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导演这个人真是有意思,明明学的是药学专业,却偏偏在大学时期对动画着了迷,最后硬是靠着自学成了中国动画电影票房最高的导演,这种跨界成功的故事真是让人意想不到。
他大学时期就开始琢磨动画制作,那时候根本没有什么专业的培训,就靠着一股热情在网上找资料自学,每天对着镜子研究人物动作,一遍又一遍地修改细节,这种执着劲头让人佩服。
很多人都觉得他这样半路出家肯定不行,觉得动画这种专业性很强的领域怎么可能让一个学医的人玩得转,但他就是不信这个邪。
那时候他做了一个短片叫《打,打个大西瓜》,虽然只有17分钟长,但是画风独特创意十足,一下子就在各大电影节上拿了20多个奖。
这个短片引起了冯小刚的注意,冯导当时就说这个人不简单,以后一定要合作,虽然最后没能实现,但是这种眼光确实毒辣。
他做动画的时候没有专业团队,也没有什么资金支持,就是靠着自己一点一点摸索,从最基础的动作设计开始学起。
那段时间他经常一个人对着镜子演练动作,把人物的每个细节都琢磨得特别透彻,这种专注的态度真是难得。
制作动画的过程中遇到很多技术难题,但他从来不觉得这是问题,总能想办法解决,这种不服输的劲头让人印象深刻。
2019年的《哪吒1》真是让所有人都没想到,一个动画电影居然能拿下50多亿票房,而且还带火影里的特效做得特别炫酷,每个画面都能当壁纸用,故事也讲得很有深度,完全颠覆了人们对国产动画的印象。
今年的《哪吒2》更是了不得,不光是特效和画面上的升级,连故事的深度和世界观都有了很大的突破。
这部电影现在已经突破120亿票房,这个数字比冯小刚34部电影的总票房还要高,简直不可思议。
要知道连张艺谋导演这么多年拍了44部电影,总票房也就130亿左右,饺子用两部动画就追平了。
这种成绩真的很难得,尤其是在动画电影这个领域,能做到这种程度的导演真是凤毛麟角。
制作动画电影比拍真人电影要难得多,因为每个画面都要从零开始创造,对导演的要求更高。
饺子在这方面的天赋和努力都是有目共睹的,他对作品的每个细节都特别较真,从不马虎。
陈思诚的创作方式跟饺子完全不一样,他更像是个商人,懂得怎么抓住市场机会。
他的电影产量很高,差不多一年半就能出一部,而且每部都能有不错的票房。
今年春节档的《唐探1900》也拿到了30多亿票房,虽然有人说剧情有漏洞,但是观众就是爱看。
陈思诚特别懂得迎合观众口味,他的电影总能抓住当下的热点,把握市场风向。
这两种不同的创作方式都取得了成功,一个专注于精品,一个追求效率,各有特色。
饺子更像是一个匠人,每部作品都要打磨很久,力求完美无缺。
陈思诚则更注重商业回报,在保证基本质量的同时,尽可能提高产量。
这种差异恰恰反映了电影市场的多样性,不同的创作方式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