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对“诈骗”做个分类,温子仁导演和温子仁监制绝对榜上有名。
温子仁导演的电影可以拯救半死不活的DC,可以将恐怖片带到一个新高度,可以以小博大换取高票房。
他导演的恐怖片不全是血腥暴力,也不都是一惊一乍。
他会把恐惧因子更多的转向精神上的折磨、心理上的压迫与恐怖氛围的营造。
中式恐怖的悬疑、诡秘,西式恐怖的惊吓、暴力,摘取各自的优点融合在一部恐怖片中,这就是温子仁导演的作品。
然而温子仁监制,就像从天堂一下子掉到了地狱,《梅根》便是如此。
《梅根》适合做成几分钟看电影的视频解说,这样才看起来像部好电影。
“注意看,这个男人叫小帅,旁边坐的是他老婆小美,后座是他们的女儿铁锤妹妹,突然铲雪车撞死了他们,只有铁锤活了下来。
铁锤跟着姨妈小花生活,小花是个技术员,研究了个AI机器人梅根来陪铁锤,但梅根却杀死了邻居和她的狗,佛波勒调查后并没有发现异常。
之后梅根又杀死了欺负铁锤的小男孩钢蛋。
到了小花工作的公司,梅根手持一把屠龙刀,左劈右砍,大壮、阿伟死在了电梯里。
梅根为什么要这么做,她会接着杀死小花和铁锤吗,就在观众思考剧情走向时,梅根已经走进了小花家里,事情将会如何发展,记得走进电影院看《梅根》。”
可买票进影院相当于浪费了人生宝贵的102分钟。
因为《梅根》不是恐怖片,也不是cult片,就是一部普通的剧情片,然后加入了一些犯罪剧情。
最恐怖的地方只是“温子仁监制”这五个大字,与恐怖相关的元素只有Jump Scare,其他部分乏善可陈。
怪不得能在内地无删减上映。
片中的一切剧情都不值得动剪刀,不吓人,不邪典,甚至还带有一丝温情。
可这种四不像讨好不了观众,大家冲着温子仁走进电影院,却看不到半点恐怖,无惊无喜,心理落差会导致这部分观众给予差评,从而影响观影人次。
电影所阐述的主旨是教育失职,亲情缺失,关注小孩的心理问题与健康成长,受众是大人和小孩。
但《梅根》的画风又与寓教于乐不搭,这一部分观众又会丢失,属于既要这又要那,最后啥也没得到。
影片的叙事逻辑也存在很大的漏洞。
姨妈洁玛三下五除二就能搞出一个极其智能并立马拥有自我意识的陪伴式机器人梅根,其能力堪比终结者。
与梅根结为密友的凯蒂,一开始为了梅根能打姨妈一巴掌,到了片尾突然反转,竟然可以狠下心手撕梅根,前后转变太快,就像龙卷风。
而梅根杀那四个人和一条狗的行为太过刻意,就是导演为了渲染氛围的故意为之。
误导观众认为梅根可能会与凯蒂联手,制造大批量的梅根,和小孩们一起,跟大人展开一场AI与人类的终极较量。
可惜导演并没有设计这样的大场面,只是让故事毫无波澜地走了下去,如果能来这么一场终极对决,即使不是恐怖片,最起码很爆米花。
可想而知,《梅根》在内地的票房肯定不会高,走势一路下降。
上映当天排片偏高,到了第二天就会减到个位数,不会有逆跌出现,勉强收获个一千万左右的票房便草草下映,评分也许也会突破6分大关。
目前来看,《梅根》在内地的票房确实延续了预测的颓势,首日票房连《回廊亭》《雷霆沙赞!众神之怒》的三分之一都没有。
当然,如果说《梅根》为什么能在全球大卖1.72亿美元?
可能是因为其中含有的现实主义,导演借助恐怖片的方式告诉所有大人切勿忽略孩子的成长环节,也需重视教育的方式方法,否则终将酿成大错,自食其果。
还有出品方的宣传策略对症下药,很懂当今的网络生态。
片中梅根有一段尬舞,然后电影便以这部分为营销重点,在tik-tok上疯狂推广,接棒《亚当斯一家》的星期三僵尸舞。
很多不明真相的观众被吸引,从而走进了电影院,看完后才大呼上当,但电影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从北美票房明细就能看出来,《梅根》属于预告片式电影。
上映当日1172万美元,第二天与第一天基本持平,第三天直接将为699万美元,日票房下降了近一半。
第四天变成198万,之后一直延续这个票房,只有在周末略有回升,随后的大多数时候票房都是几十万,连上百万都困难。
由此可知,《梅根》在国内评分6.0,在IMDb评分6.4,可谓是实至名归,可下降空间非常大。
至于片中对人工智能的警示,以及片尾智能音箱的苏醒,都是老生常谈的套路,没什么新意。
无非就是为了增加电影的可延展性而已,多了不多,少了也无所谓,《梅根》再次证明了温子仁监制和温子仁导演是大相径庭的两个概念。
但是,这样一部很平庸的电影,温子仁竟然还准备搞续集。
毕竟1200万美元的成本,换来了1.72亿美元的票房,这么高的回报率,任谁都不会放弃制作第二部。
片尾智能音箱就是续集的伏笔。
跟招魂宇宙中的面具、木偶、安娜贝儿一样,用各种人工智能组成一个宇宙,最后像《复仇者联盟》那样,上演大对决。
这样的操作,温子仁在《安娜贝儿》系列中做过,甚至在第三部中让招魂宇宙集体亮了个相,武士盔甲、冥婚纱、摆渡人、发条猴子、地狱犬等。
只是这种单纯排列组合的宇宙电影模式,强如漫威都已经开始审美疲劳了,强如招魂也逐渐显露疲态了,《梅根》真的能行吗?
普朗克
我觉得这部恐怖片如果真的要做好,要以另外一个方向走,陪伴机器人虽然高度智能,但仍然是依附人的意志而存在的,熊孩子的任性意志被陪伴机器人无限放大,而成年人无法反制熊孩子,才是恐怖片的精髓所在,孩子虽然没有杀人的想法,但却因为会任性胡闹,不断的发生过失杀人
逆阶云
确实一般般啊,那个致命感应才是经典。喜欢恐怖片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