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病逝后,邓公80分钟抽完6支烟,反复对两人说:不能再拖了!

Hello我是路人 2023-08-25 21:44:44

在阅读此文章之前,感谢您点个“关注”,既能有很好的体验,还能有不一样的参与感,谢谢您的关注!

前言

1986年10月22日,叶剑英同志病逝于北京,全国上下一片哀伤。

就在他病逝后的第二天 ,邓小平便约上中央的另外两位领导人——陈云、李先念,在陈云家中进行了一场秘密会谈。这场谈话十分重要,在场所有人都被驱离,就连贴身保护领导安全的警卫员都不能留下。

三位老人谈话时,工作人员以及保卫人员都在外面等候,气氛十分凝重。一个多小时后,值班室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时任陈云警卫员的赵天元迅速接起了电话,原来是邓公想要抽烟。邓公的秘书,连忙递过来几支特制的过滤嘴香烟。

当他走进办公室的时候,发现里面烟雾缭绕的,烟灰缸里已经有了六个烟头。要知道,谈话才刚刚进行80分钟。平时向来不抽烟的邓公,竟然一次抽了这么多,看来此次谈话的目的绝非一般。就在这个时候,警卫员听到邓公一直重复着一句话“这件事不能再拖了”。

是什么原因,让这三位领导人如此急迫的聚集在一起?邓公口中的这件事,指的是什么呢?他们的的谈话又涉及到了什么问题?

干部老龄化严重

叶剑英同志去世后,中央第二代领导中的核心人物,只剩下邓小平、李先念和陈云三人。李先念同志已经77岁,而邓小平与陈云的年龄更是已经超过了80岁。

岁月催人老,随着三位领导人的年纪越来越大,身体状态慢慢变差。他们曾经的战友们都相继离世,年轻一代的干部们还没有及时接班,早日挑选接班人成了重中之重的问题。

当时,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时期,在这个浪潮中,许多事业都百废待兴,需要有更多的人才站出来为人民服务。

早在1980年左右,党内干部老龄化的问题就开始露出了苗头,中央领导处的平均年龄都已经达到了65岁以上,部委以及地方省委的年龄也都达到了60岁。解决新老交替的问题,迫在眉睫。

1986年的时候,陈云同志辞去了自己的职务,他表示,自己早有准备,我们要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

伟大的革命事业需要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后继有人是保证红色江山代代相传的根本。一旦没有合适的接班人,国家权力可能陷入真空期,引发意想不到的乱子。

早在革命年代,毛主席就曾经提出过“有计划地培养大批新的干部,将这项工作当成一个战斗任务。”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党就着手建立了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有关制度,以此增强干部们工作的计划性、主动性。毛主席更是号召,要培养千百万个无产阶级革命接班人。

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源源不断把各方面先进分子,特别是优秀青年吸收到党内来,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

对于邓公他们来说,明白这个问题不难,但是实施起培养年轻干部的计划却艰难重重。

毛主席曾在临终前专门召见了叶帅,对他寄予了厚望。毛主席病逝后,有一些不怀好意的人,企图篡夺国家权力,从中制造混乱,颠覆党的政权。年迈的叶帅在党和国家的危难之时,挺身而出,肩负起了稳定国家的使命。

在叶帅等人的协助下,我国结束了当期的动乱局面,确立了以邓小平同志为首的领导集体,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我国的工作重心就此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改革困难重重

在邓公这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领导下,新中国迎来了快速地发展,国家慢慢走向富强,中国人民开始富裕起来。表面上一切都欣欣向荣的发展着,但是暗地里还是有很多反动分子潜伏在各级党政机关中,给革命事业造成破坏,扰乱党政机关的运转。

这些反动分子自知,在经历过战火的铁血革命家面前,掀不起什么浪花,就把目光对准了下一代的年轻接班人。他们扰乱了国家选拔干部的机制,想要让国家出现权力断层,迫害那些真正有才华的年轻干部,让他们失去机会。

邓公上台后,党中央处理了大批的冤假错案,为许多受过委屈的老干部们沉冤昭雪。大批的老干部得以重返工作岗位,这些老干部们都是老一辈的革命家,对于党和国家十分忠诚。但是他们年龄大都超过了60岁,很多工作强度都不能胜任。

并且,这些平反的干部回到岗位后,造成了许多单位的人员冗余。各级领导班子变得十分臃肿,增添了许多闲职。

本来就严重的干部老龄化问题,变得更为突出,这令邓小平同志忧心忡忡。他深知,只有通过平稳过渡的方式,才能够确保领导权的顺利传承,保证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持续发展,老年人不能再挡年轻人们的路了。

新老交替,是历史的拐点,是关乎党的未来的关键。

尽管说,老干部们是我们宝贵的财富,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有着坚定的信念。但是上了年纪之后,普遍会面临年老体衰,行动不便,思维迟缓等问题,面对繁重的领导工作,会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连一天八小时的工作都难以承担。

很多老干部思维僵化,无法适应新事物与新理论。这让现代化改革的脚步受到拖延,大量年轻有干劲有能力的年轻人被挡住了路,长此以往要出大问题。

在一次会见外国友人的时候,邓公就曾经指出过,我党干部的平均年龄恐怕是世界上最大的,这表现出了他对干部改革的担忧和无奈。

培养年轻干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新时代的浪潮里,我党急缺年富力强、具备专业知识的干部,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在加快推进干部年轻化的同时,还要考虑到老同志们的历史遗留问题,照顾他们的感受。

很多干部们都曾在动乱时期受过不公的待遇,内心非常委屈,赋闲多年,早就想着回到岗位上大干一场,为新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如果贸然让他们退下来,会导致老干部心中出现负面情绪,并且他们退休后又该何去何从,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步步推进新老交替

邓公早在1979年就强调过年轻人的重要性,要有意识的选拔培养年轻人,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谁有能力就让谁上,只需要几年的磨练,年轻人们就能担当重要的任务。

同年,邓小平同志在一次会议上,对老干部特意敦促,让他们认真挑选接班人,将下一代的培养作为党和国家的长远问题。他强调:“老同志们要有意识的进行退让。要有大局观,小道理服从大道理,不要问题一发生在自己身上就行不通。”同时,他还指出,将来要建立退休保障制度。

邓公不只是在口头上说说,他进行了深远的考虑,决定对退休的老干部们妥当的安排。他要求全国上下各个部门单位都要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管理退休干部的福利待遇问题,替他们处理好各种事情。

1980年2月,在邓公的牵头下,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废除了干部终身制的规定。当年4月,通过了丧失工作能力的老同志,不再担任党代表和中央委员候选人的决定。我国就此迈出了干部退休制度的第一步。

在会议上,邓公还提出,要在党的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上,多选一些五十岁以下的干部。如果无法选出一定数量五十岁以下的干部,这届大会就不算成功。他对各级党组织下了指标,从根本上配合中央推动干部年轻化。

1980年提出,1982年正式成立的顾问委员会,就是为了让那些即将从一线退休的老同志们,继续老光发热,为新中国做贡献的地方。邓小平同志在顾问委员会担任主任,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使得一大批中青年干部,进入到了中央委员会。

为了进一步推动干部年轻化,邓公同大批老同志们进行了深刻的讨论,他们建议在十二大和十三大期间召开一次党代会议,多选一批年轻干部。他看中的不是一时的传承,而是长远的未来。

在邓小平,陈云,李先念三位老革命家的推动下,1985年党的第六届全国代表会议上,选出了大批的年轻干部,进入了各级党政机关。尤其是一些部长省委书记们才四五十岁,这让邓公很是欣慰。

在推动干部年轻化的时候,邓公不止一次的要带头提出退休。重新出来工作的时候他就已经七十多岁了,他一直拒绝担任最高领导人,身体力行的要推动退休制度的建立。

他担任顾问委员会的主任,就是为了给自己退休做铺垫。但是邓公身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国家的振兴离不开他,很多方面都需要他来指导。全党上下都不赞成让他退休,人民也不愿意让他这么早退休。

早在十三大召开前,邓公就又跟陈云他们约定要一起退休,毫不保留的“全退”,不再保留任何职务,把权力交出来。可是在征求了多方意见,经过反复地讨论后,最终只是让邓公三人“半退。”

有着邓公他们的带头,越来越多的老同志们站了出来,选择退休。他们大多是年老体衰,因病丧失了工作能力,主动提出不再担任党内职务。

叶帅逝世的第二天,邓公,陈云李先念三人进行了长时间的秘密谈话,气氛的紧张,让一向不喜欢抽烟的邓公抽了一根又一根,短短八十分钟就抽了六支。

在邓公的坚持与努力下,我国退休制度有了重要的成果,领导班子平稳的完成了权力的交接。退休并不意味着离开政治舞台,而是站在年轻人的背后,共同撑起这个国家。

多年以来,我们可以看到邓公的这个举措,是十分富有远见的。退休制度不仅为我国规避了风险,也让年轻人有了更多报效国家的机会。

看完邓公为推动领导干部年轻化作出的贡献,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11 阅读:4371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08

用户10xxx08

9
2023-08-27 13:54

邓公英明。

Hello我是路人

Hello我是路人

每日定时更新,喜欢的记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