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春节来临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也就是1月27日,国家医保局发布了一个医保的重要通知,是一个好消息,跟所有人看病就医是直接相关的,具体是怎么回事呢?一起来了解。
省内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纳入按病种付费这个重要的通知是《国家医保局办公室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有序推进省内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纳入按病种付费管理的通知》。
通知的名字虽然很长,但是是很有含金量的。具体是怎么回事呢?
按照这份通知的要求,2025年底前,所有省份要将省内异地住院直接结算费用纳入就医地按病种付费管理,包括按病组(DRG)付费和病种分值(DIP)付费两种形式。
有图有真相。可能很多人看到这里就会心生疑问,这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尤其是DRG和DIP付费是什么?对我们看病就医会有什么样的利好影响?能不能通俗解释一下?
按病组(DRG)付费和病种分值(DIP)付费,是什么意思?
简单来理解,就是实行一口价看病,也就是打包看病。
也就是说,医保部门通过医保大数据来为不同的病种设定一个打包价,按照这个打包价给医院支付基金。如果医院给患者开了太多的检查,开了太多的药,导致患者实际住院费用超过了这个打包价,那超出的部分医院就要自己来承担解决,医保部门就不负责支付。
相反,如果医院给患者开了合理的检查,开了合理的药,患者的住院费用基本上就不会超过这个打包价,低于打包价的部分,就会成为医院的收益。
其实就是医保基金换了一个指挥棒,指挥医院不再进行过度检查和过度医疗,过度检查和过度医疗损害的是患者的权益,对于医保基金也会加重支出的负担,所以实行这个新的制度之后,就可以为过度检查和过度医疗带上紧箍咒,促使医院减少检查和开药,从而减轻患者的就医负担,也减轻医保基金的支出压力,好处是非常多的。
按病种付费已经推行一段时间,按照这个新的通知要求,要把省内异地住院费用也纳入到按病种付费,其实就是按病种付费覆盖的范围进一步的扩展了,这样就惠及到省内异地住院的患者了。因为这份通知明确参保患者继续按照参保地的政策来享受医保待遇。
就在同一天,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按病种付费医疗保障经办管理规程(2025版)》的通知也正式出炉了,进一步明确了按病种付费的细则。
这样就有助于克服之前按项目付费的弊端,让患者减少不必要的检查项目,总之这个制度的设计初衷是非常好的,目的是想要一举多得,形成一个患者医院和医保基金之间的良性循环。
案例演示:
比如说参保人员老王生病住院,按病种付费的打包价是12,000元,但是医院通过设置合理的检查项目和开合理的药品,实际费用是1万元,那2000元就是医院的收益了。
如果医院过度检查和过度开药,导致费用达到了13,000元,那这超出了1000元就要医院来自己承担。
欢迎关注思之想之,及时了解医保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