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戴南秸秆全量还田破解“双禁”难题

扬眼 2024-11-06 19:46:12

扬子晚报网11月6日讯 (通讯员 袁开建 记者王国柱)金黄色的稻田里,6台收割机穿梭其间。前头“吃”进沉甸甸的稻穗,后面“吐”出切碎的毛茸茸的稻草。这是11月5日上午兴化市戴南镇南朱庄村的一幅丰收图画。

江苏农垦集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主任助理孙进海现场介绍,公司流转了戴南镇西部地区近2400亩土地,种、管、收“一条龙”全部有他们负责,秸秆全量还田是他们的作业规范,田头防火是一项严格的制度。下一步他们将组织一体化大型拖拉机,对田间稻茬、稻草耕翻深埋,播下小麦种、施下肥料。同步进行沟渠配套,做到“一方麦田、两头出水、‘三沟’配套”。

戴南镇今年水稻面积14.93万亩,其中流转给专业公司、家庭农场、种植大户面积占92%。镇党委、镇政府在实施秸秆“双禁”工作中,明确各方责任,确保秸秆全量还田全年达到98以上。同时推广先进种植模式,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戴南镇扩大土地流转的范围,以利集中重点推行秸秆全量还田。顾冯村在新一轮的土地流转中,5个种粮大户获得2014亩的承包权,其中包括新增的100多亩农民自留地。并与他们签订了“秸秆全量还田”、“禁烧、禁抛”的“硬合同”。刘纪村水稻种植面积1750余亩,转率达97.22%,其中包括82亩自留地,秸秆全量还田连续5年达99%。

据悉,戴南镇鼓励支持农民生态种植,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顾北村多年在外打拼的滕根林回到家乡,流转土地162亩,建起天香家庭农场,大胆尝试全年种一季苕子作为“绿肥”,种一季水稻的模式,整个生产过程不用农药和化肥,他的稻草全部用于覆盖苕子,每年5月初与“绿肥”一起耕翻深埋于田间。

其生态大米经国家权威部门SGS检测,200多个指标全部达到欧盟生态标准,零农残,获得北京五洲恒通颁发的《有机产品认证证书》(CHTC),亩均纯收入4000元,比普通种植模式的效益“翻一番还转了个弯”。在第十二届社会生态农业CSA大会上,滕根林作了《生态稻模式》的主题演讲。

校对 陶善工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