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农村老人讲,以前经常能看到一种“怪蛇”。
怪在哪呢?
我们都知道,麦穗的承重力很低,稍微重点的物体就能把麦穗压垮,但却有一种蛇能在麦穗上急速游走,让人不免想到了武侠小说中的“轻功水上漂”。
据大量目击者表示,这种蛇从远处看去,就像一道迅捷的红色闪电,并且还会追着人跑,它到底是什么?
当提起“飞蛇”,浮现的第一种可能性就是金花蛇,因为金花蛇比人类更早掌握了空气动力学,是最接近“飞行”的蛇类。
金花蛇是怎么飞行的?
在准备阶段,金花蛇会将肋骨朝外左右拉开,让身体尽可能保持“压瘪状态”,就像一整个椭圆的土豆,瞬间变成了薄薄的薯片,并且躯体呈“S”状,然后就像个弹簧一样瞬间“飞”出去。
由于获得了初始动力,再加上脊椎动物的背部比腹部更加突出,在空中能获得更大的上升力,所以金花蛇能短暂飞起来,并且在飞行过程中,金花蛇会通过扭动身躯来调整降落点。
那么老人看到的是金花蛇吗?
地球上的金花蛇大致可分为金花蛇、天堂金花蛇、孪斑金花蛇、摩鹿加金花蛇和印度金花蛇,从分布区域来看,中国的云南贵州、浙江、江西、溯南福建、广东、海南岛、广西等地,确实有金花蛇分布。
但从习性来看,金花蛇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的高大乔木密林中,它们之所以进化出“跳跃飞行”,也是考虑到在树林间往返太累,还不如跳过去方便快捷。
很明显,密林和麦穗有着本质区别,并且金花蛇体型中等偏大一些,跟老人口中描述的“小巧玲珑”特征不符,金花蛇不能在麦穗上游走,所以金花蛇被排除在外。
还有其他可能性吗?
全球蛇类约有3425种,中国境内起码有数百种蛇,能爬到麦稍的蛇也有,它们就是白条锦蛇和乌梢蛇。
白条锦蛇又名枕纹锦蛇、黑斑蛇,成年体长在0.7-1米,广泛分布在中国秦岭至淮河以北各省区,栖息地没多大讲究,平原、丘陵、山地都有其身影,它们主要以老鼠、小型鸟类、鸟蛋及鱼蛙为食。
但是白条锦蛇也被排除在外,因为这种蛇比较温顺,甚至害怕人类,而老人口中的神秘麦稍蛇不仅不怕人,还会追着人跑。(将能爬上麦穗的蛇统称为“麦稍蛇”)
有没有可能是乌梢蛇?
乌梢蛇又名剑脊乌梢、黑花蛇、乌峰蛇等,广泛分布在中国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北、西南等18个省,行动敏捷且喜欢追逐猎物,符合老人口中“追着人跑”的特征。
但乌梢蛇也被排除在外,细心的网友可能已经发现,不管本文所猜测的金花蛇、白条锦蛇又或者是乌梢蛇,它们在“颜色”上均不符合“红色”这一特征。
金花蛇以黑黄色为主,白条锦蛇以淡灰色、棕黄色为主,乌梢蛇以黑褐色为主,所以这些都被一一排除在外。
由于蛇类图片涉及敏感,本文暂不插入相关图片,见谅
比较有可能的是赤链蛇。
赤链蛇的攻击性较强,并且躯体颜色以黑红色为主,受到威胁后头部会呈现三角状,赤链蛇飞速游走时,确实很容易造成“一道红色闪电”的视觉效果。
为啥赤链蛇要爬到麦穗上?
变温动物的优点在于“能耗低”,不需要24小时消耗巨大能量来维持体温,但缺点也同样明显,当细胞在低温环境下,活力会明显降低。
蛇为什么要冬眠?
主要原因在于蛇在低温下战斗力极低,所以它们需要找个避难所度过冬季,等到来年春天苏醒。
蛇类爬上麦稍也是如此,当地表温度太低,蛇类感觉到细胞活力严重下降,但还不到冬眠的时候,它们就会想方设法让身体保持战斗力,所以“晒太阳”成了日常。
另一方面,麦子熟的时候会有大量昆虫,而昆虫会吸引很多鸟类前来猎食,或者一些鸟类也会直接啄食麦子,蛇会潜伏在麦稍上,瞅准机会捕猎鸟类。
为什么以前经常能看到麦稍蛇,现在几乎绝迹了?
从上文得知,麦稍蛇是众多蛇类的统称,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蛇类数量的急剧减少。
诱因是人类大量使用农药,导致昆虫数量减少,鸟类前往田里进食的现象也越来越少,这就好比一个池塘,以前有很多鱼,吸引了大量垂钓人士,结果有人在池塘里放了农药,鱼都没了,你还钓得到鱼吗?差不多道理。
另一方面,现在农业机械化水平高,野生动物听到机械声就会惊恐逃窜,其实在农村不仅蛇类数量在减少,其他动物数量也在减少,例如燕子、黄鼠狼、麻雀、刺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