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此一战,八旗劲旅战无不胜的神话,被郑成功彻底打破

回首千秋月 2025-04-16 14:17:54

从1658年起,郑成功接连三次挥师北上,发起了对清朝的大规模攻击。

不过,说到这三次北伐,真正有实质性成果的也就第三次。头一回,清朝用了个“围魏救赵”的法子,硬是把郑成功给逼退了;到了第二次,大军倒霉碰上个大飓风,损失大得吓人,没办法,只能又打道回府了。

1659年那会儿,郑成功带着好几万兵马,跟南明永历朝廷的张煌言合兵一处,一块儿发起了第三次往北打的大行动,直奔明朝以前的首都南京去了。

这次往北打的时候,一开始特别顺手,郑成功和张煌言一路闯进了长江,接连打下了镇江、瓜州这些地方,赢了定海关、瓜州还有镇江的好几场大战,把清朝的水军打得够呛,最后还把南京给团团围住了。

然而,当郑成功迎来那场辉煌的胜利后,他却有些飘飘然,心里头松懈了下来。他没有选择继续进攻,反倒是让手下的人放开了喝酒享乐,好像已经提前把攻占南京当成了囊中之物,开始庆祝了起来。

最终,清军瞅准时机发起了突袭,同时,各路增援部队也陆续到达。这样一来,郑成功完全没料到,一下子损失惨重,至少两万精兵战死,还有几位重要的将领也牺牲了。没办法,他只能先撤回厦门。

打完这场仗后,郑成功实力大减,根本没办法再发动北伐了,只能死守厦门,现在的处境相当棘手。

郑成功打了败仗之后,张煌言就陷入了没人帮忙的境地,最后也只能打了败仗往海上跑。

后来,因为没有得到任何帮助,南明被清朝一步步逼得越来越紧,士兵和将领损失惨重,许多城池和土地都被占领。最后,在昆明的永历帝只能无奈地逃到缅甸去了。

李定国在云南那边还是硬撑着对抗,可吴三桂把滇缅边界给封锁了,让他动弹不得。

到现在这地步,推翻清朝的大事遇到了超级大的难题,好几拨反抗清朝的队伍都被团团围住,孤立无援。对清朝来说,局势那是相当有利。

碰到这种局面,顺治皇帝心里盘算着,要是能够一下子搞定,把郑成功给彻底灭了,那东南沿海的麻烦不就迎刃而解了嘛。所以,他就派了内大臣达素,带着最厉害的部队,直愣愣地往厦门冲过去了。

一听到清军要来的消息,郑成功的手下们都慌了神。南京那仗打得太惨,他们心里头的阴影还没散去呢,清军这就追上门来了。一下子,军营里全是沮丧的气息,有的人吓得腿都软了,干脆就溜之大吉了。

实际上,这时候清朝最聪明的做法应该是主打心理战术,武力只是次要的。说白了,就是想办法不动手就让敌人自己投降。要是能让郑成功的内部先乱起来,那事情就好办多了,效果也会加倍。

不过,顺治皇帝可真是急了点儿,压根儿没把郑成功放在眼里。

在南京那场大战里头,清军被打得挺惨,顺治皇帝心情糟糕透了,甚至动过念头,想和郑成功谈和,感觉都没啥盼头了。

然而,打赢南京之战后,顺治皇帝一下子信心大涨,心想郑成功其实也没啥了不起,还是咱八旗军更牛。等八旗大军一到,郑成功肯定会吓得自己剃头,乖乖绑着自己来投降。

由于这份过度的自信,清军最终遭遇了失败,郑成功成功地将八旗军队一直以来的不败传说给粉碎了。

【01】

受到顺治皇帝的影响,那些八旗的将领们个个觉得自己特别牛,骄傲得没边儿了。

1660年刚开始那会儿,顺治皇帝下令让达素火速前往福建。同时,明安达礼也带着军队到了镇江,准备随时支援。

在这之前,镇江已经在战争中变得破败不堪,实在是没法再承受更多打击了。所以,苏松地区的巡查官马腾升就写了报告,说八旗兵平时就骄横跋扈,这次要是到了镇江,肯定会骚扰百姓,老百姓的日子还怎么过啊?

顺治皇帝瞧了那奏折,心里头不太痛快,琢磨着马腾升是不是在暗中给清军围剿郑成功使绊子。于是,他就把之前发的那道“谁要是敢抢汉人一针一线,立马就砍头”的命令给撤了。还念叨着,之前郑军打下了镇江,镇江的百姓们也没少帮忙,他没找他们算账,那已经是格外开恩了。

顺治帝对马腾升提出了严厉批评,质问他为何说八旗兵骄横跋扈已成常态,你到底是站在哪一方的?

最后,马腾升丢了性命,明安达利带着他的人马进了镇江,当地老百姓遭了大殃。再看看达素的表现,也说明了八旗兵确实骄横跋扈,习性难改。

据说,达素抵达福建后,把周围三十里地的老百姓都召集起来做苦力,不光拆了他们的房屋,还掠走了他们的财物。老百姓被迫去修建城墙和防御工事,结果好多人因为过度劳累和饥饿丢了性命。

达素的一连串奇葩举动,让福建的老百姓对清军恨得牙痒痒,好多人都跑去投奔郑成功,想要加入他的军队。

1660年3月份,达素觉得时机成熟了,就带着4万精干的八旗士兵,浩浩荡荡地往泉州进发。

在泉州那会儿,达素忙活着几件事情。他四处搜刮老百姓的船,企图占为己有,同时还尝试从郑成功的队伍里拉拢人心,想让他们反过来帮清朝。不过呢,他这些手段效果并不好,很少有人愿意买他的账,投降清朝的人寥寥无几。

那时候,郑成功手底下有个叫张德的厨师,被达素悄悄拉拢过去了。达素承诺给他高官和大把银子,让他在给郑成功做饭时动手脚,下毒把郑成功给害了。

郑成功特别机灵,他瞅见张德端菜上来时脸色不对劲,赶紧让人查查看饭菜有没有问题,结果一验,嘿,还真有毒。他二话不说,立刻下令用箭把张德给射杀了。

郑成功因为这事儿,提高了警惕,逮住了好多清军的探子,结果达素的那套计划就泡汤了。

达素到了泉州没多久,顺治帝又有了新部署,他直接告诉在广东守着的平南王尚可喜,让他派兵去帮达素一把。毕竟广东的水师战斗力强,要是他们能加入打郑成功的队伍,那效率肯定就上去了。

不过,尚可喜心里头直犯嘀咕,生怕自己的水军主力受了伤,更怕清军瞅准机会把他的队伍给并了。于是,他就找了个借口,说郑成功的叔叔郑泰带着水军在金门那儿候着呢,说不定啥时候就打过广东来了,所以不能出兵。

达素一听到那消息,心里头直撇嘴,觉得根本不算啥。他立马给顺治帝递了折子,说尚可喜来不来都行,咱八旗兵厉害着呢,收拾郑成功绰绰有余!

顺治帝瞧着达素那自信满满的样子,心里头挺高兴,于是就没再硬要尚可喜去调动兵马。

达素不光没接受尚可喜的帮忙,他还把郑成功以前的两位大将施琅和黄梧晾在一边。这两位可不是一般人,他们曾是郑成功的左膀右臂,对郑成功的一切都了如指掌,厦门那片海域,还有郑成功的水军,他们心里都有数。

要是达素能拉拢到那两位帮手,郑成功赢的机会就渺茫了。但他却让那两人坐小船在后面观战,自己却亲率八旗的精锐部队冲在前面。

这么说吧,厦门海战打响前,清军那骄傲自大的劲儿,简直没法形容。

【02】

1660年5月份,顺治皇帝搞定了对付郑成功的作战计划。他把大军一分为二,一路主要是汉人组成的水师部队,也就是南路军;另一路则是达素八旗兵为主的北路军。这北路军啊,他又给分成了两队,一队是镶白旗的索浑带,另一队是正白旗的赖塔带。

这两支部队,南边那支主要是装装样子,吸引敌人注意,好给北边的队伍打掩护。北边那支才是真刀真枪的主力军。八旗兵心里盘算着,想把所有功劳都往自己身上揽。

在真正动手打仗那会儿,达素使了个小计谋。他安排南路军的先锋船上,船头全让八旗士兵给站满了,而北路军的先锋船上呢,则是汉兵站得满满当当。

达素心里的小九九很简单,他就是想来一招声东击西,骗得郑成功以为南路军才是大头兵,然后把他的大部队都拉去跟南路军干架,这样一来,北路军那边就轻松多了,郑成功肯定顾不上防守。

达素琢磨着,要是南路军能把郑成功的大部队给牵制住,那他的北路军就能瞅准时机上岸。凭借八旗兵在陆地上打仗的本事,迅速占领厦门,那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讲真,达素这家伙还算聪明,而且他挑的进攻时间也挺到位,就是5月15日一早。为啥选这天呢?因为那时候海水退潮,郑成功的水军正好逆风逆水,只能挨打没法还手。达素就借着潮水,一股脑儿地向厦门冲过去,先把有利的自然条件给占了。

聊聊郑成功吧,南京那一仗打输了之后,他可真是背上了不少重担,手下的士气也低落了。他急需来一场大胜仗提提神。一听说清军要打过来,他不但没愁,心里头还乐开了花。他心里明白,这一仗迟早得来,早点来比晚点来强,毕竟拖得越久,局势就越对他不利。

虽然郑成功斗志昂扬,但他起初判断失误,错把清朝南路军当作了主要对手,于是率领主力舰队前去对抗。

南路军的任务虽是吸引火力,但这绝不意味着他们是凑数的。要是他们没有真本事,怎么可能挡得住郑成功的大军。

清朝战前出了个新规定,为了给大伙儿打气,他们把郑成功水师的战船按大小分了三类。头一个能冲上最大战船的家伙,能拿到250两银子和云骑尉的世袭官职,就连第五个上去的也能捞到50两白银。当然啦,二等三等船的奖励就稍微少点,但也是挺诱人的。

高额悬赏让人奋不顾身,南路军的士兵们个个都像被点燃了斗志,玩命地向郑成功冲去,展现出连北路军都感到震惊的战斗力。

首先跃上南路军船只的是闽安侯周瑞,他压根儿没想到清军会如此拼命。刚打算组织反扑,就见更多的清军蜂拥而上,最终周瑞因人数悬殊,不幸战死。

南路大军初战告捷,士兵们个个激动万分,觉得荣华富贵触手可及,于是纷纷开始搜寻下一个目标。就在这时,郑家的老臣忠靖伯陈辉的船只映入眼帘。清军见状,犹如潮水般一拥而上,纷纷跳上了陈辉的船。陈辉一看寡不敌众,便下定决心以死报国。他迅速点燃了预先藏在甲板下的炸药,伴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陈辉和那些清军一同被炸得粉身碎骨。

清军这下子可慌了神,他们错误地以为这是郑成功军队的新招数,心想只要胆敢踏上敌船,那些炸药就会轰地一声爆炸开来。

面对富贵和生存的选择,清军毅然选了活下去的路,他们没再继续上船,反倒掏出了家伙跟郑军对打起来,双方就这么陷入了僵持。

其实,陈辉做出那个决定也是被逼无奈,但凡要是有一丝活下去的机会,他都不会去拉响那炸药。

【03】

北路军见南路军稳住了郑军,紧跟着也动了起来,他们的目标是厦门的重要战略位置高崎。这时,八旗的精锐部队开始上阵了。

郑成功为了确保高崎的安全,早就有了周密的计划。他指派吴豪带着舰队守卫高崎,另外,又叫林察和萧拱宸指挥舰队,在厦门对岸的刘五店安营扎寨,以防清军两路人马汇合。

郑成功布下的局确实挺周全,但达素这人,名字听着文静,实际上可不是好惹的。他一眼瞅见吴豪的大船,心里就琢磨着这大家伙行动起来肯定慢吞吞的。于是,他果断派出了一堆小巧灵活的侦察船去突袭,领头的还是镶白旗的头儿佟济。

最终,郑军的水上部队被打了个手忙脚乱,勇猛的佟济率先冲上了郑氏手下林登的船,上去就给了他一刀,直接送他见了阎王。随后,他领着八旗士兵抢占了那艘船,硬是把高崎的防线给扯开了一个大口子。

达素一看情况不对,就打算从高崎那边上岸。可没想到,清军刚踩到陆地,就被守在岸边的郑军给突袭了。郑军站在高处,往下那么一炮接一炮地打,清军根本抵挡不住,最后被赶了回去。

这时候,吴豪领着他的船队匆匆抵达,一到岸上就跟清军打了起来,双方打得难解难分。

达素发现高崎那儿没法上岸,就让赖塔带着清军去冲。赖塔用汉人做前锋,趁着郑家的水师都被高崎那边拖住了,赶紧对厦门东边动手,最后还真让他们在赤山坪那片海滩上站稳了脚跟。

那时候,赤山坪是由郑家的将领陈璋守着,可他手下兵力不多,也就两千来人。但郑成功早有安排,他之前就说好了,只要赤山坪那边一出事儿,附近驻守的右虎卫总兵陈鹏就得立马带兵去帮忙。

然而,陈璋那边都快打光了,却始终没瞧见陈鹏露面,这让他心里彻底凉了半截。

其实,陈鹏没去的原因,是因为他老早就被清军给收买了,成了他们的眼线。达素之所以敢攻打赤山坪,就是因为有陈鹏这个内应在背后帮忙。

看得出来,达素这家伙虽然狂妄自大,但本事还真有那么两把刷子。要是换个人跟他斗,他恐怕早就赢了。可惜啊,他偏偏撞上了郑成功,那个在东南沿海跟清军斗了二十多年,让清军一点办法都没有的硬汉。

而且,郑军还真是走运。

陈璋正走投无路呢,这时候,他侄子陈蟒挺身而出帮了他一把。

陈蟒是跟着陈鹏干活的,听说他叔叔快要为国家牺牲了,就去找陈鹏,想让陈鹏出兵帮忙。但陈鹏没当回事儿,没答应他。陈蟒一看这不行,就自己做主,让手下的人开了枪。

那时候,陈鹏的手下大多都嚷嚷着要打仗,可他却拦着不让。后来,一听到枪炮响,大伙儿都以为是陈鹏下了进攻的命令,于是就一个接一个地往前猛冲。

右虎卫是郑军里头的顶尖部队,装备的都是上好武器,还有超猛的火炮,没多久就把清军给打退了。那些冲在最前头的汉人士兵,给清军当挡箭牌的,大多数都丢了性命。而那些八旗兵,看到前面这阵仗,吓得腿都软了,一个个掉头就往海边逃。

不久,陈蟒领着队伍赶到了海滩。八旗兵一看是右虎卫来了,心里头还琢磨着是不是来帮忙的,结果陈蟒一到,二话不说就开打。清军这下乱了套,开始四处逃窜,战场上横七竖八全是尸体,连海水都给染得红彤彤的。还有好多清军往海里跳,想逃生结果淹死了,数都数不清。最后,也就那么几个侥幸上了船,逃了出去。

【04】

南路军的战士们还在继续拼杀,但情况已经变得不妙。他们只是在船上你来我往地开枪,对郑军根本造不成什么威胁。更糟糕的是,他们还错过了利用潮水进攻的大好时机。潮水一变,郑军那边就趁机开始大举反攻了。

中午时分,海面上突然狂风大作,海浪一个接一个凶猛地翻滚。清军哪曾料到会遇到这样的场面,一下子都慌了神。郑成功见状,心里头乐开了花,他二话不说,直接带着自己的舰队,朝着清军就冲了过去。

郑成功一看清军离得近了,立马大喊让所有的炮一起开打。瞬间,清军的船就被炸得七零八落,海面上漂的全是清军的尸体。清军一看这架势,吓得扭头就跑。

到了这会儿,南路那边的战斗结果已经很明确了,郑成功安排了一部分人继续在那顶着,他自己则领着大部队回去帮忙。

那时候,达素瞧见赤山坪那边登陆没成功,还折了不少人马,同时南路军那边还在激战。他觉得,要是想翻盘,强攻高崎可能是最后的机会了。于是,他带着大部队,一股脑儿地往高崎冲去。

在达素和郑军打得火热的时候,郑成功冷不丁地从背后杀了出来。他那猛烈的炮火,把清军的战舰一艘艘送进了水底。好多八旗士兵慌忙往岸上逃,可他们身上那重重的铠甲,成了累赘,让他们陷进了泥地里动弹不得。这时候,郑军又追了上来,把他们给团灭了。

突然间,清军乱成了一锅粥,海面上到处都是漂浮的尸体。达素一看这架势,心想再不走恐怕就得把小命搭在这儿了,赶紧找了个小船,溜之大吉,直奔泉州而去。

很快,高崎的战斗就落幕了,郑军在南方战线上也斩获了最终的胜果。

厦门海战郑成功大获全胜,把清军打得落花流水,清军死了好几万人,里头八旗兵就占了好多数。

挺逗的是,厦门海战打完了两天之后,尚可喜的水军才慢悠悠地在许龙带领下,晃到了福建海边。结果一听到清军吃了败仗,他们立马就像泄了气的皮球,夹着尾巴逃回了广东。

其实,尚可喜心里头怕顺治帝之后会找他秋后算账,就打发许龙带着一队水兵去帮达素。不过呢,他使了个小计谋,悄悄地把大军启程的日子给往后挪了几天。

讲讲达素吧,他跑到泉州后,拉拢了一些零散的清军士兵,接着又溜到了福州。一数人数,他发现八旗兵损失惨重,好多权贵家的子弟都没了,像皇室里的莫洛浑、阿哈丹、哈尔弼这些人都战死了。这下子,他可怎么跟上面交代啊。

达素打了那场大败仗后,心里害怕顺治帝会怪罪下来,连家里人都要跟着倒霉,所以就在福州自己了断了。

【05】

厦门一战,郑成功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这让他终于摆脱了南京失利的心结,也让清军放缓了对他的追击步伐。

清朝军队那边,从努尔哈赤搞起八旗制度以后,虽说也有过打败仗的时候,但大体上讲,他们打得挺漂亮。特别是跟汉人打仗,那赢的概率是相当高,简直就是常胜将军,树立了个无敌的形象。

不过,说起厦门那场海战,八旗兵可是折损了好几万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败仗。他们一直以来的常胜纪录,被郑成功给彻彻底底地终结了。

除了八旗士兵有死亡外,还有80多位八旗将领在战场上牺牲,这还没算上蒙古和汉族的将领呢。

八旗这次损失惨重,让他们信心大跌,这事儿对后来的历史走向影响可不小。

厦门海战过去仅仅半年时间,清朝居然宣布不再守着舟山了,这事儿真让人吃惊。要知道,舟山以前可是南明海上跟清朝对着干的重要地方,两边为了它争了十多年,没想到清朝说走就走了。

说白了,清朝八旗的兵力折损得太狠了,京城这边儿防守就变得薄弱了。没办法,只能从别的地方调兵来支援,这样一来,清军就没法继续守着舟山了,最后也只能选择撤退不守了。

看看郑成功,打完厦门那场大海战后,他就把厦门和金门这两个地方变成了抗清的大本营,站得稳稳的。接着,他就把眼光放到了海上,一下子就从荷兰人手里抢回了台湾,这样,他们抗清队伍的补给问题就解决了,抗清的斗争也就能一直搞下去了。

清朝的东南水师几乎全军覆没后,海边的防御就空了出来。为了挡住郑成功的进攻,清朝政府下了个狠命令,叫大家往内陆搬,至少得离海50里远,还把海边的房子全给拆了,算是把能用的资源都清干净了。

清朝把目光投向了西南地区,因为手头没有多余的八旗军,所以他们就让吴三桂的军队开进了云南,跟李定国开打,目的是挡住永历帝可能的反击。

说到郑成功,清朝那边改变了策略,不再用八旗兵去硬碰硬,而是派耿继茂带着人马从广东杀进福建,想借汉人之手解决汉人问题。可耿继茂精明得很,哪肯做那出力不讨好的事儿,他瞅准机会,悄悄把福建划拉到自己地盘里。这么一来,三藩的局面就算是稳稳当当地形成了。

讲讲清朝那时候吧,因为以前留下来的一些问题,两白旗和两黄旗之间的争斗一直挺厉害的,谁也没能把谁比下去。

厦门海战那会儿,白旗那边被打得七零八落,大半都没了,可黄旗却没怎么受伤。这样一来,两边就不平衡了,黄旗占了大便宜,成了绝对的老大。鳌拜后来能一手遮天,这事儿可起了大作用。

说起来,最让人难过的就是顺治皇帝了。在攻打云南的南明时,八旗军在磨盘山那场大战里,被李定国打得落花流水。这不,又在厦门海战中吃了大败仗,八旗的精锐部队折损严重,统治的基础都受到了影响。现在,他们对汉人的需要,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迫切。

顺治皇帝心里清楚,三藩是个大问题,危害可不小。但他还是给三藩提供了钱财和兵马,为啥呢?还不是因为八旗军队元气大伤,得缓口气,慢慢恢复。所以,他只能先让汉人自己斗汉人,等整个国家都安稳下来,再考虑怎么收拾这三藩。

顺治帝的统治碰到了大麻烦,这让他心情糟透了。偏偏这时候,董鄂妃又离世了,这对他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就这么过了几个月,顺治帝也跟着去了。

康熙皇上在四位重臣支持下坐上皇位后,属于两白旗的苏克萨哈为了出口恶气,谁劝都不好使,硬是把郑成功的老爹郑芝龙给杀了。这样一来,清朝想让郑成功和他儿子郑经投降可就难上加难了,两边又打了二十多年仗。

但说实话,因为南京之战的失败,郑成功的势力已经大不如前了。厦门海战虽然赢了,但也只是守住了阵地,没法再往前打清朝了。所以,他后来就去开发台湾金澎那些地方了。

不过,郑氏政权也没能在台湾逃过一劫。康熙皇帝坐上龙椅二十年的时候,清军已经休整得差不多了,一下子就把台湾给打下了。

0 阅读:16
回首千秋月

回首千秋月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