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是刷视频时被那些阿婆主安利的。
这部剧只有十集,每集一个小时左右。主要讲述法官沈恩锡在少年法庭当审判长的故事。
网图侵删
剧中主要讲了8岁男童分尸案、少女家暴案、蔚蓝青少年中心集体霸凌案、飙车致死案、高中学校集体舞弊泄题案、集体性侵案等案件,通过这些案件展现社会各方面对少年犯罪的态度,解析了少年犯形成的原因,少年犯犯罪的心理以及法律对少年犯的惩处。
一、《少年法庭》剧本身该剧以一个八岁男童被残忍杀害被肢解的案子开始。据说这是根据2017年仁川女童碎尸案改编而来,这个案件也被多部悬疑侦探类韩剧作为素材,不同的是,以前都是警察或检察官的视角,而这次则是审判长的视角来看这件案子。
仁川女童碎尸案的真凶有两个,一个18岁,一个17岁,18岁的是指使者,审判结果是一个判20年,一个判13年。在剧中,凶手年龄改为了一个未满14岁,一个16岁,审判结果是16岁的指使者被判20年。
为什么改?可能是为了引申出韩国青少年保护法中的规定:未满14岁的未成年不予起诉。
该剧的最后一案是集体性侵事件,也是根据真实案件“N号房案”改编。本案中的犯人不仅涉嫌性侵,还涉嫌制作贩卖淫秽物品、敲诈勒索等罪名,而该案的主犯同时也是五年前杀死沈恩锡儿子的真凶。这即点明了沈恩锡为何讨厌少年,并成为了少年法庭的审判长,也在侧面印证了少年犯若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法律的威严,就会恶习难改,更严重的是变本加厉。
当然,也有受到教育慢慢改正的少年犯,剧中另一位陪席法官车泰柱就曾经是名少年犯,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他痛改前非,成为了一名少年法庭的法官。
二、少年犯和他们的父母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少年犯的形成大多和家庭环境、社会背景有关。
碎尸案的主凶是个16岁的女孩,她父母均在国外,酷爱玩游戏,每当她犯错,家里都给她找最豪华的律师团队。集体性侵案的主凶,当他第一次犯错使一个5岁儿童致死,却没有感受到法律的威严,父母更没有带他去向受害者道歉。而其他案件里,少年犯们的家庭,父母们不是说工作太忙没时间,就是根本不想管儿女,甚至自己好吃懒做,想靠儿女犯罪养活自己。
网图侵删
还有一点,剧中的案件看似独立,却又能串联起来。比如少女因受不了父亲家暴而逃家,而逃家引发的问题是少女需要如何养活自己,所以她去偷窃、援交,走向了犯罪道路。霸凌、偷盗、性交易是少年剧中少年犯们的重要罪行。
查询我国青少年犯罪新闻,可见:2013年,湖南邵东县“三名十三岁学生抢劫杀害女老师”;2017年湖南沅江少年弑师案,2020年西安66中学生杀师案。
这几个案件都有相似点,就是都有个不健康的家庭。邵东案里的三位少年,一位的父母在外打工,一位只有父亲、母亲早就离开,一位的父母均在服刑。沅江案里的少年则是被父亲家暴,成绩不好、考不好就要被亲生父亲毒打,加上班主任对他的偏爱似乎也是在关注他的成绩,使得他在沉默中爆发,杀了平时对他还不错的班主任。而西安案中的少年是单亲家庭。这几个少年犯罪时可以说是一时冲动,但究其背后的原因是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热播综艺《守护解放西》中,不论是第一季还是第二季,还有今年播的第三季,里面有不少是青少年犯错。就拿第三季《危险关系》里的一个事件来说,有一个才13岁的女孩因和人发生关系而怀孕,而其有性行为时不过12岁。而令人愤怒的是其母亲的态度,麻木又冷漠,认定女儿难管教、叛逆不听话,所以懒得管。如果当父母的都觉得儿女难管就不管了,那当他们犯了更大的错误时,他们想改正都来不及了。
父母是孩子们形成正确道德观、法治观的影响者,父母的言行会影响孩子的言行。我们给予孩子的不仅是衣食无忧,还要给予爱和陪伴。
少年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基于这一点,剧中也有针对父母受罚的处分。
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处理《少年法庭》中,通过审判长们对韩国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做出的裁定,可以看到韩国对少年犯的处分,分别为一到十号处分:
1.将少年委托给监护人或其他可以提供保护者
2.参加课程令
3.参加社区服务
4.短期保护观察
5.长期保护观察
6.依据《儿童福利法》将少年委托给儿童福利机构或其他少年保护机构照顾和管束
7.依据《少年保护治疗法》等将少年委托给医院、疗养院或少年医疗和保护机构
8.将少年移交给少年院,不超过一个月
9.将少年移交给少年院短期管束
10.将少年移交给少年院长期管束
这十个处分从低到高,只是对少年犯的管束会越来越严。当然,这里只是针对需要保护处分的少年。而根据其作案动机及悔改程度,法官会决定案件是保护案件还是转为正常刑事案件。
被划为少年保护案件的,最高处分不过是在少年院长期管束。这为少年犯们从轻处罚提供了侥幸心理。即使严重的不满14岁也可以免于刑事处罚。这也是剧中第一案的主凶要年纪不满14岁的白友成去顶罪的主要原因。
提到其他少年保护机构,剧中有一集是法官们去蔚蓝青少年恢复中心做调研,蔚蓝青少年恢复中心就是一个少年保护机构。它不是监狱,是私人成立的,但承担着类似监狱的职责,比监狱管理要宽松。
在我国,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处理也是“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式,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当然,不论哪个国家,死刑都不适用于未成年人犯罪。基于此,有些未成年人真的犯了杀人罪行是无所谓的态度,这会不会也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少年犯们的胆量?
其实国家设立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少年犯从轻处理,是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而不是保护他们的罪行。
未成年人保护法不是未成年人犯罪的温床,而是让走在人生这条道路上迷路的孩子,可以回归正途。
四、社会对少年犯的态度相信不止是韩国,很多国家都有青少年犯罪的问题存在,我国也一样。一个国家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处理,不仅体现在法律上,民众的看法也很重要。
剧中法官沈恩锡、车泰柱、姜元中、罗瑾熙对待少年犯的不同态度也代表了社会不少人的态度。
沈恩锡作为曾经的受害者,认为少年犯应该受到严惩,让他们意识到犯错的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而且她认为少年犯难以改过自新。
车泰柱作为少年保护法的受益者,曾经作为少年犯,长大了却成了优秀的少年法官,所以他认为少年犯是可以改好的,只不过他们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教导。
姜元中正是当年帮助车泰柱的法官,他从曾经的热血青年,变成了作风沉稳的中年部长,他希望自己能对国家青少年相关法律的改革做出贡献,却最终还是败在了自己的私心上。
罗瑾熙是沈恩锡儿子案件的审理法官,她秉持着不带感情、少年犯罪案件要快速结案的原则,不顾受害者的心情、不关心少年犯是否有受到教育,来审理案件。不说这样对不对,反正她的态度让曾经的少年犯走了一条更加猖獗的犯罪道路。
当然,社会民众对少年犯罪的态度可以说是从头讲到尾。那一次次的集会,上面写的横幅,都是要求“严惩犯下重大刑案的未成年罪犯”的。
不说普通民众,就是蔚蓝青少年恢复中心的创办者的大女儿,也是对少年犯们厌恶至极,赶跑了少年犯。
不论是前面提到的几桩少年杀师案,还是常常见于新闻热搜的校园霸凌案,我们震惊于不过十几岁的少年们会犯下如此挑动人心的罪孽,也寄希望于严惩这些少年。
我们以前常常听到的是犯错孩子的父母出口就是“他还是个孩子怎样怎样”的言论,现在有人对此的反驳是“他还是个孩子,所以一定不能放过他(她)”。这个转变是在告诉一些不好好教养自己子女的父母:如果你不好好教育你的孩子,那么到了社会上就会有别人、有法律来教育他(她)。
而对于加强中小学学生的法律教育,罗翔老师说的也很好:法律是道德的最低底线。对于青少年,对他们进行法制教育,还不如做好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
五、题外话自从限韩令以来,我们也很少在国内视频网站上看到韩剧了。现在的韩剧,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以前韩剧题材偏都市言情、家庭伦理,现在大热剧却是偏悬疑,也更加西方化。
《少年法庭》作为网飞今年的热播韩剧,很多人都觉得韩剧太敢拍了。不止是这一部,还有其他一些韩剧韩国电影,都敢于揭露韩国现实中的很多问题,比如政治腐败、财阀当权、没有军事指挥权等等。虽然此剧中,感觉也有很多不符合常理的地方,比如作为一个法官居然干了警察的活去查案,当然可以说这是为了增强剧集的可看性,毕竟只看法官审案子有点乏味,但在正常情况下法官也没那么多时间去亲自查案吧。
而说到题外话,也不得不提韩国人。说真的,就小编刷视频老看到“韩国有多少多少年历史”、“中国的汉服是抄袭韩服”之类的话题,真就觉得很多韩国人是有那么些大毛病:过分自大,没啥文化。有个阿婆主就总结得很好:它的领土基本是弹丸、历史基本是杜撰,外交基本是无奈、战争基本是失败,地位基本是属国,心理基本是狭隘,科教基本是输血,体育基本书耍赖,相貌基本是整容,性格基本是作态,文化基本是抄袭,吃饭基本是泡菜。
他们在影视文化方面有可取之处,但回头想想他们所处的现实,也就只能靠电影电视剧来发挥他们无处安放的诉求了。牵涉到真正的文化,就到处偷换概念、抄袭不说,还说我们中华文明发源于韩国,想想思想这么狭隘的国家,怎么可能会发育出包容并蓄、灿烂多彩的中华文明?
写在最后:小编不是法律工作者,关于有关法律的见解浅陋,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