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两个赛季,因为中乙的扩军,以及为了更快的发掘希望之星,中冠前四名以及U-21联赛前两名都能升级到中乙职业联赛,而即将到来的2025赛季,升级到中乙的名额积分配办法则有了变化。
根据消息,2025赛季中冠只有3.5个名额升级到中乙,而U-21联赛只剩下0.5名额,即今年的中冠前三名直接升乙,第四名需要与U-21联赛的冠军进行附加赛,胜者升到中乙赛场,败者继续留在原有联赛里。
这一变化猜测主要是有以下几点考虑。首先,中乙此前是每年扩增4队,即升六(中冠4队、U-21联赛2队)降二(倒数两队),使得连续两年都是第一阶段刚结束,降级球队就集中在4队身上,让第二阶段保级组的比赛还剩六七轮时,降级名额就变成3选2,后续赛程的质量无法保证,因此下赛季无法继续盲目扩增,否则弊大于利。
其次,中乙每年都有球队因资金压力无法准入,或者需要靠搬迁求生存,加剧了联赛的两极分化,强队越来越强,保级队越来越弱,为了保证中乙球队的实力均衡,需要提高升级条件,减少升级数量。
另外,U-21联赛的质量也随之降低。毕竟中超、中甲里,青训优秀的俱乐部并不多,在上海海港、山东泰山、武汉三镇、成都蓉城四支B队升级后,今年的U-21联赛可能只剩下北京国安、浙江、上海申花等球队有一定的实力,其余梯队基本就是打酱油,无法保证比赛质量,小将们的锻炼价值也会降低很多,因此在保证梯队能升级中乙的情况下,需要限制升级数量,防止U-21联赛成为鸡肋赛事。
今年的中冠与去年相比,除了升级名额之外,还有很多变化。
1、各个大区内的小组赛,基本上省、市联赛的前两名甚至前四名都有资格,让更多的业余俱乐部参与进来,采取赛会制模式。三轮之后,小组赛前两名晋级复赛继续比拼,每个大区的复赛第一名晋级全国总决赛,复赛第二名则需要与其他复赛组第二名通过横向对比或者资格赛,决出剩余总决赛名额。
2、总决赛不在抽签分成A、B两组,改成南、北两个赛区,拉近地理距离,两个赛区的第一名需要进行主客场模式,决出冠亚军,同时晋级2026年的中乙。而赛区第二到第五名共8队参加三轮附加赛,第三轮附加赛的胜者可以升级到明年的中乙,败者(第四名)与2025年的U-21联赛冠军争夺最后一个中乙席位。
3、计划邀请港澳台或者境外的U系列球队参赛;
中冠的改制,使得U-21联赛只有冠军才有升级职业赛事的机会,能更好的提高小将们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减少提前确定晋级球队的概率,让强强对话在最后几轮的比赛不再无欲无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