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露来到沙特阿拉伯,看见这里的电影文化跟咱们想的不太一样,他们对电影的理解多少带点宗教色彩,感觉挺有意思的,这次过来主要是聊聊怎么一起搞电影。
沙特的电影产业长期受到传统文化和宗教影响,但最近几年的变化很快。我们走在利雅得的大街上,能看到街边几乎都有电影海报,好像这里的年轻人对看电影都挺感兴趣,跟沙特人聊天才知道,原来这些变化跟他们的文化开放政策有关,这些电影海报背后藏着很多故事。
沙特的电影放映其实才刚刚开始发展,但这里的观众特别爱看电影,他们对故事特别感兴趣。当地一个电影工作者告诉我,沙特人从小就喜欢听故事,现在通过电影能把故事说得更生动,所以电影在这边发展得特别快。
来到沙特电影节的活动现场,感觉跟其他地方的电影节不太一样。这里的观众看电影时特别认真,有时候还会因为剧情激动得站起来,场面特别热闹,完全不像我们印象中沙特人那么严肃。
跟沙特的电影人聊天,发现他们对电影的理解很独特。在这里拍电影要考虑很多文化因素,比如演员的穿着打扮、剧情设计都要符合当地的文化习惯,这些规则好像挺复杂,但也正因为这些限制,反而激发了创作者的想象力。
听说沙特现在正在建设很多电影院,光是利雅得一个城市就准备开几十家。政府还专门成立了电影基金,支持本地的电影人拍电影,感觉他们是真的想把电影产业搞起来。
有个沙特导演跟我说,他们现在最缺的就是专业人才。虽然很多年轻人对电影感兴趣,但是不知道怎么入行,所以他们特别希望能跟其他国家的电影人多交流学习。
在电影节的交流环节,大家讨论最多的是如何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都能看懂电影。沙特的电影人说,他们现在拍电影既要保持本土特色,又要让国际观众能看懂,这个平衡挺难把握的。
有意思的是,沙特这边的电影人对中国功夫片特别感兴趣。他们说功夫片里那种精神追求,跟他们的文化有点相似,所以特别想学习中国电影是怎么把文化元素融入故事的。
这次访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大家决定要在红海电影节框架下办一个中沙电影节。选择在利雅得办,是因为这个城市正在打造文化中心,而且交通方便,适合办大型活动。
沙特方面对这个电影节挺重视的,他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更多沙特电影人有机会接触到国际电影。同时也想让更多人了解沙特的电影,了解这里的文化变迁。
跟沙特的电影人告别时,他们说了句挺有意思的话,说电影就像沙漠里的绿洲,能给人带来希望和梦想。虽然沙特的电影产业还在起步阶段,但是他们对未来充满期待。
回程的飞机上,想起这几天的见闻,感觉沙特的电影产业正在经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阶段。他们在尝试用电影讲述自己的故事,同时也在学习如何跟世界对话。
这次的访问让我对沙特的电影有了新的认识,原来在这片土地上,电影正在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在改变着人们对这个国家的印象。
每个国家的电影都有自己的特点,沙特的电影现在可能还在摸索阶段,但正是这种摸索让人感觉特别真实。他们不是简单地模仿别人,而是在试图找到属于自己的电影语言。
沙特的电影人说,他们最大的困难是缺乏经验,但这也许是他们最大的优势。因为没有太多固有的模式,所以可以大胆尝试新的表达方式。
在筹备中沙电影节的过程中,双方都提出了很多有意思的想法。比如沙特方面建议可以设立专门的文化交流单元,让电影人能更深入地了解彼此的文化。
电影节的具体形式还在讨论中,但大家都觉得不能只是简单地放映电影,而是要创造更多交流的机会。可能会安排一些工作坊,让两国的电影人能一起创作。
最后一天参观了沙特的一个电影制作基地,看到很多年轻人在那里学习拍电影。他们说以前想学电影都要出国,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学,感觉特别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