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峥嵘岁月畅叙板桥情结,部分64、65届老同学聚会南京小记

峻峰茂林旅游 2024-10-20 05:21:27

金秋时节的南京风光宜人,今天母校军外院在南京南站迎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964和1965届的老同学。母校为老同学们的到来做了周全的安排与接待,专门派车在南京南站接站。同时,为同学们的到来提供了非常好的住宿等条件,深受同学们的赞扬。

我们六五届430班来了八位同学,他们是南京王海棠、无锡刘亚森、河北邢台王绳曾、金华施俊超、傅朝水、宁波陈志明、绍兴杨周明、杭州徐大桩。虽说因为种种原因参加聚会的同学并不多,但他们是我们430班的代表。

令人感动的是傅朝水同学不仅本人来了,还带来了夫人和家人,可谓阵容宏大;王绳曾同学千里迢迢来自河北沧州,已然虚岁80高龄的他一个人独自前来参会,着实不易。绳曾同学自从与同学们别离以后,一直失联,去年才接上微信关系,这次他迫不及待,无论如何都要来南京与同学们相聚。来自宁波的陈志明同学是这次聚会的热心组织者,几个月来为聚会做了大量的联络工作,深受同学们的赞扬。绍兴杨周明同学,在部队时曾参加过老山战役,身躯看上去依旧挺拔,热情飞扬;被同学们戏称为“老顽童”的徐大桩来自杭州,许多天来一直念叨着这次聚会,今天看上去十分精神;金华的施俊超同学,曾长期在金华市公安局工作,所以看上去也十分精神.....

老同学相见格外亲,在宾馆的房间里相互亲切交谈,相谈甚欢。傅朝水与王绳曾同学已经五十多年没有相见,见面时各自面容既熟悉又陌生,细细端详,久久思量。可是,一旦谈起来就是那样自然与亲切。

诚然,岁月的风刀霜剑在脸庞上留下深深地印痕,匆匆的年轮改换了昔日的容貌,同学们已不再年轻,即将成为步入耄耋之年的“八0后”。但是,同学们身板依旧挺拔,声音依旧洪亮,在苍老的面容上仍能瞅见昔日的神采飞扬,依稀能看见昔日军人的模样。

母校把这次难得的聚会准确地定位是 “重温峥嵘岁月 畅叙板桥情结”,这两句话的确击中了每一个同学的心。南京古雄站,小小的板桥镇,曾留下了我们的青春岁月,更留有我们清晰的回忆。我们对母校怀有深深的情意,必将贯穿我们一生。

毛主席在“沁园春 长沙”词中说:“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确五十几年前我们在南京板桥军外院的学习生涯令我们终身难忘。那挺拔的白杨树,长江边滚滚的浪涛,板桥镇泥泞的小道、古雄车站绿皮火车,都给我们留下共同的记忆。第一次发下新军装的喜悦,那半夜紧急集合的哨声,也深深刻在我们的脑海中。一起到常熟部队下连队锻炼,到皖南贵池参加四清工作队搞农村社教运动,艰苦的生活磨炼和劳动锻炼。经历了数月农村艰苦生活,在高坦公社众人围着一脸盆肥硕的红烧猪肉,风卷残云般地一扫而光的场景,深深地刻在脑海中。

经历了文革乱局的煎熬,短暂的“复课闹革命”,“五福楼”诸多趣事,夏夜大雨天在白杨树林中捡拾掉落的麻雀,漏夜举办百鸟宴的盛况,在同学们的记忆中留存不少。当然,最刻骨铭心的是1968年12月底,同学们黯然神伤地离开学院,奔向各个基层部队当兵.......

430班的同学们对六十年前的往事一定是历历在目,这次回到母校重温这段历史,一定能唤起各自记忆深处的往事。祝你们在南京度过几天欢聚的好时光。 没有到南京参加聚会的同学们都在微信上关注着聚会的每一次活动,今天定居在天津的何瑞同学在班级微信群传来了两张为聚会书写的书法,他用“同窗情谊终生难忘”概括了这次聚会,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寄托了对同学们的深情。

我们期待着这次聚会,我们关注着这次聚会。

重温峥嵘岁月 畅叙板桥情结。军外院1964、1965级部分同学战友相聚会今天在南京举行。图为430班到会的同学。

图为母校为到访的同学举行餐聚会

图为何瑞同学为这次聚会专门挥毫书写的:同窗情谊终生难忘。

何瑞同学献上的书法作品: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图为母校派人在南京南站迎接老校友

图为大桩和周明同学在南京南站

图为定居金华的傅潮水老同学带领全家前来参加活动

傅潮水和来自河北邢台的王绳曾同学已有五十多年未见了,这次在南京聚会聚首。

图为430学员施俊超

图为宁波的陈志明同学是这次聚会的430班负责人

图为绍兴得杨周明同学

图为来自无锡的刘亚森同学

图为杨周明同学和刘亚森同学亲切交谈

图为晚餐会现场

图为430老同学齐聚一堂

0 阅读:0

峻峰茂林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