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广元废弃军工厂,曾经的荣耀与梦想,如今只剩断壁残垣

忆三线岁月 2024-05-25 11:52:58

在四川广元的深山之中,隐藏着一座废弃的神秘建筑,它就是曾经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的608厂——江陵电缆厂。这座曾经承载了几千人生活和梦想的军工厂,如今已经成为历史的见证者,静静地诉说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历史回眸:三线建设的壮丽篇章

上世纪60年代,面对国内外复杂的政治经济形势,为了加强国防建设,保障国家安全,毛主席提出了“三线建设”的伟大战略。在这一战略指引下,无数热血青年和建设者投身到西南的崇山峻岭之中,为国家的安全和发展默默奉献。广元,这座位于川陕甘三省交界地带的城市,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了三线建设的重要基地。

1970年5月,天津国营609厂抽出精干力量,组建了608厂筹备组。经过勘察选址,最终将厂址定在了广元县大石小稻村附近的山沟里。这里山高林密、天然洞众多,完全符合三线建设“靠山、分散、隐蔽”的指导原则。随着建设号角的吹响,一座新兴的工业小镇在大石山沟的荒凉河滩上拔地而起。

建设历程:艰苦创业铸就辉煌

在建设初期,608厂面临着诸多困难。由于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物资供应紧张,生活条件艰苦。然而,这些困难并没有阻挡住建设者们的步伐。他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仅用半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了水、电、路三通。随后,第一批工作队入驻,开始了紧张的厂房建设和设备安装工作。

在“先生产后生活”的工作指示下,建设者们夜以继日地工作着。他们白天在工地上挥汗如雨地施工建设,晚上则挤在简易帐篷里休息。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一座现代化的电缆厂终于在大石山沟里建成了。厂区内办公楼、家属区、工人俱乐部、医院等设施一应俱全,宛如一个繁荣的微型社会。

生产与生活: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608厂的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忙碌。他们生产出的通信电缆、部队野战电缆、射频电缆等产品源源不断地送往祖国各地和前线战场,为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这里工作的职工们以厂为家、以国为重,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书写着一段段感人至深的奋斗故事。

在生活区里,职工们过着简单而充实的生活。他们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每天清晨,随着广播声的响起,职工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和生活。他们在车间里辛勤工作着,为国家的安全和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下班后,他们来到工人俱乐部里看电影、打球、唱歌跳舞等娱乐活动丰富着他们的业余生活。

在608厂的日子里,职工们享受着来自三线厂的特殊福利。他们的吃穿用度都是由厂里统一供应的福利品,虽然工资不高但足以养家糊口。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里能够过上这样的生活已经是非常幸福的了。因此职工们对608厂充满了感激之情和归属感他们为自己是一名军工人而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

转型与变迁:时代浪潮中的无奈选择

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国际局势和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的转变三线军工企业开始面临着转型的压力。在“保军转民、军民结合”的方针指导下608厂开始逐步向民品领域拓展。他们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和设备优势开发出了一系列民用产品如电力电缆、电线等并逐渐在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份额。

然而好景不长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工业体制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608厂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由于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使得营运成本居高不下。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民品市场的饱和608厂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和出路1996年608厂做出了整体搬迁至绵阳的决定。

遗址现状:物是人非话沧桑

如今走进这座曾经热闹非凡的军工厂遗址已经找不到当年的那种勃勃生机的迹象了。生活区内再无炊烟升起楼前楼后的荒草丛生有的住户窗户也是七零八落。只有那些楼房和断壁残垣的平房还矗立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辉煌和沧桑。

站在这座废弃的军工厂遗址前我们不禁感慨万千。这里曾经承载了几千人的生活和梦想如今却已经人去楼空成为了一个历史的遗迹。然而正是这些历史的遗迹见证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奋斗和拼搏精神也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0 阅读:0

忆三线岁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