制药厂原址,环境破旧已无法使用,土地资源和空间载体资源低效,严重影响城市形象,急需盘活。”项目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助力老厂区更新
作为城市更新的重点项目,按照郑州市政府要求,高新区将中原制药厂纳入城市更新重点项目,积极推动中原制药厂地块土地盘活,破解难题,依法依规推进征迁工作,同时,对中原制药厂周边道路建设、城市环境改善统一规划,着力提升。
“2023年这里就全部拆完了。”重回这片伴随他整个青春的土地,赵万城有些不舍,他的手一下一下地指着,“这里是热电厂,这里是玉米仓,接着就是淀粉车间、葡萄糖车间、山梨醇车间,最后是VC车间。”
再提中原制药厂,它的黯然落幕让人惋惜,而作为老郑州人难以忘怀的回忆,这里将迎来新的规划,焕发新的生机。
根据规划,位于郑州高新区药厂街以北、雪松路以东、梧桐街以南、铁西路以西合围区域的中原制药厂城市更新项目,将通过闲置用地盘活、有机更新与功能重塑,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园、人才社区、市民公园、学校、公共配套设施等。项目规划用地面积897亩,其中可开发利用土地共计529亩,其他配套用地(学校、水厂、变电站、绿化、道路)占地面积368亩。
“从一个化工企业,到现在要迈入高科技发展,作为中原制药厂的员工,我们肯定希望它能发展得好。”赵万城希望这里在新时期焕发出更大的青春与活力。
人工智能产业园应运而生
作为支撑郑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郑州高新区是集聚创新创业资源的重要阵地,也是开放创新合作的重要平台。
“立足高新区战略优势、区位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孵化优势,锚定高新区2025年基本建成千亿级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奋斗目标和‘聚焦智慧产业、建设智慧社会’的主攻方向,项目构建一主三辅‘1+3’产业发展路线,以人工智能为主导产业,以未来产业、新材料、现代服务业为辅助产业,打造集科技研发、产业孵化、规模化轻型制造、产业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园区,实现‘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技术应用—成果产业化’全过程无缝衔接。”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
通过项目产业体系搭建,将有望引入人工智能制造前、中段研发企业;新材料研发企业等。项目将打造成集研发、孵化、生产于一体的产业园区,通过强化服务,增强吸引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强力拓展区域内外市场,吸引市内外、省内外、国内外的资本、人才、技术以及先进的技术方法、经验集聚园区,使研发孵化轻型制造的创新生态集群成为高新区高端制造业招商引资和项目引进工作的平台,增强招商引资竞争力,提高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居民收入,从而实现经济强力增长。
在空间规划上,项目致力打造“三生融合”和“软硬并重”的V4.0产城综合体,整体设计上,以生产、生活、生态的融合,实现项目各元素的有机结合和多元共享,注重在产业发展的同时,建设生产有序合作、生态共建共享、成果共同获益的发展新格局,以更加鲜明的形象树立面向城市的产业地标,打造郑州市工业上楼的新标杆,在园区内部营造五大组团庭院,促进企业交流,在营造园区高品质硬环境的同时,引入智慧物业以及企业服务和管理平台,打造优越先进的软环境设施。
至此,中原制药厂的历史已经翻开全新篇章,老厂区的新故事才刚刚开始。
本报记者 李颖 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