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丛林般的舞台上,禁酒令下的疯狂与放纵就此展开。烟雾缭绕的地下酒吧里,舞女们扭动腰肢,男人们西装革履,香槟塔叠起。这是1920年代芝加哥的写照,也是音乐剧《芝加哥》中那个时代的再现。
小号声声诉说着内心的挣扎,鼓点急促如同加速的心跳,旋律婉转道尽人生百态。没人能免俗,谁都曾被名利场上的博弈玩弄于股掌之间。
一场集体的狂欢即将开始,舞台中央的折叠椅就是囚笼,每一把椅子都是一个灵魂的牢笼。谎言编织的蛛网将所有人笼罩,没有人是猎手,也无人是猎物。
香槟酒塔在灯光的曝晒下熠熠生辉,是否也如钻石般闪耀血与泪的代价又有谁曾在意穷人的罪名源于贫贱,富人的荣耀却往往武断。
这部音乐剧不只是娱乐,更是把人性在舞台上生生剖开。观众作为旁观者却也在受审判,良心的质询时时回响。
舞者翩翩起舞,美艳的身姿掩盖着暗藏其下的阴暗面。舞蹈演绎着人生的拼搏,偶然独舞间的孤独与个性张扬,与群舞的和谐矛盾重重。
优雅中透着一股锐气,每一个舞步都是陷阱和诱惑。旋转跳跃的身影时而癫狂,时而克制,生动诠释着七情六欲的人生百态。
谁能确定表演与现实的界限在哪舞者为戏而入戏,步步为营、捕风捉影还是生活本就如是,只在舞台上被无限放大
一出精彩的舞台剧,离不开幕后的一众创作大咖。他们是这台人性解剖秀的导师,也是最大的推手。
首先要提到舞蹈大师鲍伯·佛西,他的舞蹈语汇扑面而来,细腻入微直抵灵魂。构思精巧绝伦,舞步编排亦复杂有趣,令人过目难忘。
作曲天才约翰·肯德尔和弗雷德·艾伯把音乐注入灵魂。旋律跳跃活泼,节奏鲜明有力,为时下流行的爵士乐做了最好的注解。
当然还有导演的整体把控能力,灯光师色彩的运用,舞美的布景设计,以及无数幕后工作人员的精心雕琢,共同将作品推向完美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