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有云:"笑里藏刀,击掌欲归。"看着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罗在国会上的一副没辙样子,眼里全是焦虑,嘴里喊着中国军舰造得太快了,比美国快三倍,简直就是"无奈"的化身。表面焦虑背后,这是美国的又一出"穷兵黩武、坑盟友、要预算"的老戏码。
美国这次的"哭穷戏"演得挺有意思。帕帕罗直接在国会山上搬出数据,说中国战舰生产速度是美国的3倍,战斗机生产率是美国的1.2倍,还说中国在人工智能、高超音速武器等技术上已经"超越美国",这下可把那些国会议员吓坏了。一边对着盟友喊"中国威胁论",一边对着国会大呼"美军要费用",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帕帕罗急了,美国军工复合体笑了。每次这种听证会上唱衰自己、夸大对手,背后都藏着巨额军费的肮脏交易。这套把戏从冷战打到现在,五角大楼对"饥饿营销"已经驾轻就熟。一边说"我们快不行了",一边在全球维持着374个军事基地、11艘核动力航母,全球军费支出第二到第十名加起来都赶不上它一个。这不是真心实意的担忧,而是吓唬国会、恐吓盟友的惯用伎俩。
美国焦虑感的背后,还反映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美国这座战争机器运转了太久,已经离不开敌人了。从苏联到伊拉克,再到如今的中国,没有敌人就没有军费,没有军费就养不活那群军火商和他们豢养的政客。所谓"军工复合体",就是把战争当成生意,把敌人当成资源,美国的这套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在南海频频挑衅、在台海肆意插手,到头来却说别人威胁自己,这不是贼喊捉贼是什么?
刘备曾跟诸葛亮说过,"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以此定天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的工业能力和制造速度,不是突然冒出来的,而是几十年默默耕耘的结果。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就已经在思考如何保护自己的海洋权益。那时候的解放军海军舰艇老旧,连近海都守不住,多少次被外国军舰在家门口挑衅都无可奈何。于是中国发展海军的决心,就像长江入海,奔流不息。
现在,中国的航母战斗群开始远航,055型驱逐舰已经形成战斗力,福建舰即将服役,护卫舰、驱逐舰一批批下水。这些军舰不是为了侵略谁,而是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美国人怕了,他们不习惯在西太平洋有人能跟他们平起平坐,也不习惯在太平洋的另一侧有一支能与他们抗衡的海军力量。
美国人的担忧绝非夸张,中国的制造能力确实世界一流。去年全球造船总量中,中国占了近一半。当美国海军部长在为找不到足够的造船工人而着急时,中国已经拥有了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造船队伍。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国家实力差异,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成果,是不惧风浪勇往直前的回报。
当美国还在炒作"中国军事威胁"时,中国已经在安安静静地造船,默默无闻地提升实力。这就是中美之间最大的差别。美国喜欢在全世界说大话、放狠话,中国则喜欢闷头干事。美国把军费花在政客和军火商口袋里,中国把钱用在刀刃上。结果就是,美国人急了,急得直跺脚。
孙子兵法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美国一直想用"第一岛链"这套老把戏遏制中国,但中国没有按照美国设计的棋局走,而是打破常规,发挥制造业优势,走出一条自己的强军之路。就像当年的秦王扫六合,破釜沉舟,出奇制胜,不给敌人留任何可乘之机。
外强不如内强。中国的军事发展不是为了吓唬谁,而是为了保卫中国人几千年打下的江山。我们的目标永远是"主权必须寸步不让、发展决不能停下脚步"。那句老话说得好,国强则民安,民安则国泰。解放军的实力提升,不是为了称霸世界,而是让中国人民过上安稳的生活,让国家有足够的定力应对外部挑战。
现在美国在国会上抱怨"我们追不上了",这种哭诉不过是为了掩盖他们自己的战略焦虑和预算危机。我想起宋朝时期岳飞说过的话:"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天下太平矣"。美国的问题恰恰相反,他们的军队已经变成了一台巨大的吞金兽,军人将领想的不是如何打胜仗,而是如何从国会那里多弄些钱,如何在退役后转投军工企业拿高薪。这种腐朽的战争机制,和朝气蓬勃、一心为国的解放军相比,结局可想而知。
帕帕罗的焦虑,不过是美国霸权衰落的一个缩影。当一个国家不再以实干为本,只靠吓唬别人来维系自己的地位,那么它的衰落将是不可避免的。而中国,只要继续走自己的路,专注于自身的发展,美国的这种焦虑还会继续加剧。
强国必须强军,强军必先强国。中国人从鸦片战争的耻辱中走来,深知"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如今,在以中国速度打造的钢铁长城面前,任何国家想要再次欺负中国,都要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美军司令的焦虑正是中国综合国力提升的最好证明——我们已经站起来了,而且站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