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政府正在考虑从下个月开始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10%的关税。
这一消息让不少人感到困惑,尤其是那些认为特朗普曾表现出对华“善意”的人。
特朗普的这番表态,是否意味着他的对华态度发生了变化?
在特朗普当选总统后,他在涉华问题上确实释放了一系列所谓的“善意”。
例如,他曾公开表示中美未来会相处得很好;否决了民主党提出的临时拨款法案中涉及中国的部分;还邀请中方参加他的总统宣誓就职典礼。
这些举动一度被解读为特朗普将结束前任政府对华的敌视态度,转而修复和缓和中美关系。
然而,随着特朗普最近提出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消息,许多人开始质疑这种友好姿态的真实性和持久性。
事实上,从特朗普第一任期来看,他确实对中国商品采取了强硬的关税措施。
在那段时间里,美国对大量来自中国的商品征收额外关税。
随后,拜登接过了特朗普的接力棒,继续对部分中国商品征收额外关税。
但事实证明,经过6年的关税政策,这种做法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对美国的通胀问题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在拜登政府后期,广泛征收额外关税的做法实际上已经被放弃,取而代之的是所谓“小院高墙”的政策,即通过更精准的方式对中国进行遏制。
基于当前情况,特朗普短期内采取实际行动的可能性不大。
此外,即便特朗普真的想对中国商品征收额外关税,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
根据他签署的贸易文件,美国将对中国、加拿大及墨西哥展开贸易惯例和货币调查,评估美国面临的贸易逆差、不公平贸易及其可能引发的后果。
这项调查至少需要数月时间才能完成,在此之前,美国不太可能对中国商品增收额外关税。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在宣誓就职前夕表示,希望在上任100天内访问中国,并在此之前不对中国商品征收额外关税。
这一时间表与上述调查所需的时间相吻合。
因此,特朗普不太可能继续尝试不符合美国利益的做法,更多是一种施压手段。
根据美媒报道,特朗普可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向中国传达信息:如果不配合美国,将对中国商品采取新的关税政策。
这种“配合”很可能指的是中美两国正在谈判的“第二阶段经贸协议”。
特朗普希望通过施压,尽快达成协议,以确保美国的长远利益。
除此之外,特朗普还要求中国在芬太尼问题上配合美国。
他声称有芬太尼从中国运往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剧了美国社会的药物滥用问题。
这并不是特朗普第一次在该问题上做出类似举动。
去年年底,他就曾威胁要对中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除非中国在芬太尼问题上配合美国。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回应称,中国是全球禁毒政策最严格且最彻底的国家之一。
芬太尼问题是美国社会内部的问题,中方本着人道主义精神,愿意在美国处理芬太尼问题上提供支持和协助。
同时,中方强调愿意在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中美两国在禁毒领域的合作。
美国应该珍惜中方在该问题上所释放的善意,维护中美在禁毒问题上的合作关系。
需要强调的是,一方面,特朗普出于削减通胀、推动再工业化、解决中美贸易问题以及芬太尼问题等多方面的需求,确实有动机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另一方面,作为竞争对手,特朗普又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中国的发展超过美国,因此他也不可能完全放弃遏制中国的政策。
在这种背景下,中美关系在未来仍然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既有可能走向合作,也有可能走向对抗。
从历史经验来看,中美之间的互动往往充满了复杂性和变数。
尽管特朗普在竞选期间表现出一些友好的姿态,但在实际操作中,他是否会延续这种态度仍需观察。
中美关系不仅受到两国领导人个人意志的影响,更取决于全球经济形势、国内政治压力以及国际环境的变化。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美两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任何一方采取极端措施,都会对双方乃至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无论是特朗普还是未来的美国领导人,都需要在处理对华关系时更加谨慎,避免因一时的政治考量而损害长期合作的基础。
中美两国的合作不仅对双方有利,也有助于全球稳定与发展。
希望未来无论谁担任美国总统,都能够以更加理性和务实的态度对待中美关系,共同推动两国关系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毕竟,合作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对抗只会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用户16xxx13
反复无常的小人,不应去鸟它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