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事变中新四军哪3名将领叛变了他们的下场如何

伴你玖玖 2023-03-06 14:59:26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在全国人民的请愿下,蒋介石最终同意了联共抗日。陕北的红军改编为三个师,留在南方八省进行游击战争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尽管国民党反动派表明支持联合八路军、新四军统一抗日,可他们在背地里使出各种小动作,制造摩擦,破坏抗日统一战线。为了抗日大局,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一忍再忍,换来的却是他们的变本加厉。

1941年6月,新四军奉命北上,却因为遭受国民党步步设下的陷阱而损失惨重。国民党反动派调集8万多人,在半道上预先设伏,伏击了新四军。新四军在兵力、武器陷入极大的劣势下,在叶挺将军的指挥下,顽强反击,最终九千余名新四军,仅2千人成功突围,损失惨重。

新四军高级将领中,叶挺被扣押,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全部遇难牺牲,皖南事变震惊中外,削弱了抗日力量,助长了日军的士气。

皖南事变新四军遭到毁灭性打击,队伍中也出现了不少叛徒,将领中有3个人叛变了,他们分别是谁?最终下场如何?

新四军司令部参谋处处长赵凌波

皖南事变前,按照赵凌波在新四军的职务来算,应该是一位旅级干部,也算是一名高级干部了。赵凌波是四川人,原先加入了川军,与红军交战中被俘,在红军干部的感化下,加入了红军。

赵凌波加入红军后,表现相当不错,作战勇猛,很快得到了组织的信任,介绍其加入了共产党。赵凌波参加了红军鄂豫陕苏区反“围剿”斗争和长征,担任师政治委员等职务。

全面抗战爆发后,赵凌波担任八路军副团长,于1938年调任到新四军,担任第三支队参谋长。一年后,赵凌波升为新四军参谋处处长,算是新四军内部的核心人员之一了,掌握了一定的机密。

平日里,赵凌波爱戴下属,对领导也很尊重,在人际关系方面处得很好,身边的人对他很放心。让人没想到的是,皖南事变中,赵凌波成了软骨头,被俘后立即叛变,出卖了队友。

为了活命,赵凌波供出了新四军不少机密,国民党看他有利用价值,任命赵凌波为绥靖指挥部的反共副专员。加入敌营后,赵凌波自作聪明,认为新四军没有人知晓他叛变,便潜入了新四军的驻地,想窃取情报给国民党反动派。

赵凌波还是高估了自己,低估了新四军的情报网,他叛变的消息早就被知道了。赵凌波潜入新四军驻地后,被新四军第七师第五十七团第二连政治指导员董南才认出,在押送途中,突然朝着国民党据点奔跑,参谋李务本当场击毙了他。

赵凌波在红军时期就是师级干部了,算是一个老革命了,被捕后选择了叛变投敌,为敌人服务,最终以叛徒的身份,在逃跑途中被我军击毙。

杀害项英的凶手刘厚总

项英在我党的地位非常高,他是党和红军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新四军的创立人,最终却死在了叛徒刘厚总的手中。

刘厚总是湖南耒阳人,家境贫穷,从1926年开始参加了农民运动,并担任乡赤卫队队长,走向革命的道路。大革命失败后,刘厚总加入了赤卫队,打击土豪劣绅,遭到当地反动派武装的报复,一夜之间杀了刘厚总的堂哥刘厚林、堂弟刘厚定、刘厚存等五人。

刘厚总此人嫉恶如仇,敢打敢拼,能够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游击战争,可他缺少文化,革命思想薄弱,满脑子都是“山大王”的想法和做派,队伍中一定要他说了算。

有一次,刘厚总抓来一个地主家的女儿,那女子只有十四五岁,硬要“娶”她为妻,好在此事被人劝阻了,否则会大大有损革命队伍的声誉。皖南事变前,刘厚总在新四军军部担任副官处副官,管理饲养班、木工班,对这样的工作,他表达了极大的不满,经常满嘴粗话,吊儿郎当。

皖南事变发生后,1941年1月16日,项英在突围途中与刘厚总相遇。项英得知刘厚总是副官处的人,便让他跟着自己一起突围。

一行人经历了近两个月的转移和隐蔽,项英等人来到了赤坑山上的蜜蜂洞,洞口比较小,仅仅能容得下项英、周子昆、警卫员黄诚和刘厚总4个人。项英身边的其他警卫员们则住在半山腰的草棚里,两地隔着一小段距离。

刘厚总看着新四军遭此大难,产生了悲观的想法,1941年3月13日凌晨,他枪杀了项英和周子昆,带走了他们身边的金银细软,向国民党投降去了。

敌人得知刘厚总杀了项英等人,便带人到事发地点,我军部队赶在敌人到达前,将项英等人的尸体转移了,刘厚总带的人扑了个空。事后,敌人并不相信刘厚总,把他关押进了渣滓洞看守所,一关就是5年,直到1948年才被释放。

新中国成立后,刘厚总为了活命东躲西藏,隐姓埋名,在江西新余县的店铺里当管账先生。1952年7月,新余县开展人口核对工作中,发现刘厚总口音并非本地人,且说话前后矛盾,引起了新余县公安局副局长黄宜蕃的注意。

黄宜蕃曾经给新四军高级将领周子昆当过警卫员,看了刘厚总一眼后,就觉得非常眼熟,仔细回想后认出了他就是杀害项英的凶手。刘厚总落网,陈毅得知这个情况后,立即给江西方面的人打招呼,要求立即指示当地公安局尽快审理结案,让刘厚总受到应有的惩罚。1952年8月,刘厚总在江西南昌被枪毙,他死有余辜。

投河自尽的第一纵队参谋长赵希仲

赵希仲是陕西人,年轻时期也曾抱着参军救国的理想,考入黄埔四期,参加了革命,成为一名军人。

皖南事变前,赵希仲在新四军工作,担任教导总队训练部长、副总队长等职务,在新四军军部北移时,担任第一纵队参谋长。

皖南事变发生后,赵希仲在突围的途中被俘,敌人得知他是新四军高级干部后,立即派出重兵将赵希仲押到上官云相司令部。

赵希仲自从被俘后,产生了悲观的想法,认为在中共已经没有前途了,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选择供出了新四军的兵力、武器、高级将领姓名等重要情报,获得了“优待”。

赵希仲叛变后,趁着敌人不注意跑了出来,一直流浪到浙江金华。当时浙江金华被日军占领,赵希仲语言不通,形迹可疑,又没有“良民证”,引起了几个日本兵的注意,将他逮捕后送到义乌当劳工。

日本无条件投降后,赵希仲获释,回到了老家后做起了小买卖,以此为生。新中国成立后,赵希仲在西安市委书记赵伯平的介绍下,再次入党,继续参加革命工作,在农具制造厂里当秘书,日子过得还算安稳。

肃反运动开始后,赵希仲的历史问题被挖出,组织上撤销了他的职务,就地监督劳动,干一些农具收发、清点的工作。特殊时期,赵希仲未能躲过,在身体和心理受到严重的摧残下,选择了投河自尽,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元气大伤,再加上叛徒的出卖,更是雪上加霜,对杀害项英的刘厚总等叛徒,决不能姑息,即便侥幸活到了建国后,也要将他们绳之以法。

2 阅读: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