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股票需要看指标吗?
并不需要。
因为有时候看指标买股,还不如不看指标。
所有技术指标,都是一个结果指针,并不能预判未来。
所以,技术指标只能做辅助参考,并不是预判股价涨跌的关键因素。
否则,大家都去做大数据模型了,为什么还要搞基本面研究,题材分析,热点追踪之类的。
压根就不存在什么满足技术指标,才能买入股票这么一说。
连续来三个涨停,再烂的技术指标,都会瞬间变好看了。
这个市场永远是资金的市场,不是什么技术指标的市场,AI来了都要低头认错。
记住两句话。
1、懂技术的比不懂技术的,更容易输钱。
炒股圈的现状,懂技术的不少,真懂技术的不多。
所以,大部分情况下,懂技术的比起那些不懂技术的,更容易输钱。
技术从来都是双刃剑,用得好的伤人,用不好的伤己。
你看那些亏损特别多的,讲起技术来都头头是道。
那些懂基本面,不懂技术面的,再怎么亏钱也亏不到哪里去。
2、技术在90分以上是加分项,90分以下是扣分项。
对于技术而言,不求完全弄懂,但求大差不差。
90分才是一个及格线。
当你觉得自己的技术达到90分,判断有90分准的时候,那你炒股的赚钱概率,也就是60%左右。
因为技术本身就有失效的时候,90分的技术,运用到实战里,差不多就是60分的结果。
所以,学习技术一定要精,否则就是一个帮倒忙的东西。
指标是辅助参考,理论上用好了,可以增加交易的成功率。
那为什么很多人看着指标去做交易,还是会亏钱呢?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指标容易钝化,经常失真。
在很多情况下,指标会出现钝化效应。
就比如股价在横盘,指标的反应就不会特别灵敏。
指标失真非常的常见,尤其是不同周期的反应,是完全不一样的。
可以这么说,有一些指标可能刚出现卖出信号,转而又再次出现买入信号。
那是因为买入和卖出,多与空就在一瞬间。
当指标出现失真情况,那交易者很有可能就会完成一笔反向交易。
因此,很多看指标进行买卖交易的人,经常会被指标所骗,做出错误的交易。
2、指标也能被操控,容易骗人。
其次,指标本身和K线一样,是存在可操控性的。
比如,故意把某个重要指标,做成死叉的样子,引发恐慌盘抛售。
通过这种方式洗盘,可以洗掉很多的“技术盘”,骗到他们手里的筹码。
只要量价到位,就能做指标。
也就是说,指标本身,是可以去操控的。
尤其是短周期指标,被操控的非常之多,辨别难度其实非常大。
把周期略微拉长一些,可以有效的过滤掉指标反馈出的一些错误信号,降低交易频率,并且增加正确率。
3、指标本就是概率,存在亏钱的可能。
指标本身,其实就是一个概率。
完全不存在任何指标,能够有效判断后续行情的。
万用指标是不存在的。
同样的指标,同样的形态,最终出现的结果,或许这一次就是大涨,下一次就是大跌。
指标最终还是要服从资金的意愿。
只能说,资金的意愿本身是雷同的,都是拉高出货,这在指标层面会有雷同的反应。
但至于是涨10%就出货,还是100%才出货,还是需要根据盘面去判断,而不是单纯跟着指标做交易。
概率本身,在交易市场里就是通用的管理,炒股的本质,也是一场概率的游戏。
4、抱着侥幸心理,无法做到知行合一。
最后导致指标的实用性并不高的原因,问题还是出在股民本身。
能够做到知行合一的股民,实在是太少了。
大部分人做投资,是抱着侥幸心理的,渴望通过投资去赚钱,但又不愿意承担损失。
所以,很多时候,股票已经明显出现问题了,但很多投资者依旧持有。
因为他们内心主观的希望股价能继续上涨。
这种想法是好的,但侥幸心理会导致更严重的亏损。
资金出逃就是出逃了,并不会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散户无法决定股价的走向,也就不要再做任何的幻想了。
股市里的知行合一,才能发挥技术真正的价值。
盘面上的一切指标,都是结果导向,但一切结果都能引导趋势。
之所以指标能够辅助预判未来的走向,是因为趋势的形成,带来的指标有效性。
所以,一切的指标,不论是K线,量能,还是其他技术指标,都是辅助判断股票趋势的。
就连业绩指标,也是根据业绩预期,去判断未来的业绩趋势。
有一个名词,大家可以记一下,叫做趋势共振。
指的就是,当天时(政策)地利(业绩)人和(资金)都在线的时候,股价就明确上涨了。
我们要寻找的股票,就是存在趋势共振的股票。
因为只有趋势共振,对应的股票上涨确定性才会足够高,赚钱的概率才足够大。
股票市场没有百分百赚钱一说,一个消息可能就会左右一支股票的涨跌。
但趋势本身,并没有那么容易因为一个消息改变,所以趋势共振才相对有效的。
技术指标,仅仅是判断趋势共振的一个维度而已。
分析股票的维度越多,理论上选股的风险收益比也就越高。
选股这件事,单纯看基本面,或者是技术面,其实都有效,却又都无效。
只有把各个维度结合起来做综合的分析,才能提升赚钱的概率。
因此,我们不要去迷信所谓的技术指标,但要能够驾驭指标,让它帮助我们做出更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