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德——与善人言,暖如布帛。伤人之言,痛如刀割。刀疮易好,恶言难消。
《三国》许攸原本和曹操是好朋友,因为家里人被抓了,许攸选择了投靠曹操,而且在官渡之战的时候帮助曹操赢得了胜利,许攸也算是一个功臣了,但是之后许攸就开始飘了,他拿着自己立功的事不断宣扬,这道还好,最后让他丧命的是,他以为自己和曹操关系好,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下喊着曹操的小名,这下曹操也忍不住了,直接下令将他剁了!
做人,留三分口德。不仅是为自己,更是为了周围人。
掌德——赞美别人,学会鼓掌
是一种礼貌;是一种尊重;是一种肯定;是一种善意;是一种真诚;是一种温暖;是一种爱;是一种美;是一种气质;是一种浸染;是一种激励;是一种动力;是一种信心;是一种决心。
面德——在高贵的人进了卫生间还不是一样宽衣解带。
鲁迅先生曾说:“面子是中国精神的纲领”。生活中我们也常说:你啊,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好面子”是现在很多人的通病,因为“死要面子”常惹来一系列不必要的苦恼。很多人明白这个道理,却又忍不住把面子端着,因此吃了不少苦头。也有不少人,与人交流太过直接,丝毫不顾他人颜面,伤害人家自尊心不说,还容易造成两人间的隔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事法则和看问题的角度,如果一味按照自己的角度方法做事,无视他人的感受,很容易触发矛盾,要学会推己及人,给别人也留点面子。
面子不是他人给的,而是自己赚的。当你做得足够好,拥有足够的实力,面子会不请自来,金钱也随手可得。
信任——疑心导致不信任,恐惧动摇心智
《三国志华佗传》:太祖闻而召佗。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否则可能损失更多,才来后悔。
方便——给人方便,自己方便。设坎别人,堵了自己。一个善良的人往往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心存狭溢的人,见人有难就落井下石。心存阳光,处处有灯,心里无烛,左右暗淡。知道分享,左右逢源!过河拆桥,众叛亲离!
礼节——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说岳全传》上有这么一段:牛皋向一位老者问路。他在马上吼道:“呔,老头儿!爷问你,小校场往哪去?”老人不但没给他指路,反而生气地骂他是个“冒失鬼”。过了一会儿,岳飞也来到这里。他先离镫下马,然后上前施礼:“请问老丈,方才可曾见一个骑黑马的?他往哪条路上去了?”老人便耐心地给他指路
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谦让——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孙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他是泰山都尉孔宙的第二个儿子。孔融七岁的时候,某年某月,正好是他祖你六十大寿,来客很多。有一盘酢梨,放在寿台上面,母亲叫孔融把它分了。于是孔融就按长幼次序来分,每个人都分到了自己就得的一份,唯独给自已的那一个是最小的。父亲奇怪地问他:别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却分到小的,为什么呢?孔融从容答道:树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敬得长辈,是做人的道理!父亲很是高兴。
厚德载物
推荐怪怪的,一会儿不能太老实,一会儿又不能乱说话[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