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得志接替王必成任昆明军区司令员,交接时说:王司令都准备好了

管亥看历史 2023-10-24 18:02:08

1979年对王必成将军而言,无疑是一个充斥着深深遗憾的年份。

他为对越自卫反击战付出了大量的准备和努力,然而,在战争即将爆发之际,中央军委基于全面的战略考虑,作出了临阵换将的决定。

当杨得志前往昆明军区与王必成进行工作交接时,他满面歉意感到非常不好意思,觉得这是自己捡了个大便宜。

东西两线主帅分属

1979年1月的一个清晨,广西中越边境的宁静被两辆军用吉普车的到来打破。

这两辆车悄然驶来,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他们慢慢来到距离凭祥火车站20多公里的一个地方,金鸡山。

这里是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选择的前线勘察点,这个位置不仅提供了优越的观察敌方的条件,还扼住了同登至凭祥的交通要道,能更好地掌握和了解敌方的动态。

在相关人员的陪同下,许世友司令员等人秘密地登上金鸡山南侧的一个古老炮台,该地点距离敌人前沿阵地最近处只有300米,可以说完全在子弹的射程之内。

这样的环境无疑给许世友司令员一行人带来了极大的危险,但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宝贵的战场信息。

下车后,许世友司令员迈着坚定地步伐,迅速向炮台观察点前进。

“好!好!这个观察点选得非常好,视野开阔,清晰度高。”许世友司令员十分满意地四下观察着,思考着突破口的选择方向。

越方的大小高地,此刻就像被许世友一眼看穿,清晰得就像在地图上一样。

扣考山和扣马山这两座山头,对谅山市来说就好像是两扇大门,只要解放军能抢先占领,那谅山敌人的脖子上就好像被套了绳索,无处遁逃。

许世友看到这里,心中更加坚定了他进攻的决心,豪气地说:“我看这个方向进攻对我们非常有利,只要拿下同登,敌人就会被我军完全牵制住。”

他进一步向大家分析攻打同登这个战略要地的重要性,只要拿下了同登,打高平的时候就可以用来牵制谅山方向的敌人,打谅山时也可以作为前进的阵地。

73岁的许世友精气神很好,南侧炮台观察点看完后,他不顾陪同人员的劝阻坚持要到西炮台上接着观察丝毫没有要休息的意思。

当他亲眼看到宝贵的领土被越军占领后,变成了一个用来攻击我们的地段,将军当时沉默了很久,他慢慢转过身去愤愤地说道:“他们这种行为是徒弟打师父,恩将仇报!”

战场观察结束后,许世友将军回到广西东线总指挥部,带领参谋部各级军官制定作战计划,他准确地调遣和部署了部队,要求各部务必把战斗力发挥到了极致。

经过深思熟虑和精心策划,自卫反击部队决定采取“牛刀杀鸡”的战术,将强大的优势打击力量对准敌人的弱点,来一次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致命性打击,旨在迅速击败敌人,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无力还手。

作战计划上报总参谋部和中央军委后,得到批准,正式进入筹备阶段。

东线广西战区的准备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西线云南战区的准备工作也在昆明军区司令王必成的带领下展开,当一切准备得差不多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新四军里一员虎将

对越自卫反击战开始前,王必成将军正兴致勃勃地带领全军区部队进行战前准备工作,他深知这可能是最后一次领导部队进行实战,为了给自己的军人生涯划上圆满句号,他对这次行动非常看重。

王必成将军是新四军中走出来的一员虎将,当年孟良崮一役打得陈毅、粟裕连声叫好。

1947年5月12日中午,陈毅和粟裕急促地发出了电报,命令王必成部从鲁南敌后火速北上,抢占垛庄,阻断敌人的退路,参加对张灵甫率领的整编第74师的围歼行动。

整编第74师是蒋介石的“五大主力”之一,全部装备了美制武器,号称“御林军”,他们也是华东野战军的老对手,曾进犯淮南,夺取了华中解放区的要地淮阴和涟水。

由华中转入山东作战时,王必成提出了唯一的请求:“请首长在发起对第74师总攻行动的时候,不要忘记第6纵队!”

王必成率领第6纵队迅速北上,在两天两夜的急行军中,他们行进了大约100公里,最终在5月14日黎明时分到达了指定位置。

作战会议上,王必成分配了战斗任务:夺取垛庄,阻断敌人的退路;抢占要点,阻止敌人的增援。

在攻占垛庄的战斗中,第六纵队在第一纵队的协同下,仅用了半个小时就成功地攻占了垛庄,成功地截断了整编74师的退路。

阻击行动很顺利,整编74师陷入困境,但与此同时国民党援军在蒋介石的强令下正以极快的速度赶来。

当前形势极为紧迫,陈毅和粟裕意识到如果不能在短期内歼灭整编74师,华野将面临敌军的围攻,两人当即命令阻援部队必须坚决阻击各路国民党援军,主攻部队不惜一切代价加速猛攻,确保在国民党援军到来之前迅速歼灭整编74师。

王必成接到命令后把第6纵队全部兵力分为两部分投入阻击战,一部分协同1纵在孟良崮西南的黄崖山、狼虎山阻击国民党整编第25师。

另一部分配合8纵,在孟良崮东南面的牛头山和大朝山地区阻击整编第83师。

这场阻击战打得很惨烈,在敌人强大火力的集团冲锋面前,解放军各级指战员牺牲很大,隆隆炮火声中,王必成和江渭清等人在纵队指挥所彻夜未眠。

5月15日13时,华野向整编74师发起了猛烈的总攻,6纵18师的2个团迅速采取行动,向整编74师的外围阵地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与此同时,6纵17师的2个团也积极配合友邻的8纵,向孟良崮翼侧发起了攻击。

深夜时分,华野首长下达命令,要求王必成务必于16日协同友邻部队攻占孟良崮主峰,因为孟良崮主峰是整个战线的关键点,谁能够占领这里,谁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江渭清回忆当时王必成战前动员的时候情绪非常激动,不厌其烦地强调要不惜一切代价冲上孟良崮。

“各部务必发扬不怕苦不怕牺牲的精神,活捉张灵甫!为两次涟水保卫战中英勇牺牲的战友报仇!”

5月16日凌晨4时,经过数日激烈的战斗,敌我双方都已经陷入了极度疲劳的状态。

在这个关键时刻,王必成果断地做出了决定,他打出了最后一张“牌”,启用了纵队特务团。

他命令特务团像刺刀一样刺入敌人阵地,协同友邻部队冲上孟良崮,直捣张灵甫的敌巢!

特务团没有丝毫犹豫,立即直扑敌阵地,经过激烈地战斗,至17时许,特务团会同6纵18师成功占领了孟良崮主峰和600高地。

当特务团3连突破孟良崮西坡来到张灵甫指挥所的时候,张灵甫带领部下负隅顽抗,丝毫不在意解放军的劝降。

战斗中张灵甫被击毙,看着指挥所里面张灵甫的尸体,王必成用简短的八个字做总结:“如此下场,罪有应得。”

孟良崮一战6纵战斗表现非常英勇,共歼敌5700余人,陈毅、粟裕评价王必成时说:“这次全歼敌74师,6纵表现不错,立了大功”。

临阵换帅是好是坏

无论是新中国成立前还是建国后,王必成的战场上的表现都称得上数一数二,可偏偏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时候,他被换下来了。

1979年2月8日,日本时事社东京发布了一条电讯:“据北京方面消息透露,中国西南昆明军区司令员一职出现人员变动,原昆明军区司令王必成和武汉军区司令杨得志对调。”

这一人事变动发生在中国军队为了反击越南军队而在云南边境进行大规模军事部署的背景下,引来不少国家的关注和猜测。

为什么中国会在即将开始战斗的时候,突然更换战区最高的军事指挥员?

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是考虑到军衔问题,东线许世友将军是上将军衔,而西线预定的王必成开国时授予的中将军衔,军衔不对等不利于两边联合作战。

再次就是本次作战主要针对越南,需要一个熟悉、了解越南军事情况的人在西线。

王必成长期在昆明军区工作,对军区各部队情况非常了解,无论是在抗战中还是在解放战争中都以善打硬仗而闻名于全军内外,但对越南的了解程度他比杨得志差了很多。

早在1976年,杨得志便受中央军委委托,以友好代表团团长的身份前往越南,为越南的军事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帮助。

在越南期间,他详细地考察了越军各方面的情况,并与越南军方高层进行了深入的接触和了解,为越军的进步铺设坚实的基石。

可以说,杨得志将军在军事上曾是越军的一位重要导师。

如今越南的表现让人感到痛心,曾经的学生不再承认老师的教导,甚至对老师大动干戈,这使得杨得志将军不得不亲自再次出马,好好地“教育”一下这个背信弃义的学生。

30多年前,杨得志接过彭德怀司令员的指挥大权,担任志军司令员,与美国军队在朝鲜战场上进行过激烈的较量,并立下了赫赫战功。

此番,中央军委再次对杨得志委以重任,调到即将对越南实施惩罚的前线担任指挥员。

军事行动中突然更换主帅一直是兵家大忌,但这次中央经过深思熟虑,还是决定抽调杨得志接任云南方面西线战区的最高指挥员,以确保此次重大军事行动的顺利进行。

中央认为既然12年前杨得志将军能够出色完成支援越南人民的抗美斗争任务,那么现在,杨得志一样可以肩负起惩戒越南的重任,指挥这场全球瞩目的军事行动。

坦然与杨得志交接

在飞往昆明的飞机上,机舱内异常安静。

杨得志表情严肃,沉默不语,专心翻阅着手中的各种资料,思绪万千的他回忆着临行前中央军委对他的嘱咐:“这次战斗不简单,要打痛敌人但不能打死,全世界的目光都盯着你们。”

抵达昆明后,杨得志立即乘车前往军区司令部与王必成会面,看着久别重逢的老战友,杨得志紧紧握住王必成的双手。

杨得志说:“老王,我这次来得有些突然,但我已经仔细阅读了你准备的资料,你做得非常完善,我认为你更适合指挥这场战斗。”

在王必成的热情款待中,两人坐在房间里畅谈往事,王必成用他那地道的湖北口音告诉杨得志:“我相信中央军委的领导自然有他们的考量,你对越南的情况一样很了解,不比我差多少。”

随后,王必成向杨得志详细介绍了前线侦察部队最新获取的情况,特别是更新情报后的对越斗争方案。

与对越自卫反击战擦肩而过是王必成心中的一大憾事,纵使心中有些不舍,但他深知军令如山的道理,明白军人应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所以坚定地服从中央军委安排。

尽管无法亲自上前线指挥作战,王必成却以深沉壮烈的情感关注着前线的战事。

他毅然决然将自己的子女和身边的一些工作人员送上前线,为国家的和平和人民的安宁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时,王必成的子女并不在前线部队工作,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他通过写信和打电话的方式,鼓励他们勇敢地前往前线。

在他的鼓励下,他的儿子和最疼爱的小女儿都毅然决然地前往了前线,且都荣立三等功。

参考文献:

《虎将王必成》 陈丕显

《共和国要事珍闻 下》 郑毅,李冬梅

《被誉为“王老虎”的虎将王必成》何立波

《永不磨灭的记忆 124师台山 78 参战战友纪念册》

0 阅读:5

管亥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