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关乎每个孩子的未来。
“双减”政策落地以来,各地积极响应,为孩子们减负,给教育环境“除草清杂”。
长安区来了个多部门联合行动,一口气查处了3起校外培训违规行为,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

在长安区,本应清净的居民楼里、打着其他旗号的场所中,却隐藏着违规学科类培训的身影。
窦某,以个人名义偷偷在棉花公寓17号楼10308室搞起了线下学科类培训,就像在角落里悄悄开起了一家不合法的“小课堂”。
优思诺托管,备案是托餐,却在西安市长安区长乐华府商铺二楼干起了学科类培训的事儿,玩起了“挂羊头卖狗肉”的把戏。
西安乐佳托育服务有限公司(吉的堡成长中心),在长安区万科广场A座A2 - 7号商铺,打着托育的幌子,进行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让人防不胜防。
好在长安区教育局、文化旅游局、市场监管局、公安长安分局、消防救援大队以及属地街道办事处组成的联合检查组眼睛“雪亮”。
发现这些违规行为后,迅速约谈机构负责人,责令他们马上停止违规培训,把收的钱退给家长们。
依据《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长安区教育局果断立案,根据实际培训情况,准备依法进行行政处罚,目前这几起案件都在处理当中。

类似这样的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并非个例,在其他地方也时有发生。
为啥这些违规培训就像“打不死的小强”,总是冒头呢?
一方面,部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太急切,总觉得孩子多学一点就能比别人强,哪怕政策明令禁止,还是会偷偷给孩子找培训班。
这种需求就像一把火,给违规培训提供了生存的“燃料”。
另一方面,一些不法分子看到了其中的“商机”,觉得有利可图,便不顾法律法规,铤而走险。
他们以为打着各种幌子,藏在隐蔽的地方就能躲过检查,继续赚昧心钱。
再加上个别机构和个人心存侥幸,觉得不一定会被查到,所以才敢顶风作案。

这些隐形变异的学科类培训,危害可不小。
首先,它破坏了“双减”政策的实施,让孩子们的负担再次加重。
本来“双减”是想让孩子们从繁重的课外培训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去发展兴趣爱好,锻炼身体,可这些违规培训又把孩子们拉回了题海中,失去了自由成长的空间。
其次,对教育公平性也造成了冲击。
那些能找到违规培训的孩子,可能在短期内成绩有所提升,但这并不是公平竞争的结果。
对于那些遵守规定,没有参加违规培训的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
这种违规培训往往缺乏监管,教学质量参差不齐,老师资质也难以保证,说不定孩子花了钱、花了时间,学到的东西却没什么用,甚至可能被误导。

要想彻底整治这些违规培训,光靠政府部门的检查和处罚还不够。
家长们得转变观念,明白孩子的成长不仅仅取决于成绩,身心健康、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样重要。
别再盲目给孩子报班,要相信学校的教育,给孩子更多自主成长的机会。
学校也得加把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在学校的学习需求。
课后服务也可以更丰富多样,让孩子们在学校就能学到更多有趣有用的东西。
社会各界也要共同监督,发现违规培训及时举报,让这些“地下培训”无处遁形。
西安长安区这次的行动,给其他地方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真正落实“双减”政策,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最后问问大家,如果您身边发现了类似的违规培训,您会选择举报,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
说说您的理由,咱们一起讨论讨论。
(素材来源:长安区教育局D21)
