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彩人生——刘凌峰雕琢岁月的传奇

班墨空间 2025-01-03 13:04:34

巧夺天工

施连山 王雪峰 杨锐冰 雷蕾

秋雨洗过的天空, 清新,明亮,高远。太阳照在古老神秘的曲阳大地,红树间疏黄,蒹葭苍苍。

刘凌峰推开车间的门,做了个“T”形手势,道:“停!”

顿时,砂轮的打磨声,水流的冲刷声, 排气扇的轰隆声,戛然而止。“所有师傅、 工人和学员,都到我的工作室集合。”刘凌峰说。

窗外,寒露时节的江苏省东海县,在收获了稻谷之后,收获着岁月积淀的色彩斑斓。

序章

10月12日至15日,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全国总决赛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

今年的比赛,共有153个国家和地区5406所学校的2083.6万人报名参赛。其中,来自国外149个国家和地区的1993所学校,近4万人参加,哈佛大学、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等世界名校都派出了代表队。

参赛的514万个项目共决出470个金奖,刘凌峰获得金奖。是的,超越“万里挑一”!

是什么样的项目让他脱颖而出?这得先问东海大地藏着哪些秘密。

一、切磋琢磨

他端起了一大盘干桂圆,让每人各抓一把后回到工位继续干活。他则径直向曲阳古城走去。

红树间疏黄,晏殊用这五个字,写出了寒露时节秋色之美。浓酣的红色与稀疏的黄色之间,形成“量”的对比。远村秋色如画,这抽取了刘凌峰的记忆,当年大姑讲的这句词,忽然回响耳际,并以画面映入眼帘。

同时映入眼帘的,有学艺的艰辛,创业的艰苦,梦想的煎熬;有离家时母亲的泪光,大姑的“三勿”告诫。当然,直接映入眼帘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曲阳城遗址。土城墙在两千年的风雨中,依然挺立着大汉王朝的倔强。

刘凌峰时常一个人在这古城遗址周围走走,伤心时,想家时,受挫时,获得荣誉开心时……

1992年,刘凌峰出生在莆田市仙游县。这冒着仙气的县名,据传是西汉时期,何氏九兄弟在此“炼丹成仙,跨鲤升天”而来。温良的土壤,滋养着读书的传统,仙游历史上曾出了4位宰相、5位状元,近700人考上进士;富足的生活,孕育了丰富的文化艺术,这里戏曲、木雕、国画一度繁荣。今日“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的美名,依然讲述着仙游木雕工匠“方寸刻乾坤,刀下罗万壑”的神奇。

七彩画世界,钢刀写故事。几件工具,一台机器,就是一个木雕作坊。刘凌峰自幼便对绘画和木雕充满兴趣,他调皮好动,灵动的大眼睛里满是主意,左邻右舍的小伙伴都喜欢跟着他玩。

他带着小伙伴们挨家串户,除了逗狗撵鸡,就是摆弄木头。他们用木头做成小枪、小汽车、小动物,比谁做得好,刘凌峰总是获胜,但手上的伤口也最多。

爸爸刘文介说:“我们仙游自古出状元,你要好好读书,别天天刻木头……”

“刻木头也能当状元!”说着,刘凌峰跑出家门。随后,便传来小伙伴们的叫喊声,安静的院落顿时鸡鸣狗叫。

刘凌峰的几个姑姑都是学美术出身,大姑是厦门大学的教授。暑假,爸妈忙不过来的时候,就把他送到大姑家。大姑画画,他在一边跟着学。大姑画素描,他也画素描;大姑画色彩,他也找支笔,去调色板上蘸颜料。大姑看这侄儿有几分灵气,有心教他,可刚说几句,外面的小伙伴不是学猫叫,就是学狗叫。转身,刘凌峰便跑出家门,和小伙伴们刻木头去了。

2008年,16岁的刘凌峰因为偏科,没有考上仙游县最好的高中,爸爸、妈妈很生气。刘凌峰赌气说:“不读了,学木雕,以后再读书。”

那天,暴雨没有浇灭爸爸的怒火,台风没有吹散妈妈的怨气。 爸爸把刘凌峰送到了同学李建彬的作坊,他是仙游颇有名气的木雕艺人。

“学木雕? 学木雕可比读书苦! 没文化也雕不好。”李建彬以为老同学是在吓唬儿子。

“学木雕不用文化,用手,再苦我也学。”刘凌峰铁了心。

“那我问你,切磋琢磨是什么意思?”

“切磋就是比武,琢磨就是使劲想。”

“去去去!跟你爸回家读书去!我这儿不比武,也不用你使劲想!”李建彬把刘凌峰赶回了家。

正是在那个台风肆虐、暴雨滂沱的午后,被赶回家的刘凌峰自学了手艺的第一课——切磋琢磨。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2500多年前,这样的句子被记录在《诗经·卫风·淇奥》里。今人的解读,说是形容君子的学问。然而,切磋琢磨本就是工匠的技艺,治骨为切,治角用磋,治玉须琢,治石得磨。

刘凌峰带着答案,跑回李建彬的作坊。风小了,雨也停了。

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切磋琢磨不容易。尤其是一个十六七岁、正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如何面对莆田木雕一千多年的传承积淀?

莆田木雕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它以龙眼木、黄杨木、檀香木和多种红木为基本原料,以立体圆雕、精微细雕、三重透雕为主要工艺,其中精到的“斧头功”是莆田木雕的一大亮点。

刘凌峰对“斧头功”最感兴趣,让他找到了大刀阔斧干事业的感觉。几个月下来,他用大斧、中斧劈粗坯有了些模样,但一用小斧劈细坯就定型不准,废了不少木料。

2009年初, 师傅李建彬转向水晶的雕刻创作,刘凌峰也开始学习水晶雕刻。

水晶莫氏硬度为7,比钢化玻璃、新疆和田玉都要硬。越硬的宝石越脆,雕刻时越容易裂。都是雕刻,原料不同,所用工具、技法大相径庭。刘凌峰刚练出点模样的“斧头功”,直接没了用场。

没想到才练了半天,刘凌峰就把一件水晶半成品摔碎了,几千元的成本化成了地上的几块顽石。爸爸为他付了成本钱, 说了一句:“你要是喜欢, 就好好练。”

这件事,触动了刘凌峰的内心。渐渐地,他的心静了。为了雕好一条线,他最长用了11天时间。

2009年夏天,李建彬要迁到江苏省东海县,刘凌峰愿意随往。

临行前,爸爸沉默不语,从本来就微薄的收入中,拿了两万块钱给儿子。

妈妈一边落泪, 一边给他装了一袋自家的干桂圆,叮嘱道:“你自己选的路,再难也得走,吃苦受累了、想家了,吃点干桂圆,甜。”

大姑说:“根据你的性格,我送你三句话——勿与君子斗名,勿与小人斗利,勿与天地斗巧。”

虽然记下了, 但刘凌峰压根没弄明白啥意思。尤其是,若“勿与天地斗巧”,何来成语“巧夺天工”呢?

二、摸爬滚打

曲阳,有东海县最早的水晶原石市场。当地的老农回忆,20世纪50年代, 东海发现了大量水晶。最初哪有水晶市场?在田间地头无意刨出了水晶,攒成堆,拉点人,要么交换,要么卖个仨瓜俩枣买点柴米油盐。

2009年夏秋时节,刘凌峰和师父到达曲阳的时候,东海已有“中国水晶之都” 的美誉,“东海水晶”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在“中国水晶工艺礼品城”里,每天南来北往的客商车水马龙。 与此同时,巨大的市场刺激着富有冒险精神的东海人“海外淘晶”,越南、巴西、乌拉圭、马达加斯加、赞比亚……一集装箱接一集装箱的水晶,从各地运集东海。

恰在这一年,东海石英企业通过长达6年的攻关, 成功突破国际上高纯石英砂的提纯技术封锁,填补国家技术空白,快速形成了量产规模。

遍地是“晶”!走在中国水晶工艺礼品城里,刘凌峰按捺不住心里的冲动, 师父让他边学艺边创业,兜里那两万块钱便是启动资金。

深知爸妈挣钱不容易,两万块钱在口袋里都被手汗攥潮了。

东海水晶市场, 五天一集。逢集时,各种原石、半成品、成品席地而摆,数千个摊位,蔚为壮观。

又是托朋友, 又是找行家,几次赶集,几经遴选,刘凌峰挑了一块近30公斤重的原石,花了一万八千元。抱回加工厂,大家都说好,品质上乘,价格公道。

师父也夸了一句:“你小子,眼光犀利!”

刘凌峰兴奋得没吃午饭,一头扎进工作室设计,就石随形,力求完美。整个下午,水晶石上画满了黑色线条。

傍晚,火烧云把曲阳古城映照得神秘莫测。

刘凌峰吃了两个馒头,喝了碗汤,抱着水晶,又扎进车间,准备开工。

不到10分钟, 他走出了车间,嘴角紧闭, 双目失神——原石作假,注了胶。美丽的外表往往具有迷惑性——一万八买的原料,连八百都不值。

刘凌峰咬着牙,当着师父和工友们的面说:“下次赶集,我一定找到那小子,把货退了!”

其实, 刘凌峰和工友们都知道,自古石料买卖,出手不退,看走了眼就得吃哑巴亏。

夜深了,刘凌峰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爸爸沉默着把钱塞到他手里的情形,一遍遍在眼前浮现。

他突然想到大姑说的话——

“勿与小人斗利”,是不是别和唯利是图的小人、骗子,争利益得失?

初秋的月光,照进屋子。

刘凌峰饿了。床头放着妈妈给装的干桂圆, 他吃了几颗, 甜!而后,便沉沉地睡了。

十几天后,师父盯着刘凌峰面前的“大作”看了半天。

“你这雕的啥?”

“丝瓜!”

“一万八的料子,你雕个丝瓜?”

“我磨了注胶的部分,看这形状只能雕个丝瓜。”

“卖给谁?”

“不卖了,我自己留着,提个醒。我再雕几粒丝瓜子,让它重新长,对!它就叫‘重生’。”

师父隐隐感到,这小子将来能成大事。他转身对做饭的阿姨说:“今天做顿红烧肉,多买几根丝瓜,炒鸡蛋。”

曲阳的日子过得安静,最嘈杂的便是打磨车间。刘凌峰戴着口

罩, 每天在车间干十五六个小时。雕刻水晶的各式工具, 两万多种,他一一试过,寻找称手的工具。

艺术道路,没有捷径;创业之路,布满荆棘。刘凌峰发现,要想维持资金的正常运转,既要有“通货”保证资金流,更要有“高货”实现附加值最大化。

“高货”怎么形成?好原料、精设计、巧技艺。

闲暇时,刘凌峰画画、练书法,研究每一件获奖玉石、翡翠、寿山石作品。他深信,眼高手才能不低,“眼高手精”才能做出“高货”。他从旧书摊上淘到一本宗白华的《美学散步》,写得真是妙!

所以中国艺术意境的创成,既须得屈原的缠绵悱恻,又须得庄子的超旷空灵。缠绵悱恻,才能一往情深,深入万物的核心,所谓“得其环中”。超旷空灵,才能如镜中花,水中月,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所谓“超以象外”。

他把这段边抄边背。

对于水晶集市, 他每集必赶。

看原石,看工艺,更看水晶客商的神态。清代的石涛说,于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尺幅上换去毛骨,混沌里放出光明。这些观点对于刘凌峰来说,既是技艺的指导,也是创业的指引。

2013年3月5日,曲阳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那天傍晚,刘凌峰一个人在古城附近走了很久,捡到了一块印着绳纹的陶片, 两边砖红,中间灰黑。两千多年前火光的淬炼和岁月的沉积, 依稀让他读出了,绳纹放射着美的光芒。

在其后的日子里,刘凌峰更注重用工艺来表现美。什么是最高层次的美?白贲。贲本是纹饰的意思。《易经》的《杂卦》说:“贲,无色也。”是说质地本身放光, 才是真正的美。正如中国人作诗作文,最讲究“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2017年,25岁的刘凌峰参加了江苏省首届乡土人才传统技艺技能大赛。这是他第一次参加技能比赛,几经角逐,获得了三等奖。虽然是最低的奖次,但他很高兴,他发现了一条渠道:通过比赛,不但能“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交流”,而且很多大买家都在关注着各类大赛,往往是作品刚获奖,便被高价订购。

三、起承转合

“卷得好,命运垂青;卷得不好,怀疑人生。”“卷”字没有想到,它入选了《语言文字周报》 主办评选的2021年“十大网络流行语”。在赛场上下,评委和选手都喜欢刘凌峰。为什么?因为他不卷。他会和同台竞赛的选手,探讨创意、设计、技法;赛场上,他会把自己的工具借给对手用。

这么好的心态来自哪里?

刘凌峰说:“大姑曾告诫我, 勿与君子斗名。”

竞赛总要有人获奖, 刘凌峰的观念是,固守“白贲”的美学境界,质地优良放出的光芒,便是奖牌的色彩。

在2020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 刘凌峰参加了工艺品雕刻 (玉石雕)职工组单人赛。拿到随机抽取的和田玉料,皮肉精良,质地温润,长宽八九厘米, 厚三四厘米。 刘凌峰反复琢磨,做什么?主要用什么工艺?

君子比德于玉。玉,在中华文化里源远流长。传统治玉工艺中,“扬州工”的山子,“苏工”的手把件,总是为爱玉之人津津乐道。

本着“让质地放出光芒”的原则,结合玉料的硬度、形状、色彩,他雕刻了一方“黄财神”,寓意财富、好运、智慧和爱心。“雕人雕神, 难在开脸。”这件作品的脸部,只有5毫米,刘凌峰借助放大镜整整雕了一天。

最终,刘凌峰获得银奖,并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2024年, 作为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 刘凌峰参加了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为了这项比赛,他和队友已经准备了三年,通过学院、江苏省的层层选拔,最终进入“我敢闯、我会创”职教赛道,以“精雕细刻——天然水晶艺术品的引领者”为项目名称,获得总决赛金奖。

从艺16年来, 刘凌峰有上百件作品拥有版权,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奖50余项。其中,百花奖、百鹤杯、陆子冈杯、玉龙奖、玉华奖、晶华奖等重要工艺美术奖项, 例证了他求索的执着与艰辛。2023年,刘凌峰获评为工艺品设计师。正是这一年,在人口124万的东海县,从事水晶加工、营销及配套服务的产业人员约有30万人, 年水晶交易额突破400亿元。

不管获奖多少, 无论市场变化,“让质地放光,用作品说话”是刘凌峰不曾改变的追求。刘凌峰的代表作,有四个鲜明的指向。

——为时代立传。2019年,刘凌峰的钛晶作品《龙腾盛世》,获得“陆子冈杯”的“最佳工艺金奖”。这件作品他用了三年时光,从选材、立意到雕刻,汇聚成一个方向——中华民族蒸蒸日上的盛世气象。

2023年11月24日, 刘凌峰在湖南省宁乡市, 向刘少奇同志纪念馆捐赠芙蓉晶雕刻作品《刘九书柜》。少年刘少奇喜爱读书,手不释卷,由于在家中排行第九,被同学和乡亲称为“刘九书柜”。受这一故事启发,刘凌峰用一块重百余公斤的天然芙蓉晶, 展现了少年刘少奇在放牛时, 全神贯注读书的样子。

——为山河画像。2017年,刘凌峰邀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曹志涛, 联袂雕刻水晶作品《生命的呼唤》。作品利用天然“绿幽灵”水晶酷似山水画卷的特点,采用“俏形”艺术,用笔墨绘制的老虎与天然水晶巧妙结合, 表现了动物与环境相互依赖、和谐共生的关系,流露出艺术家对自然和生命的思考。2023年9月,这件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为历史求新。 刘凌峰的水晶作品《百鹤图之十八学士》,钩沉大唐,从作品正面的十八学士, 到背面的黄山迎客松,配以明月、仙鹤等元素,一步一景,意境深远。作品通过对古代文人雅士的塑造, 表达出文学艺术对当下生活的启迪。

——为人民抒怀。 在他的获奖作品中,有大量反映人民生活,尤其是农民劳作的场景。 他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主题,创作了《年丰谷润》《金玉满堂》《秋·意》等作品,赞誉大地的丰收,赞叹自然的壮美。

为时代立传,为山河画像,为历史求新,为人民抒怀,不只体现在他的作品里,更体现在工作和生活中,他在网上、课上、市场上转换不同的角色。

网上,他把乡土、乡音、乡情融入水晶文化,主打一个“温暖”。

刘凌峰的乡土观念很深。 十六七岁离家学艺创业, 如今他把户口迁到了东海。仙游的木雕、伙伴、桂圆树是乡土的因素; 东海的水晶, 曲阳的陶片,邻居给的一把红辣椒,也透着乡土的气息。

2018年创办连云港祥巨水晶有限公司后,刘凌峰的水晶生意稳中有升。

他发现电商经济是带动村民致富的途径,他换上唐装,走进直播间,讲水晶文化,说创意灵感。帅气的刘凌峰交替着用普通话、莆田话、东海话直播,往往是刚推出一个产品,还    没介绍完,就已经卖光。“没抢到、没抢到……”的留言,不绝于屏。

在他的公司,从水晶原料的分拣、切割、雕刻、抛光,到后期的配底座、装礼盒、外包装,再到电商销售,有300多个就业岗位, 刘凌峰把这些岗位留给了周边的乡亲们。2022年1月, 因为水晶电商经济带动村民致富, 刘凌峰受邀登上CCTV-13 《感知中国经济韧性·县域经济》栏目。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年他创造和带动的经济效益逾1.5亿元, 他个人向社会进行慈善捐赠超过200万元。得益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跨境电商的发展,2022年,东海县年水晶电商交易额达260亿元。在全县1.8万余家水晶网店的带动下, 每天有近35万件水晶制品通过快递 销售到全球。

课上,他把技艺、技巧、创新带入教材和课堂,主打一个“专业”。

刘凌峰长期参与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雕刻专业建设,参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他受聘于福州大学工艺美术研究院, 参与对水晶废料再利用实验, 研发出新的水晶陶艺釉料产品,成为“第十五届海峡论坛”指定伴手礼。

市场上,他教徒弟们看货、谈价、辨真假,主打一个“赚钱”。

“创业别盲目,成功有师父。”这是刘凌峰的口头禅。 一路走来, 几多伤心,几多烦心,几多艰辛,开心总是在少数。“我鼓励青年人创业, 但不能盲目, 更不能跟风, 要有成功的师父指点,要不断提升学习的能力。”

从2022年初开始,刘凌峰带着高校学生创业团队跑市场。 每到寒暑假,就让他们吃住在自己的公司,边学边练。3年来,28名创业团队成员中, 产生了多位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省三好学生获得者; 他们雕刻的37件作品,获得著作权;有4人注册了公司,运营良好。

尾声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刘凌峰喜欢回望过往, 他有一件作品,就叫《回望》,回望之后才能展开新的序章。

初升的太阳照着曲阳古城, 清冷而神秘。

刘凌峰睡眼惺忪,“被这三只兔子又折腾了一夜,不是兔子画胖了,就是耳朵没有动感。”

在敦煌莫高窟第407窟的藻井中,有一幅“三兔共耳”图案,三只奔跑的兔子,共用三只耳朵,体态轻盈,神态逼真,动感强烈。资料显示,莫高窟出现“三兔共耳”图案的洞窟达20个,其中隋开皇四年开凿的第302窟,第一次出现了“三兔共耳”。

更有趣的是, 三只兔子蹦蹦跳跳地开启了一场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神奇之旅”,阿富汗的金属盘、蒙古国的铜币、德国的教堂钟表、英国的瓷砖画、埃及的陶瓷……都有它们的身影。但直到今天,也没有人能说清“三兔共耳”的含义,被称为是“世界未解之谜”之一。

这些年,刘凌峰投入了大量精力,用于研究和复刻敦煌莫高窟。 在上海大学罗宏才教授的指导下,他六赴敦煌,收集整理敦煌各类图片资料13万张。目前,他已经用水晶复刻敦煌石窟12件,计划用30年时间,复刻敦煌石窟108件。

“三兔共耳”依稀在讲述着世界的无穷、生命的无穷、艺术的无穷,这是出自中国心灵的智慧。

无穷产生更迭、 进步和创新。“适我无非新”, 是艺术家对世界的感受;“光景常新”,是一切伟大作品的烙印;“温故而知新”, 是艺术创造与艺术批评应有的态度。

刘凌峰用新的回望、新的探索、新的呈现,表达着天地间的大美,用巧夺天工的技艺, 刻画着中国心灵的幽情风采。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