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情感达人国国
引言
高尚的品德,伟大人格的体现;丰富的学识,让你身处泥泞,依然能够笑看星空。
道,乃万物之源;德,乃万事之本。
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好的品德修养,其他的一切都是零。
丰富的学识能让内心富有,精神的丰盈才是人生真正的快乐。丰富的学识能够让你的一生永远保持豁达与从容。
北大校长说:“物质的贫穷能够摧毁你一生的尊严;精神的匮乏却能耗尽你几世的轮回”。
杨绛先生也曾说:“我们曾经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了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高尚的道德能够让你一生心安;丰富的学识,能够带给你真正的快乐。
立世之本:高尚的道德、丰富的学识。
1、高尚的道德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人不配财,必有所失。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自身的德行及福报,要和所处的社会地位和享受的地位相匹配。如果违背了自然规律行事下了道,就会受到报应起到反作用力。
你有多大的品德与认知,就会拥有多少的财富,这就是“厚德载物”。
一个内心贫乏,思想简单,没有道德修养的人拥有了巨大的财富,这些财富就是来吞噬他的,是很可怕的事情。
因为他不具备驾驭财富的能力,只会用来炫耀,用来满足他的低级趣味。吃喝玩乐,吃喝嫖赌,严重的还会拉帮结伙,涉黑,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
西晋时期石崇与王凯斗富的故事
石崇与王凯都是西晋时期的大富豪,可悲的是两个人“无德、无学”,穷的光剩钱了。
两人都用尽最华丽的物品来装饰车辆、冠冕和服装。
晋武帝是王凯的外甥,送给王凯一棵二尺来高的世上少有的珊瑚树。
王凯拿来给石崇炫耀,石崇不由分说就把它摔碎了。然后对一脸怒气的王凯说:“你不值得发脾气,我现在就赔给你。”于是就叫手下把家里的珊瑚树都拿出来。有六七棵三尺,四尺高的,举世无双,光彩夺目的珊瑚树,任由王凯挑选,王凯看了倍感失落。
石崇斗富胜利了,可是换来的是什么呢?
换来的是赵王司马伦对他财富的嫉妒,将石崇以及石崇全家几十口灭门。
人生在世,有德以后才能有财,否则是自取灭亡。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 、丰富的学识
世界如此复杂,你的内心必须强大
苏轼一生的经历告诉我们,幸福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的。一切都是自己的陪练,外在的一切都是浮云。人活着幸福与否,都取决于自己的内心强大,而学识是内心强大的基础。
苏轼少年得志,名震京师,高中进士,可谓人生开了一个极好的头。
欧阳修读了苏轼的信,激动地向梅尧臣写信表示:“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皇帝宋仁宗在读过苏轼与苏辙的试卷后,大为赞赏,欣喜不已,回到后宫对曹皇后说:“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
可不幸的是年少高光的苏轼命运多舛。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四个月,后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刚到黄州的苏轼因政治迫害,心情还未平静下来,那时的他如惊弓之鸟,又冷,又穷又孤独,寄居定惠院时写下了: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千古名句。
随后的岁月里,有着丰富学识,生性豁达的苏轼,硬是把苏轼活成了苏东坡。
写下了: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体现了苏轼内心强大的疗愈能力:顺境不喜,逆境不忧。
在黄州,苏轼的艺术创作达到他人生的高峰,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散文、赋等作品,其中包括著名的《东坡八首》、《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这些作品不仅提升了黄州的美学等级,也标志着苏轼个人进入了新的人生阶段。
苏轼在被贬至黄州后,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他仍然保持了简朴的生活方式,亲自开垦荒地,建造房屋,并把自己的积蓄捐献给了当地百姓。
在黄州苏轼心系民众,不仅关心自己的生活状况,更关注民生疾苦,积极为民做事,如推动革除溺婴风俗,创办育婴会,以及对抗瘟疫等活动。
苏轼成就了黄州,黄州也成就了苏轼。其实是苏轼丰富的学识成就了自己。
写在最后:
古语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意思是:先修养品性,才能管理家庭,才能治理国家,才能使天下太平。
有才无德,是歪才;有德无才,是庸才;有德有才才是人才,才是立世之本。
人生的立世之本:高尚的道德、丰富的学识。
20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