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ka777:天将降大任于“是人”还是“斯人”?孟子说,你想多了

慧颖的心灵 2024-03-06 02:34:12

文/

终于有一个有共鸣的热搜话题了

关于这段文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

在我的心中,这段话与我初中的班主任毛宁老师是息息相合的。

彼时,初一寒假,母亲从病重至离世。

刚刚在电脑里找到了曾在博客连载的内容,截取下来

当时的那个场景,我一生都忘不掉。

整间教室里都是安静地在看着语文书,仿佛时间静止了一般,只有她与我是灵动的

她就是看着我,慢慢地一字一句地念这段话给我听,没有任何其他话语,然后,微笑着走开。

从那以后,似是一语成谶,赶进度一般的经历各种磨难。

磨难到我曾苦笑着看着这段话,告诉自己“嗯,‘饿其体肤’差不多了,应该要到‘空乏其身’了”

这段话对前半生的我来说,就是说明攻略书

更是一种不一样的陪伴

后至,初代“光韵”开启时,结缘一喜书法师兄,却不喜为他人落墨,即便有缘,仍有诸多规矩。

但见我时,当场铺纸润笔,赠予我双意

我想了下,选了此段话,及另外特别喜欢的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是时,始终心惦吾母,无法释怀,恰是以词寄托心伤,留作纪念

关于“斯人”还是“是人”

其实在曾经的不同年代进程里,这两个版本都是有的,都有读过

如果需要引经据典时,无论口语或是落文,这两种都用过

原文中,前面还有一段话,列举了“舜、傅说、胶鬲、管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这些大家名士

然后接众所详知的这段话

斯与是,都在此处有相同含义:指代以上名士为代表的这类人

若非强调原文严谨性,必须一字不差的话,争论二字实是有些小题大作

因幼时喜好古文,读过诸多古文,又喜落笔创作

明了身为作者时的状态

在我写作的认知中,“创造”是经常有的特点

比如文风、比如视角、比如作文的要求我喜颠覆不同、比如命题

曾以动物为命题,我写了《老鼠》(九几年非宠物鼠,纯老鼠),得过最高分

喜与众不同者,自会不断颠覆创新

但,并非乱来

曾一直讲一句话“你可以讲一个内容,但一定要有道理”

如是

在我成长的时代中,“文无上限”,永远都可不断提升

而越是如此,才可将思维展现予常,社会才可人才辈出、发展进步

若都是流水框架文与词,哪有历代诸多文豪降世、美文流传

众知吾惯以古文方式行文或讲话

若非严标前提

这段话,循原文文风,我可以讲之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是故天之将降”

“是故,曰:天将以降”

“故然,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天若降大任于圣贤者”

“故天将降大任于重任者”

诸如此类

而现在引发热议的状态,换成现代文,就好比是

孟子说:“舜发迹于田地之间,傅说从筑墙的工匠中被提举出来,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选拔出来,管夷吾被举荐于囚徒之中,孙叔敖被提举于海滨,百里奚被提举于交易市场。所以天若要将重大使命降临到这类人身上,一定要使他的心意,受到苦恼,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饿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要受到干扰,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强他的能力。”

将文中标红的“这类人”,可能又版为“某些人”

然后一群人在争论“这类人”和“某些人”哪个才是对的,一般。

问曰:这是孟子想要的吗?

关于一件事物引发的热议背后·人的智慧思维区别

好,回到“从事物表相看本源本质”

其实不用看具体的网友热议内容,都可知,人群定分为三大类

一类,“斯人”群

二类,“是人”群

三类,“重要么”群

无论一类或是二类,思维模式都是在受限的二元模式停留,并且还是二元“对立”模式

曾在很多视频讲过二元对立且融合,对立则在低维,融合自在高维

为何总言红尘之中生智慧,借以生活便观自己的功课呢?

这便亦然

从自己对待一个人/事/物的言行举止、起心动念,便如照镜一般能明晰看到自己

从而改善提升,多简单

但不知思维智慧可借红尘事物超脱、只一味被自己的念头带走

那么就会以此事、以此类事而无限逗留

当人的思维智慧在二元之“对立”境界状态时,由于此状态属于低频能量匮乏

所以便会引发相关的“证明、验证、争论、证明对与错、执念”等等的状态

找教材或文著的截图,这个行为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做这个行为背后的发心能量为准

如果有人的思维状态是停留在要么“斯”要么“是”的争论中

且放大视角,打开心扉看看,网络上一定有人PO出不同的截图为“证”

但不受其影响,反而能够一眼看透此热议事件的朋友

只会有一个心念:这重要么?

只要不是特定前提场合要求,必须要以字句为准之外

若是更高境界来看待,这段话乃至原文,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与境界,教导有缘人成长、打开眼界,难道不是最重要的吗?

这段话在我少年时分,在我频繁经受人生最重打击时,带给我多少的鼓励与方向

人若思维认知有限,便只停留有限

人若境界无限,收获从不限于只字与词

人生有趣,世间有趣,红尘有趣

皆如是

左边站站,右边晃晃

争来夺去,无赢者也

走出循环圈者

便为“舜、傅说、胶鬲、管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

大自在

—— 书于壬寅年十月初四







0 阅读:0
慧颖的心灵

慧颖的心灵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