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孩子3岁了不会吃硬饭?家长要及时锻炼孩子的咀嚼能力,别大意了
一般情况下,孩子到了三岁后,家长都会主动将孩子送进幼儿园,开始适应集体生活。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一些不好的情况就会凸显出现,比如不太会自己吃饭、不会吃硬饭等,这些情况都会让孩子很难适应,也会给老师增加负担。
还记得我家孩子刚上小班的时候,孩子回家告诉我一件事,她说她们班一个小朋友吃了米饭会吐出来,但吃稀饭、面条这些都挺好,孩子以为这个小朋友不爱吃米饭,其实我认为这种情况多半是不会吃硬饭造成的。
不知道你家孩子是不是这样?如果是的话,咀嚼能力肯定不太好,平常只能吃一些软的食物。
孩子3岁了不会吃硬饭?家长要及时锻炼孩子的咀嚼能力,别大意了!越早这么做越好。
当咀嚼能力不太好的孩子,会出现这两种情况:
一是遇到硬的食物勉强吃进去了,总是嚼几下就会吐出来,或者整个吞下去,若是吃了不太舒服的话,还会吐出来。
二是一点也不愿意吃硬的食物,很怕吃硬的东西,别人吃得再香,孩子看到都不香,只喜欢吃一些软的食物。
观察你家孩子,表现出这些情况时,可能就是咀嚼能力欠缺了。不过不要到孩子上学了才知道,而是要在孩子一岁后就得仔细观察,因为一般一岁的孩子可以正常吃饭,可以吃很多不同的食物,如果发现咀嚼能力不足,要及时改正。
到底为什么孩子会出现咀嚼能力不好呢?其实主要还是怪家长自己!
当孩子到了六个月后可以吃辅食了,家长就始终做米糊之类的食物,从来没有改变食物的形状,可能有的家长觉得这样做更方便,所有食物打成泥就好,也可能有的家长不懂,简单地认为不到一岁的孩子就要吃软软的东西。
实际上孩子的辅食是要慢慢变化的,不能一直做糊状,应该由稀到稠,还要慢慢变成颗粒、块状、条状,让孩子慢慢适应,从而锻炼咀嚼能力、吞咽能力,如果一直做辅食太精细,孩子只适应了吃糊状食物,将来孩子大一些就很难适应硬的食物。
记住这么做,孩子7到8个月龄的时候,要做一些糊状食物,比如米糊、米粥等;到了9到11个月的时候,要做一些稍微柔软的块状食物,比如软面条、煮软的蔬菜等;再到12到18个月龄的时候,要做一些好消化的块状食物,比如肉丸子、馄饨等,经过这样的过度,孩子的咀嚼能力会变得很好,再大一些提供硬食物也没问题。
综上得知,什么时候锻炼咀嚼能力最合适?当然是孩子长到七个月大的时候,就要开始了,不要觉得孩子太小,还只喝奶肯定不行。家长们还来得及改正的话,就别再做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