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班途中 ,小道漫步时,常常被风里的味道所沉醉,混合着各种花儿草儿的,若有若有时淡时浓。这或许就是春天的味道吧。
不禁在心底轻轻问:春天是什么?
是鹅黄柳枝,是玉兰花苞,是杏花微雨,是春草池塘,是梨花院的溶溶新月,是此门中的夭夭桃花,是场户外逐渐浓稠的笑语,是蓝天下渐次密集的纸鸢……目光所及皆是春。春,用她温柔的情怀,派和风细雨,唤醒了沉睡一冬的万事万物,大地复苏陌上花开。美好,如约而至。
每一片绿都是春天写就的诗行,每一抹红都是春天深情的咏唱。
如此良辰美景怎可辜负?于是,蛰伏一冬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扶老携幼呼朋引伴,投入大自然宽阔温暖的怀抱。郊外、林荫、湖畔、远山,不拘一格亲近大自然。置身其中,感受着水上的清风,山间的红日,迷蒙的群峰,蓝天的云彩,花草的芳香,鸟儿的歌唱……边欣赏自然风光,边探访名胜古迹,放松身心亦可陶冶情操。

踏春,又名游春、野步,自古有之。一说形成于先秦,另有说始于魏晋。古代春季有名的“上巳节”、“花朝节”(三国魏以后定为三月初三)即为踏春佳时,男男女女穿上春装结伴踏春倾城而出,或到山谷采摘兰草,或到水滨嬉戏洗浴,或到郊野宴饮行乐,借踏春之际,还开展如秋千、跳绳和观球等体育活动。《诗经·郑风·出其东门》云:“出其东门,有女如云。”绘出了青年男女春日去东门外踏春的盛景。南北朝时期的萧绎所作的《春日诗》,全诗句句嵌春,是史上春字最多的一首短诗。
春还春节美,春日春风过。
春心日月异,春情处处多。
处处春芳动,日日春禽变。
春意春已繁,春人春不见。
不见怀春人,徒望春光新。
春愁春自结,春结距能申。
欲道春园趣,复忆春时人。
春人竟何在,空爽上春期。
独念春花落,还以惜春时。
此诗既描写踏春时节春光、春色的美好,又有对春景、春思、春惘之情的唏嘘感慨。又如杜甫《长吟》诗:“江飞竞渡日,草见踏春心。”清人赵翼《青山庄歌》诗:“梓泽风流昔未经,踏春偶到访池亭。”从历代文人墨客的文字中,我们可一窥踏春之盛行、风雅。
网络发达的今日,不晒美图美照枉为踏春。近几年美图美照的聚焦点由景、物、炊、感,渐渐偏向个人生活的状态。从“996”里暂时抽离的上班族,活出自我的“中年少女”闺蜜团,卸下生活、工作重担的退休群,是晒图的主力军,自由、愉悦与活力溢出屏幕,艳羡着鼓动着看手机的人们。
如我,也想模仿一把。春阳明媚,春风和煦,春花绚烂,大好春光,怎能没有场踏春呢?微信里有一个家庭群,群员有善萨克斯者,善架子鼓者,善笛者,善舞者,善歌者,时有小聚,把酒话家常,也曾在酒酣耳热之际,相约举办春游party。想象中天高地阔,麦苗绿菜花黄河水清,餐饮摆就才艺登场,一边乐音悠扬一边美食相飨,天人相合物我两忘,无凡俗之牵绊,无信息之扰心。哪怕什么都不做,仅仅发呆出神放空,静静似身边的一株小草,任这浩荡春风轻柔抚过,让思绪也接受春的洗涤,给身心一个出口,归来依然纯粹饱满昂扬,这岂不是也好。
吆喝几次,群员热烈响应,但竟无一次聚齐不能成行。也有老友、闺蜜相邀,亦不能成行。或有老人要照顾,或有学生要接送,或有亟待完成的工作,人到中年俗务缠身,原来踏春也不是人人都能有的际遇。辽阔壮美的山光水色,东西迥异的风土人情,纵然春光正浓,也只能望春兴叹:我问青山何日老,青山问我几时闲。
近两年一个草根音乐组合“四十出头”在社交媒体快速走红,吸粉百万,大抵是因为他们以其质朴的嗓音,真挚地演绎了中年人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倡导中年人也要活出自我的生活方式,引发了许多人的情感共鸣。特别是短视频中所呈现的拍摄场景更是击中了芸芸众生的向往:依山傍水,帐篷吉他,三五老友,随性歌唱。在这个“卷”起来的时代里,谁人不想遵从本心,向天向地向繁花向清风向流水向月光卸下包裹回归自我呢?

我本人间逍遥客,碎银几两频折腰。芸芸众生,大多数只能从一地鸡毛的间隙里,抬首迎一缕暖风,低头嗅一瓣花香,来感知春的到来与绚烂。春天里 ,忙碌奔波才是生活的常态。农人于惊蛰之时,喜闻夜间一场细雨,便开始田间耕作,渴望秋天有金灿灿的收成;“少年易老难学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莘莘学子心怀梦想,惜时如金追寻着知识的真理和无穷的可能;打工人不辞辛劳,默默付出,撑起家庭的支柱;诗人思绪泉涌,挥洒文墨,写下一篇又一篇佳作……一年之际在于春,春天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起点都是希望。
我终究没抵挡住春光的召唤,于周日下午,骑上电车,去县城郊外半日游。回来后反复翻看几帧在油菜花田拍摄的照片,照片中人已是中年,那发福的水桶腰和美颜也掩盖不住的皱纹,怎么看都像农人在给菜地捉虫护苗,只有飞扬的发梢,告诉我我正从春天走过。
忙我所忙乐我所乐,人生况味悉我自心。有春风佐证,就好。

往期回顾:
张素丽:天黑了 | 沈丘专栏
张素丽 :这一年 | 沈丘专栏
张素丽:回家 | 沈丘专栏

*作者简介:
张素丽,教师,喜阅读爱运动,希冀于平常中推开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