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听取五角大楼“对华作战”简报?特朗普震怒,事情没这么简单!

曾杨清評论 2025-03-24 08:40:24

称马斯克于当地时间 21 日在五角大楼听取美国军方有关潜在对华战争计划的绝密简报。

这一消息瞬间引发全球关注,原因有二:其一,中美开战这一话题本身就极具震撼性,一旦爆发,或将引发世界大战;其二,美国国防部向马斯克汇报工作这一情况,实在令人难以置信。毕竟马斯克在美国政府内连正式职务都没有,国防部却要专门为其汇报,倘若属实,怎能不让人震惊?

报道中还煞有其事地指出,此举意味着马斯克将获得接触国家最高军事机密的权限,这将极大增强他作为特朗普总统顾问以及政府改革领导者的影响力。不过,也有批评者提出,马斯克在中国拥有广泛商业利益,这与他获取有关中国的战略机密存在冲突。

特朗普在报道发出当日深夜,急忙在 “真相社交” 平台上否认了上述消息,并炮轰美媒 “荒谬”“无耻”。那么,这一消息的可信度究竟如何?《纽约时报》为何要如此报道?特朗普又为何会暴跳如雷呢?

《纽约时报》报道的这件事,即马斯克前往五角大楼或许是真的,但所报道的实质性内容 99.99% 是假的,大概率是五角大楼给马斯克设的局。

做出这种判断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方面,从逻辑和程序上来看,五角大楼正常情况下没有义务向马斯克通报如此高级别的机密信息。

他既没有相应的职位,也没有足够的理由让五角大楼专门为其安排这样一场简报,这既不合乎程序,也缺乏合理的逻辑基础。正常逻辑下,若说五角大楼向特朗普汇报,马斯克旁听,或许还能说得通。毕竟特朗普给予了马斯克不少特权,但单独为马斯克安排一场关于美国对华开战的简报,实在难以想象。

另一方面,从美国当前的战略和实力对比来看,在特朗普这届政府任期内,美国不太可能与中国开战。从实力对比而言,2016 年南海对峙时,美国两艘航母舰队面对中国三大舰队选择撤离。

如今八九年过去,中国实力大幅提升,美国更没有勇气轻易与中国开战,一旦开战,美国很可能迅速战败。从国家战略角度,美国现在的目标是战略撤退,企图吞并盟友、抽取盟友的血,而非与中国开战,这与特朗普上台后的战略逻辑不符。虽然中国在武统台湾的战术安排中,将美国、日本等国的介入考虑在内,但在中美开战问题上,美国显然缺乏摊牌的勇气,毕竟抗美援朝战争的失败仍历历在目。

基于以上两点,在特朗普任期内,中美开战可能性极小,美国也不太可能制定详细的对华作战战略。所以,《纽约时报》这则消息,大概率缺乏实质内容。

那么,《纽约时报》为何要发布这样的消息呢?特朗普又为何如此愤怒,甚至要马斯克起诉《纽约时报》呢?

这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纽约时报》是亲民主党的媒体。特朗普上任后,带着马斯克疯狂削减民主党的 “党产”,同时削减各部门预算,这严重损害了《纽约时报》以及美国国防部的利益。在这种背景下,五角大楼与《纽约时报》联手对付马斯克。

《纽约时报》试图通过这则消息给马斯克拉仇恨,营造他 “干政” 的形象,同时塑造特朗普过度纵容马斯克越界的形象。提及中国,制造与中国开战的噱头,是因为在美国 “反华” 是政治正确,这样能让更多人 “相信”。

此外,马斯克在中国有业务,他们希望借此在马斯克与中国之间制造猜忌。而五角大楼给《纽约时报》提供信息 “炮弹”,很可能是因为马斯克没有听从五角大楼的忽悠,拒绝接受其解释,导致五角大楼恼羞成怒,对马斯克进行报复。

那五角大楼想忽悠马斯克什么呢?

马斯克正在削减各个部门的预算,五角大楼可能原本想通过展示对华开战简报,以有 “大活” 要干为由,让马斯克放弃削减其预算。但在当下美国战略下,这种所谓计划缺乏政治支撑,无法得到美国最高决策者的同意。而马斯克在中国拥有特斯拉超级工厂,他不可能支持美国国防部的此类计划。当马斯克无法满足五角大楼要求时,他们便想出了这种抹黑的手段。

《纽约时报》和五角大楼这一计不可谓不毒,但马斯克和特朗普在应对此类问题上经验丰富。特朗普抨击《纽约时报》,马斯克则将矛头指向五角大楼,他们都清楚这是两者的勾结。特朗普不能直接批评五角大楼,而马斯克则没有这样的顾虑。

那么,马斯克是否有可能去国防部听简报呢?这一点应该是确定的,否则《纽约时报》不会如此言之凿凿。

从《纽约时报》披露的内容来看,对华战争计划绝密简报由 20 到 30 页幻灯片构成,展示了美国应对冲突的方式,从中国发出威胁和警告开始,到美军针对中国目标的各种打击选项及时间表,这些内容用于提交给特朗普总统以供决策。但仔细思考,这些复杂的内容如何在短短三十页幻灯片上展示清楚,又如何作为决策参考依据,实在令人怀疑。

这场 “马斯克将听取对华开战简报” 的风波,看似荒诞不经,实则背后隐藏着美国内部复杂的政治斗争,以及中美关系面临的深层危机。美国内部政治势力为了自身利益,利用 “中国威胁论” 不断制造紧张气氛,试图将矛盾转移到中国身上。但中国始终保持冷静与自信,坚定维护自身利益,不会被美国的政治操弄所左右。无论未来中美关系走向何方,中国都将坚定地走自己的发展道路,以不变应万变,应对各种挑战。

0 阅读:15
曾杨清評论

曾杨清評论

有思想有深度的社会思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