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科技就是国力,芯片就是科技的命脉。
一位名叫邓中翰的科学家,毅然放弃了在美国的优渥生活,回到祖国,扛起了发展中国芯片产业的重任。
他领导的“星光中国芯”工程,为中国芯片产业的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也让他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国芯”领路人。
“芯片之父”弃美回国
邓中翰从小就表现出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喜欢收听各种科普类的广播节目。
1987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开启了自己的科研之路。
大学期间,邓中翰如鱼得水,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还积极参与各种科研活动。
在上大学的第二年,他毛遂自荐,找到了当时在学术界颇有名望的黄培华教授,希望能加入他的科研小组。
黄教授起初对这个 年轻人的请求有些不以为然,但邓中翰并没有气馁,他利用寒假时间,刻苦钻研,阅读了大量专业文献,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实力赢得了黄教授的认可。
在黄教授的指导下,邓中翰的科研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接连在《科学通报》等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在学术界崭露头角。
1992年,邓中翰获得了前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深造的机会。
他选择了电子工程学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并在短短五年时间里,获得了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博士、经济学硕士和物理学硕士三个学位,成为该校建校130年来第一位跨越理、工、商三学科的“学霸”。
伯克利毕业后,邓中翰加入了世界顶尖的科技公司IBM,担任高级研究员。
在硅谷这个全球科技的中心,邓中翰亲身参与了世界最快算速处理器的研发,这段经历让他对芯片技术的理解更加深刻,也为他日后回国研发芯片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但是,身处异国他乡的邓中翰,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中国人,心中始终牵挂着祖国的发展。
邓中翰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然回国。
他知道,这意味着他要放弃在美国的一切,回到一穷二白的中国,从零开始。
当时,很多人都对邓中翰的决定感到不解,甚至有人劝他不要放弃在美国的大好前途。
但邓中翰心里明白,芯片技术对于中国的重要性,他决心为祖国的芯片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美国方面为了阻止他回国,设置了重重阻碍。
但邓中翰顶住了压力,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回到了祖国怀抱。
打破垄断,终结我国无芯历史
回到北京,邓中翰一头扎进了中关村,创办了中星微电子。
国内芯片产业当时啥水平?资金、技术、人才,啥都缺。
为了招人,邓中翰恨不得跑断腿,苦口婆心地劝说那些在国外留学的“海龟”们回国创业。
为了攻克技术难关,他和团队整天泡在实验室,吃住都在里面,恨不得一天睡两个小时。
那几年,邓中翰和他的团队几乎是在玩命。
他们启动了“星光中国芯工程”,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
政策、资金,国家都尽力满足他们的需求,就盼着他们能早日突破国外的技术封锁。
皇天不负有心人,2001年3月,“星光一号”诞生了!
这消息一出,整个科技圈都沸腾了,咱们终于不用再受制于人了!
中星微也因此成为首家以自主核心科技上市的中国芯片企业。
国家也加大了对芯片产业的扶持力度,各种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为中国芯片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在国家政策和企业自身的努力下,中国芯片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比如华为自研的麒麟芯片和EDA工业软件,在全球范围内都处于领先水平。
还有上海微电子,这家企业在蚀刻机和光刻机等半导体设备领域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跻身全球前五。
美国垄断芯片
信息时代,芯片就是命脉,谁掌握了芯片技术,谁就掌握了未来。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放眼全球,哪个行业能离开芯片?手机、电脑、汽车,甚至连电饭煲都离不开它。
毫不夸张地说,芯片就是现代科技的“石油”。
中美两国,一个是老牌科技强国,一个是新兴科技力量。
美国频频对中国芯片技术下手,各种封锁、打压,而我们呢?偏不信这个邪,硬是在压力下搞自主研发,誓要搞出一些名堂!
美国人为啥非要跟中国过不去?说白了,还是怕了。
中国这些年发展势头太猛,经济、科技领域齐头并进。
于是,他们开始坐不住了,各种手段就使出来了,其中最狠的一招就是芯片技术封锁。
禁令一道接着一道,今天禁止这家公司跟中国合作,明天又限制那家企业出口设备。
中国可不是好惹的,面对美国的打压,我们没有坐以待毙,反而越挫越勇。
我国不仅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国内芯片产业发展,投入巨额资金进行研发,国内企业也不甘示弱,华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他们在美国的制裁下,硬是顶住了压力,不仅在芯片设计上取得了突破,还实现了5G技术的弯道超车。
美国的技术封锁就像是一堵墙,企图把中国挡在科技发展的门外。
但中国偏偏不信邪,我们硬是在这堵墙下开出了一条路,而且这条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参考信源
中文网
360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