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背景是对克里米亚大桥的突袭,俄罗斯军队对乌克兰的敖德萨港口等基础设施进行了空袭。此事件犹如乌鸦的翅膀,笼罩在乌克兰的天空上,而乌总统泽连斯基声称在这轮空袭中,约100万吨的粮食尽数付之一炬,其中包括即将发往中国的6万吨粮食。此消息如同一颗深海之石,在国际社会投下了层层涟漪。
乌克兰经济部副部长卡奇卡访问北京在这一重大事件之后,乌克兰经济部副部长卡奇卡在同月抵达北京,意在寻求新的商业机遇,并与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兼国家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共同主持了中乌第七次经贸合作会议。卡奇卡先生的访问揭示了乌克兰对中国市场的热切期待,也表明他们期望中国能够在未来的粮食贸易中发挥更重要的角色。
中方愿继续乌方贸易,但要求优质产品及保障中企安全然而,凌激部长在谈判中坚定而明确地提出,中国愿意与乌克兰进行更广泛的贸易合作,但有两个重要的前提条件。首先,乌克兰向中国出售的粮食必须是优质的,这是中国对其人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责任和承诺。其次,乌克兰必须切实保障在乌的中企人员和财产安全,维护中方的合法权益。这不仅是商业利益的考量,更是对中国企业在乌克兰的合法权益的尊重和保护。
乌方承诺保护中资企业,推动双边经贸健康发展面对这些切实的条件,卡奇卡表示,作为中国“一带一路”的合作伙伴,乌方高度重视与华的经济合作。他承诺,乌方也会切实保障在乌的中资企业,与中方推动两国的经贸健康发展。这表明乌克兰方面正视中国的关切,愿意以实际行动来兑现其承诺。
商业互惠的条件,值得乌方深思总的来说,这次中乌经贸会议是在特殊的背景下进行的。乌克兰经济部副部长卡奇卡访华,表明了乌克兰在当前局势下,希望更深层次、更广泛地与中国进行经贸合作。而中国方面则明确提出,对粮食的质量和在乌中企的安全提出了切实的要求。中国的立场实际上既体现了对自身利益的保护,也表明了其在维护全球贸易秩序和公平原则上的决心。乌方应当深思,只有切实保障中企的合法权益,才能真正获得持久、稳定的经贸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