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安理会定调维和铁律欧盟"志愿军"计划遇挫

流夏聊 2025-03-28 16:47:52

联合国安理会24日上演关键性博弈,中国代表耿爽在维和议题辩论中抛出三项刚性原则,直接否定了欧盟酝酿数月的乌克兰"自愿联盟"驻军计划。这场外交交锋不仅让英法主导的欧洲安全倡议陷入僵局,更凸显出国际维和行动的话语权正在向东方倾斜。

俄乌冲突停火后的安全保障机制,始终是各方角力的焦点。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坚持要求部署20万人的多国部队,其中必须包含美军力量;欧盟则提出组建"自愿联盟"维和部队的方案,试图以非北约名义实现军事存在。但俄罗斯总统普京早已划出红线:任何西方背景的武装力量驻扎乌克兰,都将被视为战争行为。

耿爽在安理会明确维和三原则:必须获得冲突各方同意、严守中立立场、除自卫外禁止使用武力。这三项条件看似基础,实则精准击穿欧盟计划的合法性漏洞,莫斯科已明确拒绝第三方驻军,而欧盟部队的乌克兰倾向性更与中立原则背道而驰。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曾设想,这支"志愿军"可依托波兰-乌克兰边境基地,执行停火线监控和排雷任务。但据北约内部文件显示,该部队实际包含法国外籍军团、德国KSK特种部队等精锐力量,作战半径覆盖俄控顿巴斯地区。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获取的部署方案显示,欧盟计划在敖德萨建立指挥中心,这与2015年《明斯克协议》后北约以"维和"名义进驻顿河畔罗斯托夫的策略如出一辙。

中国立场的全球影响力在数据中可见端倪: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最大维和出兵国,中国累计向16个任务区派遣5万余人次"蓝盔部队"。

这种实操经验支撑的外交主张,与欧盟缺乏维和实战的空洞方案形成鲜明对比。日内瓦安全政策研究中心报告指出,欧盟近十年参与的11次维和行动中,有9次出现严重中立性争议。

俄罗斯驻联合国代表涅边贾当即呼应中国立场,强调维和行动必须限定在联合国框架内。这种罕见的中俄协同,源于2014年的前车之鉴,当时德法主导的欧安组织观察团以"维和"名义进入顿巴斯,却为北约后续军事部署铺路。

莫斯科智库瓦尔代俱乐部分析认为,中国原则的核心价值在于"去武器化维和",这与某些国家将维和部队作为地缘博弈工具的做法截然不同。

英国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数据显示,欧盟成员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军费投入已超430亿欧元,但缺乏战略协调的弊端日益显现。法国总统马克龙力推的"欧洲战略自主"愿景,在现实利益分歧中逐渐褪色,当德国坚持要求美国主导安全框架,波兰则推动北约东翼永久驻军,欧盟的"志愿军"计划注定沦为空中楼阁。

这场维和规则之争的结局,或许正如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所言:"21世纪的和平缔造者必须学会在东方智慧与西方现实之间寻找平衡点。"当中国用三十年维和实践锤炼出的三项原则重塑游戏规则,传统强国主导国际安全秩序的时代正悄然翻页。

1 阅读:71
流夏聊

流夏聊

分享国际领域的见闻和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