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海军再次确认,首艘“尼米兹”级航空母舰CVN-86“尼米兹”号即将退役,未来将由“福特”级航母接替其任务。这一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因为这不仅标志着美国海军航母编队的世代更替,也暴露了美军在航母技术更新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
“尼米兹”号自1975年服役以来,已经走过了近50年的历程,远超设计寿命。尽管美国海军曾计划在2025财年让其退役,但由于“福特”级航母的建造和服役一再推迟,退役计划被延后至2026年5月启动,预计2027年正式完成。为了处理“尼米兹”号退役后的核反应堆,美国海军早在2024年就与亨廷顿·英格尔斯公司签订了1840万美元的合同,以确保退役过程的安全和顺利。
目前,“尼米兹”号仍在执行任务,但其职责将由“福特”级的2号舰CVN-76“罗纳德·里根”号接替。作为美国海军的主力航母,“尼米兹”级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支柱,但其技术落后和成本高昂的问题,使其退役成为必然。
“福特”级航母被寄予厚望,旨在通过多项新技术提升航母的作战能力。然而,自2009年首舰CVN-78“福特”号铺设龙骨以来,其建造和服役过程屡屡受挫。电磁弹射系统、先进阻拦装置、武器升降机等关键技术的可靠性问题,严重影响了“福特”级的战斗力。
例如,电磁弹射系统的设计目标是每4166次弹射才发生一次故障,但实际使用中每181次就出现一次故障,远未达到预期。尽管经过多次改进,其可靠性仍未能完全达标。同样,先进阻拦装置的故障率也远高于设计目标,每48次回收就出现一次问题,严重影响了舰载机的回收效率。
此外,“福特”级的电磁驱动升降机也曾长期无法正常使用,直到2023年12月才全部修复。这些问题不仅拖延了“福特”级的服役时间,也暴露了美国海军在技术创新与可靠性之间的平衡难题。
“尼米兹”号的退役不仅是技术更新的需要,更是美国海军战略调整的一部分。随着全球安全形势的变化,美国海军必须通过更新航母编队来维持其全球霸权地位。然而,“福特”级的技术困境和成本问题,使得这一更新换代过程充满不确定性。
美国海军曾计划每服役一艘“福特”级,就退役一艘“尼米兹”级,但由于“福特”级的建造进度一再拖延,部分“尼米兹”级航母的寿命不得不被延长。例如,2023年,美国海军曾花费2亿美元延长部分“尼米兹”级航母的寿命,以应对红海地区的紧张局势。尽管如此,“尼米兹”级的退役已是板上钉钉,美国海军必须尽快解决“福特”级的技术问题,以确保航母编队的战斗力不受影响。
“尼米兹”级与“福特”级的更替,不仅是美国海军航母编队的更新换代,更是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福特”级的技术困境和成本问题,使得这一过程充满挑战。美国海军必须在技术创新与可靠性之间找到平衡,以确保“福特”级能够真正取代“尼米兹”级,成为美国海军未来的主力航母。
与此同时,美国海军还需面对来自其他国家的技术追赶,尤其是在航母领域。随着中国等国家的航母技术不断进步,美国海军必须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战略调整,来维持其全球霸权地位。
总的来说,“尼米兹”号的退役标志着美国海军航母编队的新时代即将到来,但“福特”级的技术困境和成本问题,使得这一更新换代过程充满不确定性。美国海军必须尽快解决这些问题,以确保其航母编队的战斗力不受影响,继续在全球范围内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