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天问二号任务就要执行了,这不,在执行任务前,我国关于更多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细节曝光,也是引发了不少人的热议。
当然,这也呈现出了我国天问二号的独特性。
只不过,这一次天问二号任务并不是前往火星,但又是与火星有一定关系的任务,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就看看这个新细节曝光问题。
天问二号即将发射!更多细节曝光对于天问二号任务来说,我国计划是在2025年前后发射,所以,这已经是2025年了,即将进行天问二号发射,这完全是正常的情况,只不过我国给出的具体细节,什么时间点进行该任务的执行,还没有明确说明。
这不,关于它更多的细节也曝光出来了,其实也说明了该任务的执行已经进入到了“倒计时”,不然也不会那么快进行披露出来。
按照说明来看,本次天问二号任务有一个实际性的变化问题,那就是在太阳板上的采用方式,与我们常态化看到的有点不一样,本次采用的太阳翼是“圆形”的,根据披露的数据指出,天问二号探测器采用圆形柔性太阳翼、二次展开结构,针对太阳电池片,专门进行了低温低光强技术攻关。
改善了低温低光强下的三结电池匹配效果,在3.0 AU距离下光电转换效率高达34%。”(3.0 AU是三个天文单位,太阳电池片考虑了主带彗星探测段深入主小行星带(~2.2-3.2 AU)时的工作状态,比311P实际的远日点距离还要远。
所以,这个细节的透露,也说明了我国天问二号任务在执行任务上,还是有一点不一样,并且是在新的调整上,具有一定的改变,可以推动其改变过程。
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天问二号的构造模型等问题,我国此前也披露过了,现阶段可能就是具体的发射时间点还没有明确说明,其他都差不多了。
天问二号不去火星,但又与它有关系虽然很多人从天问一号任务上来看,我国是进行火星探测任务,并且还带上去了中国第一辆火星车,祝融号,在任务执行的过程之中,也带来不少的突破。
以至于很多人对天问二号的第一个想法,那就是我国是不是要去采样,其实本次任务的确是采样,但并不是针对火星采样,而是进行小行星采样。
天问二号任务我国将前往震荡天星(469219 Kamo'oalewa),又称之为“2016HO3”。
它是一颗国际公认的有其特殊性的天体,天问二号任务将实现对该小行星的采样返回,这将是中国首次从行星际取回样品,而主要的任务目标包含了3个点:
一是测定2016 HO3轨道、自转、形状大小和热辐射等物理参数。二是探测2016 HO3形貌、表面物质组分、内部结构,获取小行星样品的背景信息。三是对2016 HO3返回样品开展实验室分析研究,测定小行星样品的物理性质、化学与矿物成分、同位素组成和结构构造;测定和研究小行星样品的年龄;与陨石进行比较研究,建立返回样品与陨石、地面观测与遥感就位分析数据之间的联系。所以,这对我国研究小行星来说,是具有极大的帮助,然而,虽然这一次任务我国是前往小行星,不是前往火星,其实做这一次任务也是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那就是为我国火星采样任务做先前的技术验证。
相当于是为后面我国执行天问三号任务带来一定的支持,将成为天问三号火星取样返回重要环节的先期验证。一旦完成的话,将可以推动我国后面的任务稳定执行。
所以,天问二号不去火星,但又与它有关系,这就是其中的道理。
天问三号就是火星采样任务天问三号任务的时间节点还有点远,计划在2028年前后实施两次发射任务,然后将火星样品采集回来。
所以,这与天问二号任务是相隔了2年左右的时间,但火星采样任务也并不是那么简单,虽然在2028年进行发射,但预计要等到2031年左右才能够将其带回来,这也说明了火星采样之路并不是很简单,而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而我国天问三号任务其第一科学目标为寻找火星生命痕迹。
本次任务计划一次实现“着陆-采样-返回”,因此,着陆点即为采样点。所以,天问二号任务的状态也将可能决定天问三号任务的情况。
同时,虽然我国预计天问二号,天问三号任务的时间间隔较远,但是,相对于火星采样返回来说,在全球范围之中,我国还是有可能第一个成为采样返回的国家。
虽然欧美也在执行火星采样返回计划,但是欧美的计划跟不上变化,在新一轮的任务之中,新的延迟计划之中,最快也要等到2035年,才有可能将样品带回地球。
所以,中国还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个从火星采集样品返回来的国家。这不是吹,而是事实,我国的计划都是稳步推进之中,而欧美还在不断延期,这就是差别。
那么,也只能期待我国早点完成天问二号任务,然后进行天问三号任务的执行,这就是大概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