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宋神宗时赐状元,历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曾任《宋史》副总裁、《神宗实录》副总裁等。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至黄州。
少有才名
苏轼四岁时,父亲苏洵在他三岁时便教他学习。苏洵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苏轼自幼聪明好学,且颇有才名。这对苏轼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苏轼在《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中称:“吾与点也”。
苏门四学士
苏轼的父亲苏洵,为北宋著名文学家,在“唐宋八大家”中居其三。苏洵为人古板严肃,而苏辙则活泼好动,性格迥然不同。因此,兄弟俩常在一起玩耍。在他们的带动下,苏家也形成了浓厚的读书氛围。
苏轼在北宋文坛上的地位与父亲不相上下。他在诗文、词赋、书法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苏轼与其父苏洵合称“二苏”。
他在诗歌上的成就最大,诗风豪迈奔放,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作数量最多,开豪放词派之先河;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致,为“宋四家”之一。
此外他还是位文学批评家、音乐评论家、画家,在烹饪、养生等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文学成就
苏轼的文学创作,在北宋诗人中独树一帜,自成一家。他的诗题材广泛,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他的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传世。
人生起伏
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在黄州期间,苏轼写下了《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篇。
元丰六年(1083年),苏轼在黄州第三次任团练副使期间,写下了《寒食帖》。该帖为行楷,笔力雄健,书法俊朗,是苏轼晚年的精品之作。
元丰八年(1085年),苏轼再次被贬至惠州(今广东惠州),后又被贬至儋州(今海南儋县)。苏轼在海南期间写下了《苏东坡突围祭》《儋州密州出猎》等名篇。
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在惠州去世,享年六十八岁。死后葬于惠州西湖的孤山东麓。
人格魅力
苏轼的人格魅力主要表现在:一是具有优秀的政治才能。在苏轼为官的30多年中,他不慕权贵,始终保持着高尚的人格。
二是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苏轼的思想既有儒家“内圣外王”之学,又有道家“无为而治”之说,还有佛家“自度度人”之论,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三是具有丰富的文学艺术才能。他的诗文兼有豪放与婉约之美,其书法笔势雄健,气势奔放,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苏轼的人格魅力不仅表现在他的政治才能、文学艺术上,更表现在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乐观精神。在政治上,他不畏强权,坚持真理;在文学上,他诗词兼工,文词俱佳;在生活上,他随遇而安、乐观旷达。这一切都构成了苏轼人格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轼的人格魅力还体现在他对家人的爱与尊重上。苏轼的妻子王弗自幼丧母,所以对苏轼百般爱护,二人夫妻相敬如宾。王弗去世后,苏轼悲痛万分。这时有人给他出了个主意:把自己和亡妻合葬。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美食贡献
东坡肉
东坡肉相传为北宋词人苏轼(四川省眉山市人)所创制(一说为苏轼小妾王朝云在苏轼被贬黄州之际为改善饮食所创),最早发源地是四川眉山。原型是徐州回赠肉, 为徐州“东坡四珍”之一。
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二月一日,苏轼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他自己开荒种地,便把此地号称“东坡居士”。这就是“东坡肉”的由来。在黄州期间,他亲自动手烹饪红烧肉并将经验写入《食猪肉诗》中。苏轼在徐州及黄州时烹制的红烧肉,只是在当地有影响,在全国并没有多大名气。真正叫得响并闻名全国的红烧肉,是苏轼第二次在杭州时的“东坡肉”。
东坡羹
东坡羹是苏轼在被贬黄州时创制的一道佳肴。
相传,苏轼在黄州时,偶得一道羹汤,为之大喜,以此羹为传家之宝,取名“东坡羹”。
制作方法是:取猪排骨切成碎末,再放入鸡蛋清、水淀粉搅拌均匀,下锅炸熟后盛入大碗中,将汤倒入碗中,将熟猪骨捞出,放入少许白糖和胡椒面,用原汤烹煮。
成品色泽淡黄透亮、味道鲜美可口。
东坡饼
东坡饼,又名“小圆饼”,是江苏传统名点。
相传苏轼在黄州时,常在街头小铺买小圆饼,将肉、葱、酒等馅料包在面饼里,放入油锅里炸熟。他称之为“小圆饼”。
东坡饼做法很简单:取面粉500克,加水调成面浆,加碱面少许,和成软硬适中的面团。将面团压成圆皮,包入馅心(鲜肉、笋丝、虾米等),搓圆后按扁,再用手指稍压扁些。将饼坯放入烧热的油锅中炸至浮起,捞出后放入冷水中浸泡数小时,使其回软,然后捞出控干水分即可。
东坡肘子
苏东坡为人豁达,好交友,亦是一位美食家。他对烹饪的爱好也很广泛,尤其擅长烹调猪肉。
宋朝,苏东坡曾到过江西永修一带,并为当地一个农夫的孩子治好了疾病。农夫为表感谢,特地留他吃饭。席间苏东坡吟了一句诗:“禾草珍珠透心香 ”。正在灶间做饭的农夫听了,以为这是苏东坡在教他怎样去煮肉——“和草整煮透心香”,于是赶紧将猪肉和系肉的稻草一起放进锅里去煮,后世称为东坡肘子。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四川大学4位学生,改善并推广了“东坡肘子”的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