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那么惨,却靠一件事撑过一生的苦难,95岁捐出3568万

早上好梁同学 2024-09-19 16:51:17

一个曾经贫穷潦倒、遭受家暴、儿女早逝的女性,最终凭借诗词的力量走出了人生的重重阴霾。在95岁高龄时,她毅然决然地捐出了3568万元的毕生积蓄,只为将濒临失传的吟诵技艺传承下去,将宝贵的诗词文化薪火相传。她就是被誉为"穿裙子的士"的叶嘉莹。

叶嘉莹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祖父是光绪年间的进士,父亲是北大英文系的高材生。自幼耳濡目染,三四岁时便开始接触古典诗词。这些优美的诗句就像是她生命中的滋养,在她后来经历的人生苦难中,犹如雨后春笋般赋予了她力量和韧性,让她得以熬过一个个难熬的岁月。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北平沦陷。叶嘉莹亲身体会到了战争带来的悲凉,仿佛置身于杜甫笔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景象。父亲随国民政府迁移后音讯全无,一晃就是八年的分离。母亲则在天津做腹部手术时不幸感染败血症,在返程的火车上去世,临终前的哀号依然让叶嘉莹难以忘怀。18岁的她就这样肩负起了养家的重担,一人扶养两个年幼的弟弟,吃不上白米饭,只能啃食酸臭的混合面包。

就在这个最为艰难的时期,叶嘉莹幸运地结识了辅仁大学的老师顾随先生。正是这位卓尔不群的良师,引领她真正走上了古典诗词之路,为她今后的成就奠定了基础。她视老师的课堂笔记如同珍宝,后来携带到台湾时,除了几件衣物,其余全是这些珍贵的笔记。

1948年,为了追求叶嘉莹,一名叫赵仲荪的海军不惜丢掉工作,频繁往返于南京和北京之间。叶嘉莹出于自责和感动,选择与这个男人结为连理。然而,婚后的生活却异常艰难。随着国民党节节败退,叶嘉莹跟随丈夫来到了高雄。生产时丈夫将她送到医院就走了,幸亏堂姐及时赶到相救。不久,丈夫又因"白色恐怖"而被捕入狱,叶嘉莹也遭牵连被捕,后只因女儿年龄太小而获释。

独自一人带着女儿,叶嘉莹只能在亲友家寄居,无处可去时就在走廊打地铺。白天教书时,女儿在树荫下啼哭个不停,她就抱着在阳光下走来走去。"剩抚怀中女,深宵忍泪吞",这正是当时的写照。就在她以为生活再难,也难不过当初那般困顿时,命运却再次捉弄了她。丈夫出狱后因长期牢狱之灾而性情大变,动不动就对她咆哮怒吼、拳脚相加。为了养家糊口,叶嘉莹不得不在三所大学同时任教,忙得连轴转,回到家中却要忍受家暴的折磨。那段日子,她曾一度想过自杀,却从未想过离婚。后来她说,自己是一个很传统的人,有"弱德之美"。正是诗词给予了她巨大的精神力量,让她熬过了这段鸡零狗碎的日子。

1969年,声名在外的叶嘉莹受聘成为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终身教授,和家人一同迁居加拿大温哥华。两个女儿已长大成人,她本以为苦尽甘来,却没料到命运再次对她残酷。大女儿和女婿遭遇车祸双双罹难,叶嘉莹经历了晚年丧女之痛,白发人送黑发人。她写道:"迟暮天公仍罚我,不令欢笑但余哀"。但正如往常一样,诗词再一次将她拯救于水火之中,让她从个人的悲痛中走出来,看向更广阔的世界。

1979年,得知国内恢复高考招生后,叶嘉莹毅然决然地回国执教。一年后,她就站在了南开大学的讲堂上,开启了自己漫长的讲学生涯。她说:"我天生就是一个教书的人。"接下来的30多年里,她足迹遍及国内几十所大学,演讲场场爆满。人们称她为"穿裙子的士",桃李满天下。临终前,叶嘉莹做了一件令人难以理解的事——她将3568万元的毕生积蓄全部捐出,对子女未留下任何遗产。她过着最朴素的生活,70平米的房子里放满了书籍,家具都是二手的。别人问她为何如此,她只说:"我想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把濒临失传的吟诵技艺传承下去,让这份宝贵的文化不至失落。"

正是凭借对诗词的执着热爱,叶嘉莹一生走过了重重磨难,但她却从未被压垮,反而在95岁高龄时,为了将诗词文化薪火相传,做出了令人敬佩的大手笔。她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诗词的力量,成为了当之无愧的"诗词的女儿"。她的故事令人敬佩,也必将鼓舞更多人在逆境中不放弃、永不止步。

0 阅读:0
早上好梁同学

早上好梁同学

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