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9年正月,曹爽兄弟护天子出洛阳城,拜遏明帝高平陵。
司马懿趁机发起政变,控制了洛阳城!
此时,大司农桓范带着大司农印逃出洛阳,向曹爽提出建议:挟天子奔赴许昌,据其武库,调集四方兵,又以大司农印调四方粮草,一起讨伐司马懿!
然而,曹爽没有采纳桓范的意见,接受了司马懿的诱降条件,降了···
如果曹爽采纳桓范之策,坚持抵抗,那么,他有没有翻盘的机会呢?
政治合法性:各有不足,但曹爽方仍拥有明显的优势事成不成,一般首先要看政治合法性。
毕竟,四方之兵皆为魏兵,曹爽、司马懿皆为魏臣。
很多朋友认为:曹爽手中有天子,自己又是曹氏宗亲,政治合法性天然要高一些。
但其实,这个优势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大。
当时,曹爽、司马懿手中,各握有一张牌。
曹爽手中有天子。
不过,天子尚未亲政。
尚未亲政的天子,实际上政治号召力是比较有限的。
尤其是:权臣带着天子搞政治斗争时,你是“挟天子”还是“拥天子”,就看大家自己理解了···
司马懿手中的牌,是郭太后。
如果放在汉代,太后甚至可以废掉尚未亲政的天子。
但是,在此时的魏国,郭太后这张牌的号召力也很有限。
曹丕即位后,吸取东汉外戚干政的教训,下明诏:后宫不得干政,“若有背违,天下共诛之”。
如果以“不得干政”的原则,那么,郭太后以高柔、王观代领禁军的指示都是非法的!
尚未亲政的天子、不得干政的太后,虽然都是政治上的头牌,但政治号召力都是不足的。
不过,相比于“不得干政”的太后,即便是未亲政的天子,也是有明显优势的。
而在太后、天子之下,司马懿、曹爽两个人自己就是最有政治号召力的人物了。
二人皆是先帝安排的托孤之臣。
尽管在后来的政治斗争中,司马懿被曹真所排挤,但司马懿仍然与曹真一样,拥有辅政大臣、“都督中外诸军事”的地位。
所以,在司马懿、曹爽的个人政治号召力比拼中,二人其实又是一个平手。
总体而言,就政治号召力而言,曹爽有明显优势。
绝对实力,司马懿不具备优势而就绝对实力,也就是“四方之兵”的支持来看,司马懿并不具备优势!
许多朋友认为司马懿这个老臣,征战四方,大权在握。
这是想多了。
1、雍凉战区。
在抵抗诸葛亮北伐时,司马懿曾长期驻于雍凉战区。
因此,许多朋友认为,这是司马懿的“地盘”。
想多了!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司马懿压不住诸将请战,出击,结果遭到失败。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司马懿又压不住诸将请战,只好想魏明帝求助,由魏明帝严诏不许出战才镇住场子!
也就是说,司马懿确实在这里担任过领导,而且打了很多仗,但他的权威依然需要依托于魏廷。诸将仍是大魏国的将,而不是你司马家的将!
还有一些朋友,认为司马懿在雍凉地区拥有郭淮这样的心腹之将。
这又是想多了。
别忘了,郭淮跟曹真的时间更久!
郭淮,确实与司马懿关系不错。
出身太原郭氏这样的名门,郭淮的社会关系是非常复杂的。他与后来反抗司马懿的王凌是姻亲,后来王凌之乱郭淮还险些受到牵连,而后来文钦反司马师也试图联络郭淮(当时郭淮已死,但文钦不知)。
所以,社会关系复杂的郭淮,并不是谁的心腹,未必会支持司马懿对抗拥天子的曹爽!
而曹爽掌权期间,又以夏侯玄为征西将军,都督雍凉,掌握该地区。而夏侯霸等人也在此担任重要职务!
如果单纯在曹爽与司马懿之间站队的话,雍凉战区会站队谁尚不敢说。
但是,在曹爽持天子的情况下,雍凉战区是不可能站队司马懿的!
2、淮南战区。
淮南战区,后来发生“三叛”,是司马家最头疼的战区。
文钦、毋丘俭与夏侯玄关系紧密,王凌则是后来最早反抗司马懿者。
所以,这个战区不会站队司马懿是毫无悬念的。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淮南是吴魏交兵主要战区,雍凉是蜀魏交兵唯一区域,所以,这两个战区的实力是最强的。
而他们,皆不会站队司马懿。
3、荆州战区。
诸多战区中,荆州战区与司马懿的关系是最紧密的。
而即便曹爽专政时期,司马懿都曾在荆州主持作战,当地是最可能支持司马懿的。
曹爽专政时期,在荆州战区安排了一些自己人,但总体上,司马懿在荆州的影响力仍然是非常强势的!
4、北方战区。
北方战区也是司马懿的盟友。
孙礼曾经埋怨司马懿:曹爽这么乱来,你身为托孤大臣居然不赶紧除掉他,让人失望!
所以,荆州战区、北方战区,是可能站队司马懿的。
不过,考虑到曹爽毕竟拥天子,拥有政治优势,所以,他们即便倾向司马懿,能在多大程度上支持司马懿,会不会举兵对抗拥有天子的曹爽,还是未知数!
而且,这两个战区的实力,与雍凉、淮南战区差距是比较明显的,他们的实力非常一般。
所以,即便他们站队司马懿,也不可能对大局产生决定性影响。
可以说,虽然司马懿影响力非常大,与各地实力派关系盘根错节,但是,当时的司马懿,并没有对抗天子(及挟天子的曹爽)的影响力!
总体上,如果是外军站队的话,局势仍然有利于持天子的曹爽。
不过,在谈论所有这些优劣势之前,二人还面临着更加迫在眉睫的问题。
“就近”实力:司马懿优势明显当然,当时,司马懿在洛阳城内,曹爽在洛阳城外,大家距离很近,几乎就是面对面!
距离如此近,如果弱势一方不尽快脱离接触,那么,再谈你能叫来多少人都是奢侈的。
因为:还没去叫人,你可能就要被解决了!
而以当时手头兵力而言,司马懿占有绝对优势!
原本,洛阳城内的禁军,都是由曹爽兄弟把持的。
但是,司马懿政变时,曹爽兄弟皆在外,禁军群龙无首!
因此,司马懿讨得太后旨,以司徒高柔代行大将军,据曹爽大将军营,以太仆王观代行中领军,据曹羲中领军营。
由此,洛阳城内禁军,已经悉数为司马懿所控制。
而在洛阳城外的曹爽,只能征调数千屯田兵。
此外,阙南有曹爽别营,也有一些兵力。
所以,就手头兵力而言,司马懿拥有绝对优势!
当然,还有比兵力更严重的问题:兵器!
魏晋时的制度,除正在担负巡逻、宿卫任务的兵士外,其余禁军部队武器皆集中于武库,平日身边并无兵仗。
所以,司马懿控制洛阳武库,实际上也就切断了曹爽别营、屯田兵的武器来源!
如果不管不顾,司马懿具备立刻解决曹爽的能力,几乎没有悬念!
只不过:天子在曹爽之手。
不管司马懿多么想要解决曹爽,司马懿都不便直接动手!
曹爽能够去许昌吗?所以,如果曹爽坚决要和司马懿干下去,第一件事就是脱离接触,找到足以安身的地方。
而司马懿要想尽快解决问题,避免曹爽发挥政治优势,第一件事就是要避免曹爽脱离接触!
双方的智者,都很清楚这一点!
曹爽方面,智囊桓范一见到曹爽,就指出:把您阙南别营和屯田兵都调过来,立刻去许昌!“不过中宿”,中间不休息,全速抵达许昌!到了许昌后,利用许昌别(武)库装备军队,然后再调四方兵!
当时,如果曹爽立刻执行,事情或许确实有转机!
但是,曹爽却没有立刻采纳,而是“默然不从”,犹豫不决。
直到“中夜至五鼓”,曹爽才下定决心:投降!
其实,在曹爽下决心的时候,即便他想走,也走不脱了!
老道的司马懿在安顿城内的同时,迅速率军驻屯于洛水浮桥待机!
到这个时候,曹爽实际上已经没有走脱的机会了!
司马懿确实不便对天子所在的曹爽军发起直接攻击。
但是,要阻止你向许昌运动,司马懿还是有办法的···
所以,除非曹爽是果决之人,第一时间采纳桓范的意见,立刻向许昌运动,那或许还有机会,否则,他就是再有什么优势也不顶用了!
总的来说,当时的司马懿虽然拥有很高的威望、地位,但其号召力仍无法与魏帝相提并论,即便是尚未亲政的魏帝。
如果曹爽真的能到许昌,借天子名分召四方之兵,是可能翻盘的。
不过,曹爽要从洛阳顺利撤到许昌,才可能将政治优势兑现出来。
而要从洛阳城外撤到许昌,曹爽需要比司马懿更强的谋略和果决。
可是,如果曹爽有胜过司马懿的谋略和果决,又怎么会让司马懿钻空子,控制洛阳呢?
桓范给曹爽提供了谋略,但曹爽自己并没有果决。
所以,曹爽可能根本就到不了许昌,无法将自己的政治优势兑现成实力!
如此,即便曹爽决心跟司马懿干下去,也非司马懿对手!
不是因为曹爽的资源不如司马懿,而是曹爽这个人,根本不是司马懿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