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中国已经派出外交部军控司司长孙晓波率团前往华盛顿,与美国负责军控事务的助理国务卿马洛里·斯图尔特展开了军控磋商。在月初的时候,美国就开始为二次磋商宣传造势,并且美媒还报道称,美国官员用“罕见”来形容这次军控磋商。此外,美国还特别强调了双方会重点讨论核军控的议题。
美国加大炒作此事,还刻意选用一些字眼来博人眼球,这样做是为了突显中美两军当前的紧张关系,营造一种“危机感”,美国从而就可以借此机会逼迫中国裁核。在上个月,五角大楼才发布了一份中国军力报告,其中就点明解放军目前已经拥有超过500枚的核弹头,并且还强调中国还将继续加大发展核力量。
但中国根本没有在此事上给美国留下任何的操纵空间。早在美国提出所谓的“三边军控谈判”时,我国时任外交部军控司司长傅聪就言明,中国不可能参加,美国此举是不公平且不合理的。
更何况,中国与美俄两国的核武器数量完全不在一个量级,至今为止美俄两国的核武库数量占据了全球的90%以上。目前根据外媒资料,美国拥有的核弹头储备量约为3700枚,其中有1400多枚战略核弹头已经部署,而俄罗斯的储备量则高达4400多枚,部署了1500枚左右。但在国内网络流传出的美俄核弹数量,都分别超过了5000枚以上。
美国是典型的三位一体核打击体系,奉行主动核战略,且其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核潜艇,同时还拥有世界当前唯一现役的隐形轰炸机,这就使得其在三位一体核打击体系中占据绝对优势,就是俄罗斯也仅仅是导弹和数量上的优势,更何况中国。
有一位西方政治家这样讲:“核武器最大的威力是在发射架上的时候。”那么,中国未来的核战略是和美俄一样用数量进行对等威慑?还是保留最低限度的核反击能力威慑?可供选择的道路无外乎这两条。
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后,让世人首次真切的看清原子弹这种热兵器时代终结者的现实毁伤。与其说是毁伤效果,倒不如说是不留任何生机的大规模的屠杀。
中国是最早深刻看清楚核战争心理本质的国家。伟人有一句风靡世界的经典评述:“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看样子可怕,实际并不可怕。当然,原子弹是一种大规模屠杀的武器,但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形式武器。”
也就是说,核武器只在单方面拥有的时候才具有武器本来的意义,也是其战略威慑最大化的时刻。当双方都拥有核武器之后,它就只能看作是一种心理武器,因为核武器毁灭一百次和毁灭一次的最终结果是一个样的。在看清核战争的心理本质之后,中国最终确立了保持最低限度核反击能力的核战略。
这一论证的合理性是得到事实验证的,美苏在冷战时期曾在核武器领域发起激烈的军备竞赛,核武器的部署数量曾一度接近万枚,发展到今天,美俄的核战略不约而同的从“相互确保摧毁”转变到“相互确保生存”,这足以证实这一点。
俄罗斯在面对北约的步步紧逼时,毫不避讳的使用核反击进行回应,这一行为表面上看确实很强硬。但现实结果是,北约围堵、蚕食俄罗斯传统势力范围的行动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中,并没有阻止北约继续施压。这个事实也可以从侧面佐证,核战争和核威慑是对等相互的,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武器。
目前中国军事上遇到的困难,是多方面因素综合导致的,有核战略的因素,也有防御性国防战略的因素;更多、更直接的表现还是体现在常规军力的差距和军事科技以及军事理论上。如果,中国和美国一样拥有数个十万吨级的航母打击群,那么在中国周边海域还会有一些宵小之徒敢寻衅滋事吗?
中国是当前拥核国家中唯一一个奉行防御性核战略的国家,中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中国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这两条规则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核战略的威慑效能,这一点在当前和未来是一个很突出的表现。
当然,我们也不能全盘否决这一核战略,对于当时的新中国是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只不过时过境迁,防御性核战略已不适应当前的国际局势和未来中国发展需求,适时革新也无可厚非。核战略由传统防御性转型到进攻型,对于中国在应对未来大国之争有明显的效果,但并不代表着一定要扩核,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我们应该明白核武器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其解决不了战争,也解决不了战争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因素。因此,对于是奉行进攻型核战略还是奉行最低限度核反击能力,相信国家会有一个从全局出发的大考量,不宜过多的进行舆论绑架,甚至炒作。
对于美国研发和部署小当量核弹问题,这一行为的本质在于降低核武器使用的门槛,容易引发不确定事态。应对美军这一行为,其实和扩不扩核没有直接的联系,只需奉行进攻型核战略即可让美军的决策者在考量是否使用核武器时三思而后行。
因为,向拥核国家发射一枚5000吨级TNT当量的核弹头和发射一枚50万吨级TNT当量的核弹头所带来的影响力是同等的,必然会招致对手的核反击。
综合上述,对于拥核国家来说,核武器最大的效能更多的体现在心理威慑上,而不再实际使用上,正如前文那位西方政治家所讲的,核武器最大的威力是在发射架上的时候。对于中国核能力的发展,进攻性核战略转型远比花费巨资进行一场数量上的核弹头以及投送工具的核军备竞赛要实惠的多,能达到目的即可。
有花费巨资去维护、保养以及支撑数量基数庞大的核武库的潜能和资金,倒不如将这部分资金更多的投入到常规军备整体建设中,加速补齐我国常规军事力量体系与世界军事强国之间的差距,打造一个屹立于世界军事强国之林的国防体系。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取舍的重要性,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衣钵,但在地缘政治上处境并不是很好,尽管其拥有和美国同等的核武库;但其在常规军事领域的差距这在日益明显,这次俄乌战争已经充分证明了这点。
维护一个国家海外发展利益,建设一支强大的蓝水远洋海军要远比拥有成千上万枚核武器更具有现实效果,毕竟现代战争模式急速转变,人家只要切断你海上生命线,进行外围封锁,即可让整个国家陷入到发展困境中。
此时,手中的成千上万枚核弹对于一个拥核国家来说,威慑和打击效能是同等的,你又能如何呢?反不如有一支可以与对手能够抗衡的海上力量。这就是现实,也是一个发展的必经之路。
扩核?不如奉行进攻性核战略,谁要和你搞一场劳财伤命的核军备竞赛?补齐常规军事力量与国际军事强国之间的差距,是中国国防建设的核心方向,这是核战争本质心理所决定的。
美国空军是当前世界上综合作战能力最强、作战理念最先进的空军,这一点毫无争议。其战机体系以三四代为主体,拥有世界上数量规模最大的隐身战机群,这种非对称优势是相当明显的。中国空军正在处于一个二三四代机并存的阶段,在体系建设上落后美国10年以上。
而海军体系,美国海军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吨位最大的航母打击群,也是美国国家意志的核心支撑战力。其航母打击群所形成的局部海空优势,使其驰骋于世界各大洋而显得有些高处不胜寒,尚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海军能与其抗衡。但目前我们最有利的是,在非对称优势建设上,中俄在该领域属于领先者。
从核力量、空军和海军体系的横向对比中,解放军无论在核领域还是在常规军力领域,都与美军存在很大的差距。这是不是就认为,解放军在面对美军的时候就毫无胜算?
战争不是如此单凭纸面数据对比而定胜负的,解放军和美军交手需要一个战场构划,就是在哪儿打的问题。在大洋深处决战,解放军处于明显劣势;但当在中国家门口的时候,无论是在东海、台海,还是在南海,解放军都有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局部绝对优势。
战争的胜负天平自然会偏向局部更具优势的一方,毕竟大国之间的军事冲突,不能单纯的从本世纪中东的两场以强碾弱的战例中找寻规律。为什么说中国能在局部形成绝对的军事优势呢?
除了解放军近些年的迅猛发展之外,最核心的关键在于中国独特的体制优势上,这个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是全方位的,包括在军事领域。
主要由两方面的内容构成:
第一个方面,解放军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近些年,解放军大量先进武器装备大批量列装部队,航空领域的20家族已批量入列,最后的轰-20也为时不远了;海军即将迈入三航母时代,大批诸如055万吨大驱、052D系列驱逐舰、054A远洋多用途护卫舰以及056轻型护卫舰在内的新锐舰艇,十年中装备上百艘,外界将其称为下饺子。
另外,解放军的杀手锏——火箭军由原来的兵种上升为军种,像东风-17高超声速武器系统、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以及东风-21D、东风-26这种具备打击水上移动目标的新型导弹系统已经成军,装备数量也更多;初步形成了核常兼备、射程衔接的核常打击体系,在中国周边数千公里范围内的目标尽在火箭军的远程精确打击范围内。
第二个方面,集中力量办大事,解放军在战时能够在局部集结大量的先进装备,从而形成局部军事优势。解放军有轮战的传统,倘若某个方向进入到战时,解放军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调集优势兵力应对威胁。
战争不仅仅打的是装备,更重要的是打后勤。只要需要,全国的战争物资就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源源不断的运送到一线,无论是战损补充还是其他后勤补给,解放军在家门口都能比美军效率高得多,这也是我们不怕事的根本所在。
上述第一个方面让解放军有能力在局部形成军事优势,避免了诸如上世纪末期我们无兵可用的局面,这是一个先决条件,为后边充分发挥第二个方面的优势奠定了基础。
只要有人胆敢在中国家门口发动一场战争或者军事冲突,让其有来无回并不是空口说白话,而是有实实在在的现实依据和能力摆在那里的。中国体制优势会成为解放军面对一切来犯之敌最坚实的后盾,让解放军在局部形成绝对优势,以及战胜一切来犯之敌成为一个必然的事实,这就是中国最大的核心底牌!
所以我们不能随美起舞,中国的军事发展必须按照适合自己,并且适合国际形势发展来综合考量制定。该保持的优良传统不能丢,但不合时宜的也要改进,不能墨守成规把自己给束缚住了。中美这场持久战,过程必定十分艰难,只要我们不犯错给对方机会,凭中国现在的发展势头,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伟大的中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